2025年11月以来,全球资本市场跨年布局节奏显著加快。在美联储降息周期启动、地缘政治格局重塑与产业技术革命深化的多重背景下,机构资金正加速锁定具备“强逻辑、高壁垒、稳需求”特征的核心赛道。2026年作为全球经济“货币宽松周期”与“产业升级浪潮”的交汇点,实物资产与硬科技领域的配置价值持续凸显。本文通过拆解有色金属、电力设备、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及AI硬件五大领域的供需格局、政策红利与技术突破,为投资者提供穿越周期的配置框架。
一、有色金属:货币宽松与供需共振下的资源品牛市
2025年初至11月14日,申万有色金属指数以77.71%的涨幅领跑31个一级行业,反映出市场对资源品价值的重估。2026年,这一趋势有望在货币宽松、需求爆发与供应刚性的三重驱动下延续。
1. 货币环境:实物资产配置价值凸显
美联储降息周期启动与全球去美元化趋势深化,推动黄金、白银等贵金属进入战略配置窗口。中国央行已连续12个月增持黄金,ETF持仓同步上升,2026年金价预计维持强势;白银则受益于工业需求回暖与金银比价修复,价格弹性或高于黄金。
2. 需求端:传统周期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
基本金属:铜因清洁能源基建(风电光伏电缆)、电网升级(全球电网投资年均增速12%)及AI算力中心建设,2025-2027年供需缺口持续扩大;铝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单车用铝量220-252公斤)、光伏支架需求拉动下,价格中枢稳步上移。
战略小金属:刚果(金)钴出口配额或缩减50%,叠加三元电池在高端车型渗透率回升,供需缺口占比将突破10%;稀土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高性能钕铁硼需求增速13%)与工业机器人渗透率提升,全球供应链重构下价值重估持续。
3. 供应端:刚性约束构筑长期护城河
过去十年全球矿业资本开支滞后于需求增长,产能弹性不足。资源国对钨、锑等关键矿产管控加强,叠加印尼打击锡矿走私、几内亚政权更迭等地缘扰动,铜、铝、稀土供应曲线陡峭化,价格弹性显著增强。当前铜精矿加工费(TC/RC)降至历史冰点,供需紧平衡格局下,贵金属、稀土及工业金属将成核心主线。
二、电力设备:储能高景气与中游复苏引领产业升级
申万电力设备指数2025年以来上涨51.14%,2026年行业将在储能经济性拐点、新能源汽车中游复苏与电网投资扩张的共振下进入全面景气周期。
1. 储能: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的黄金赛道
国内独立储能项目全投资收益率突破6%,2025年前三季度储能电池出货量超430GWh,2026年新增装机预计达220GWh(同比+47%)。海外市场中,欧洲户用储能渗透率将突破30%,美国数据中心储能需求受AI算力拉动加速增长,英伟达已将储能列为AI数据中心标配,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储能需求或突破300GWh。
中国在储能电芯(全球份额93%)与系统(76%)领域的主导地位,将推动国内集成商、变流器企业持续受益。上游材料如六氟磷酸锂、磷酸铁锂结构性紧缺,全产业链盈利空间打开。
2. 新能源汽车中游:从周期底部迈向盈利修复
全球锂电池出货量增速有望回升至20%-25%,增长动力涵盖800V高压快充车型渗透、重卡电动化加速及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新兴场景需求。产业链盈利呈现梯度修复:头部电池厂商率先改善,正极环节受益于海外需求,负极硅碳技术2026年规模化应用,电解液与隔膜通过海外布局打开利润率空间。
3. 电网投资:能源转型的长期命题
“十五五”期间国内电网投资年均增速预计7%,非特高压主网、智能化配网(自动化覆盖率目标90%)及海外市场(东南亚、中东需求增速超20%)构成增长三角。2024年全球电网投资达3900亿美元,2025年将突破4000亿美元,变压器、高压开关等设备出口持续放量。
三、航空航天:十五五开局与技术外溢打开万亿空间
2026年作为“十五五”规划开局之年,航空航天行业迎来内需筑基、外贸扩张、民用反哺的三轮驱动,从“技术突破”迈向“业绩兑现”。
1. 内需:国防预算稳定增长与新质战斗力建设
国内国防预算连续三年增长7.2%,高超声速武器、无人作战系统及智能化指挥系统成为投入重点。俄乌冲突验证了低成本可消耗装备的战略价值,推动行业向“分布式杀伤链”作战模式演进。
2. 外贸:成本优势与军贸份额提升
全球军费开支创冷战后新高,中国特种装备以30%-50%成本优势加速出海,全球军贸市场份额有望从5.9%提升至8%以上。中东、南亚、东南亚“十五五”期间市场空间合计超2500亿美元,军贸产品溢价(较内需高50%)将显著增厚企业利润。
3. 民用反哺:军技转化催生万亿赛道
大飞机:C919年交付量突破50架,带动国产发动机与航电系统升级;
商业航天:低轨卫星组网与手机直连卫星技术商用,开启千亿级地面终端市场;
低空经济:eVTOL适航认证加速,无人机物流常态化运营推动行业从概念走向现实。
四、生物医药:创新出海与内需改善构筑双轮驱动
行业在创新药国际化提速与内需政策缓和下,呈现“科技进取+传统防守”的哑铃型格局。
1. 创新出海:从数量积累到质量跃升
2025年前三季度License-out交易103笔、金额920.3亿美元(同比+77%),跨国药企在中国BD交易占全球39%。ASCO大会中国企业口头报告占比16%,ESMO大会国产新药LBA数量翻倍,ADC、双抗成核心输出品类。百济神州等头部企业2025-2027年有望扭亏,小核酸、基因治疗等前沿领域突破在即。
2. 内需改善:政策托底与支付创新
集采政策从“唯低价”转向“质价均衡”,第十一批集采25%品种价格基准上调34%;医保谈判310个产品通过形式审查,商业保险覆盖121款目录外创新药。AI技术缩短药物发现周期40%,基层AI影像诊断渗透率达25%,行业效率显著提升。
3. 传统板块:防御属性与价值重估
医药国企改革推动血制品、中药估值修复,龙头企业分红率超30%;宠物医疗国产替代加速,反刍动物疫苗等细分领域高增长潜力凸显。
五、AI硬件:算力革命与终端创新的全产业链机遇
AI算力需求爆发与终端创新周期叠加,2026年行业将在半导体国产替代、ICT设备升级、消费电子创新与智能驾驶落地中实现全产业链景气上行。
1. 半导体:需求扩张与国产替代共振
AI算力芯片国产化加速,存储芯片价格触底回升,功率半导体SiC渗透率因新能源汽车需求快速提升,IGBT受光伏逆变器拉动需求增长40%。国内晶圆厂产能利用率超85%,CMP耗材成熟制程国产化率突破30%,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增强。
2. ICT设备:算力基建的量价齐升
AI服务器单机柜算力跃升10倍,边缘计算节点增长30%;800G光模块渗透率突破50%,液冷设备市场规模超300亿元;AI数据中心交换机国产化率提升至35%,带动高端PCB、高速连接器协同增长。
3. 消费电子与智能终端:AI硬件普适化元年
AI眼镜2026年全球出货量预计破1000万台(CAGR 47%),AR/VR在垂直场景渗透加速;中国企业占据全球扫地机器人47%、运动相机80%市场份额。L3级智能驾驶渗透率将达8%,激光雷达单价降至500美元以下,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突破临近量产。
结语:穿越周期的核心配置逻辑
2026年五大高确定性赛道的共同特征在于产业周期向上、政策支持明确、技术突破落地。有色金属的供需紧平衡、电力设备的储能与中游复苏、航空航天的军技民用循环、生物医药的创新双轮驱动、AI硬件的全产业链景气,不仅是年度配置焦点,更是中国经济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核心载体。在全球流动性宽松与硬科技自主可控的战略背景下,这些赛道将持续释放长期价值,为投资者提供穿越波动的确定性回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