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家茶饮品牌把战场搬到美国。
近期,奈雪、茶话弄、茶百道美国首店陆续开业,蜜雪冰城位于纽约的门店也正在围挡装修中。在这之前,东南亚市场是多个茶饮品牌出海的共同选择,霸王茶姬、喜茶、奈雪、书亦烧仙草、沪上阿姨、甜啦啦均把海外首站设在东南亚,蜜雪冰城也早已成为东南亚最大的现制饮品品牌。
在众品牌均看到东南亚市场机会的同时,今年上半年,蜜雪冰城的海外门店缩减了超160家,这主要是其印尼和越南门店缩减,原因则在于其正在对当地门店进行调改和优化。
![]()
茶百道美国首店
而被茶饮们集体看中的美国有一定的奶茶消费基础,早在20世纪90年代,奶茶就由来自中国台湾的移民带入。但是发展至今,美国的奶茶店不足8000家,而当地咖啡店的规模则超过4.5万家。
多个茶饮品牌均认为,美国茶饮市场正处于国内茶饮市场的早期发展阶段,有一定的市场潜力。与此同时,受制于当地复杂的政策法规,多个茶饮品牌在美国的开店速度均不如其他市场。有茶饮品牌一再推迟开业时间,也有茶饮品牌透露,一家店从筹备到开业,花了不止一年的时间,远超过国内开店的周期。
茶话弄、奈雪、茶百道扎堆登陆美国
华人聚集地纽约法拉盛现“奶茶一条街”
今年10月,茶话弄(ChaHalo)一口气在美国连开三家门店,分布在纽约和加州,其中10月18日开业的纽约唐人街店为其海外首家直营店。10月31日,茶百道(TeaByDo)美国首店在纽约法拉盛正式开业,法拉盛同样也是奈雪(NaiSnow)、沪上阿姨(Auntea Jenny)、茉莉奶白(Molly Tea)开设美国首店的地方,这里是纽约最热闹的华人聚居区之一,法拉盛拥有“奶茶一条街”,喜茶(HeyTea)、挞柠(Taning)同样在这个街区有1家门店。
![]()
蜜雪冰城(MiXue)美国首店也在酝酿中,目前在围挡装修中,南都湾财社记者从蜜雪冰城方面向确认,此事属实,但是开业时间尚未确定。根据社交平台网友发布的信息,蜜雪冰城首店选址在纽约唐人街。
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在美国开店的茶饮品牌还有霸王茶姬、书亦烧仙草、乐乐茶等。按照门店规模计算,在内地茶饮品牌里,喜茶在美国的门店最多,截至11月,其拥有36家门店,分布在纽约、洛杉矶、旧金山、休斯顿、西雅图、波士顿等地。
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门店菜单后了解到,茶百道在美国门店的饮品价格为5.99-6.99美元(约合人民币42.6元-49.8元),喜茶和茶话弄的饮品价格主要集中在6.49-7.99美元,霸王茶姬为5.25-7.95美元,茉莉奶白6.99-7.79美元,奈雪则是6.9-8.9美元。而根据谷歌地图,美国本土多家知名茶饮或来自中国台湾的茶饮的饮品价格基本在5美元-7美元(约合人民币35.6元-49.8元),对比来看,中国内地茶饮品牌的饮品价格普遍要贵1美元。
对于到美国开店原因,茶话弄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经过慎重考虑,茶话弄决定将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作为海外重点目标市场进行布局规划,原因在于欧美国家的中式茶饮市场竞争环境相对宽松、当地消费力更强,且在“文化出海”的国家战略背景下,茶话弄立足“新中式茶饮”能够获得更多助力。再加上,美国是全球商业中心,当地拥有多元文化氛围,同时也有华人社区基础,到美国开店,能够验证其在发达市场的盈利模型,有助于其把“中式茶文化+新中式茶饮产品”传播出去。
茶话弄相关负责人透露,茶话弄美国门店开业不足一个月,尚无法提供准确的回本周期,但美国三店开业期的日均营收均超过6万元人民币,盈利预期可观。
茉莉奶白出海,首站就选在美国。根据品牌方介绍,其首店运营一年多来,业绩稳定,月均GMV(商品交易总额)稳定在50万美元。截至目前,茉莉奶白在美国有9家门店,分布在纽约、洛杉矶、旧金山、西雅图和费城。
![]()
图源:企业官方账号
茉莉奶白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美国茶饮市场目前正处于类似国内茶饮的早期发展阶段,但是消费者对产品品质与服务个性化有着更高要求,再加上当地华人群体持续增长,已有一定的中国餐饮消费基础,为其提供了高潜力的市场切入机会。此外,茉莉奶白进入美国市场有助于其增强国际影响力,积累品牌资产,为后续全球化布局奠定基础。
茶百道相关负责人则向南都湾财社记者指出,茶百道只在未来五到十年有潜在增长规模的海外区域“精准播种”开店,同时会根据不同区域情况,一地一策,在有奶茶基础的东亚、东南亚地区,会直接以当地用户为核心来发展;而在欧美等奶茶教育较薄弱的区域,则会以华人作为种子用户,逐步辐射本地消费者。
喜茶相关负责人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指出,美国市场吸引喜茶的地方在于其强大的消费潜力,美国消费者对于产品品牌的更高要求与接受度,以及美国消费市场对全球的辐射作用。
蜜雪冰城上半年东南亚门店净减少超百家
茶饮们在东南亚“红利期”后寻求新增长极
在集体开拓美国市场之前,多数茶饮品牌出海,首站会选在东南亚。
蜜雪冰城是最早看到东南亚市场机会的茶饮品牌。2018年9月,蜜雪冰城在越南河内开设了海外首家门店;2020年3月,蜜雪冰城进入印尼市场;2022年1月,蜜雪冰城进入新加坡,之后又到了泰国、菲律宾、柬埔寨、老挝、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开店。
![]()
蜜雪冰城在印尼
蜜雪冰城的海外门店主要集中在东南亚,根据其2025年2月更新的招股书,其为东南亚市场最大的现制茶饮品牌,截至2024年9月底,其在海外门店数约4786家,其中东南亚以外市场门店仅为24家。其在印尼和越南门店数最多,合计3971家。
![]()
蜜雪冰城海外门店数据,数据截止至2024年9月底
根据最新财报,截至2025年6月30日,蜜雪冰城在中国内地以外开设了4733家门店,相比2024年年底的4895家净减少了162家。蜜雪冰城称,这主要是其在印尼和越南实施运营调改及优化措施,以助力门店可持续地稳健经营,导致两国门店数有所减少。
在蜜雪冰城走出国门的那一两年,新茶饮们掀起了一股出海小热潮,霸王茶姬、喜茶、奈雪均在这个时期选择出海,他们都不约而同把目光瞄准了东南亚。
霸王茶姬海外首店于2019年8月在马来西亚落地,截至2025年6月底,霸王茶姬海外门店有208家,除了1家店在美国外,其他门店均分布在东南亚,其中马来西亚门店最多,有178家。
![]()
霸王茶姬在泰国
喜茶第一家海外门店于2018年11月在新加坡开业,不过喜茶在海外拓展缓慢,直到2023年7月,其在新加坡的门店仅有5家,在这之后,喜茶全面加速海外开店进程,同年8月,喜茶首次进入欧洲市场。截至目前,喜茶海外门店超100家。
奈雪跟喜茶做了同样的选择,其海外首店开在了新加坡,开业时间同样在2018年11月,之后其又到日本布局,不过其海外开出的3家门店已经在2023年之前关闭。到了2023年12月,奈雪再次重启海外进程,这次改道泰国,截至今年9月底,其在海外有10家门店,除了1家店在美国外,剩余9家均在东南亚。
无论是2023年出海的书亦烧仙草、益禾堂、甜啦啦,还是2024年出海的沪上阿姨,海外首店同样选在东南亚。不过也有一些新变化,除了东南亚外,这两年启动出海步伐的部分茶饮品牌做了其他选择,比如,茶百道海外首店于2024年1月在韩国首尔开业,茉莉奶白则是2024年4月在美国开下海外首店。
![]()
书亦烧仙草在泰国的门店
菁财资本创始人葛贤通此前曾向南都湾财社记者分析称,新茶饮们在东南亚布局是比较合理的选择,从消费端来看,茶饮在东南亚市场接受程度较高,而且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处在一个上升发展的阶段;从供给端看,在东南亚布局,无论是供应链还是运营管理成本都会相对可控,中国新茶饮的品牌和文化在东南亚市场或有一定的“降维打击”优势。
上海交通大学连锁餐饮EMBA班客座教授周鹏邦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内地茶饮企业转向美国市场有几个原因,一方面,东南亚市场经过此前几年的密集布局,茶饮品牌之间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不少城市的优质商场点位早已被抢占,后进入的品牌,哪怕产品、品牌力再强,也难拿到合适的开店位置,所以在寻找新增长点的需求下,欧美市场成了新选择;另一方面,这其中既有“被动出海”的情况,当地的华人、留学生等群体认可中国茶饮的竞争力,主动提出代理加盟,让品牌顺势进入美国;也有头部品牌本身就有全球布局、提升国际知名度的主动战略规划,美国本就是其东南亚之后的下一个目标市场。
美国奶茶店数量不到咖啡店1/5
奶茶市场被指“像十年前的中国”
美国有一定的奶茶消费基础。
美国的奶茶消费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的圣盖博谷被公认为是美国奶茶的发源地,最早由来自中国台湾的移民带入。一开始,奶茶通常作为附属品出现在中国台湾的餐馆或咖啡馆里,亚裔移民及其子女则是主要消费者,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第一家奶茶店在美国正式开业,21世纪初,越来越多的奶茶店开始涌现,不少门店为中国台湾移民推出。
“Boba Life(奶茶生活)”逐渐成为亚裔美国年轻人的社交货币和文化符号,不过它被真正命名和引发更多关注,则是2013年喜剧说唱二人组Fung Borthers(冯氏兄弟)在油管发布《Boba Life》音乐视频。视频中出现了大量圣盖博谷的场景、奶茶店等,这个视频在短时间内获得了百万播放量。当时有媒体发布评论文章称,该视频让boba(波霸奶茶)从饮品上升为一种身份认同标签,并在全美范围内引发模仿。
![]()
功夫茶,图源企业官网
在美国的奶茶品牌里,2010年在纽约创立的Kung Fu Tea(功夫茶)门店数量排名第一,根据官网介绍,其采用特许经营的方式拓店,在美国拥有超过350家门店;在美国当地有一定影响力还有2013年在洛杉矶创立的Boba Guys,其创始人为美籍亚裔。
而来自中国台湾的不少茶饮品牌较早进入美国市场,如Sharetea(歇脚亭)、ChaTime(日出茶太)、Tiger Sugar (老虎堂)、Coco都可、Gong Cha (贡茶)、The Alley(鹿角巷)。官网显示,Sharetea在美国门店有120家,鹿角巷有30家店,Coco都可有超过20家店。这一点跟东南亚市场的情况有些相似,比起内地茶饮品牌,台湾茶饮到东南亚的脚步也更快。
![]()
歇脚亭,图源企业官方社交平台
根据行业研究机构IBIS WORLD的报告,截至2025年4月,美国市场有7845家奶茶店,较2024年增长18.2%,而2020年-2025年,美国奶茶店的数量平均每年保持21.5%的增长率。IBIS WORLD预计,2025年美国的奶茶店的市场规模为27亿美元,年增长率为2.9%,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9亿美元。
与美国的咖啡市场相比,奶茶店的数量和规模明显较小。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咖啡消费市场之一,根据咖啡研究机构World Coffee Portal的统计数据,截至2025年10月,美国市场拥有45227家咖啡店,同时,该机构预计,2025年美国咖啡市场的总销售额达到585亿美元。而对比中国市场,根据窄门餐眼,截至11月13日,中国内地市场拥有奶茶店42.28万家。
在长沙柠檬茶品牌柠季创始人汪洁看来,美国的奶茶市场发展像十年前的中国,中国的奶茶已经迭代了好几个版本,但美国人的口味还停留在传统奶茶阶段。
也因为如此,喜茶发现美国市场存在一些机会。喜茶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指出,美国的茶饮店不如咖啡店常见,但是,美国年轻消费者的饮品偏好正变得更加多元化,他们正在从咖啡延伸到更具天然成分与健康理念的茶饮选择。茶饮不再只是“替代品”,而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霸王茶姬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健康、文化、会友”是霸王茶姬品牌的三大支柱,“我们观察到,在第二季度,北美市场约有一半消费者选择无糖或少糖产品,这体现出当地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
美国开店合规与本土化成最大挑战
筹备周期远超国内,有品牌耗时逾一年
比起东南亚市场,到美国开店要更复杂一些。
在布局海外市场时,柠季最早开拓美国市场,进度条却最慢。柠季原本计划2024年就在美国开店,但是直到2025年4月,其美国首店才开始试营业,7月才正式开业。为了迎合当地市场,柠季还放弃了招牌的柠檬茶,而是推出一个全新的珍珠奶茶品牌BOBOBABA。
柠季创始人汪洁在接受虎嗅采访时透露,在国内一天能搞定的审批流程,在美国需要邮件来回一周。她刚去美国时天天发呆,想“今天该催谁”,但又不能急。柠季在拿下美国首店的铺位后,花了2个月时间装修完,但是等门店招牌审批就等了3个月,中间因为制作要求不符合规定被退回来四次。
茶话弄相关负责人同样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相比国内,海外开店需要面对法律、供应链、物流等全新体系。比如,原料的进口与海关政策差异让前期筹备耗时很长。以纽约唐人街店为例,初期选址规划工作早在2024年下旬就已启动,因当地政策法规、食材及设备进口报批等多方面原因,直到2025年10月才得以开业,筹建周期远远超出国内开店。
为此,茶话弄先在加拿大试水,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形成可复制的海外盈利模型,同时因地制宜,在原料和物流上采取“核心食材国内直采+部分本地化采购”的方式,既保证风味,又降低运营成本,以此实现从“想开店”过渡到“可持续盈利”。
除了茶话弄外,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乐乐茶今年4月就预告其美国首店将在洛杉矶开业,之后又宣布将在6月开业,实际上,直到7月中旬这家店才正式开业,纽约店则抢先在7月初开业。就此,南都湾财社记者向乐乐茶了解美国开店情况,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一家不愿透露名称的头部茶饮品牌负责人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美国开店流程确实相比其他国家要麻烦,特别是合规和法律流程,新店平均筹建至少在8个月以上。
![]()
奈雪美国首店
茉莉奶白相关负责人也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到美国市场开店,难点在于美国复杂的法律法规的合规要求;其次是需深度满足本地化需求,包括适配消费者支付习惯、精准匹配差异化口味偏好;同时,高效专业本土化团队的组建亦是关键。
茉莉奶白相关负责人进一步指出,茉莉奶白本身也有一些适配美国市场的核心优势,其招牌的茉莉花茶在美国有广泛的消费基础,杯身设计、空间视觉与周边产品也比较契合当地消费者对品质与审美的双重需求。同时,为攻破美国市场,茉莉奶白积极进行本地融入,例如与NBA布鲁克林篮网队达成官方合作,借助世界级体育IP,茉莉奶白得以快速提升品牌能见度与认同感。其还依托本地专家团队确保合规,与领先的伙伴合作保障支付与供应链的顺畅,并持续通过市场洞察来精准匹配本地口味偏好。
观察:
专家称:内地茶饮在供应链管理、研发有优势
但是美国难复制国内的“千店万店”盛况
周鹏邦长期关注餐饮、茶饮出海,他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内地茶饮品牌在美国开店有一定的底气,国内茶饮赛道的激烈厮杀,让存活下来的品牌在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连锁运营等方面都具备了成熟能力,既能高频推出新品,也能较为精准捕捉年轻消费者的喜好,连供应链和连锁管理都已经适配了“上万家店”的规模,这些能力放到海外市场,是不少当地品牌不具备的基础优势。
与此同时,周鹏邦指出,茶饮品牌们进军美国市场的挑战也不小,首先是供应链与合规的硬门槛,国内常用的茶叶、水果、乳制品等原料,很难达到美国的食品安全标准,连自动制茶机、封口机这些设备也缺乏当地的电器认证,甚至人工培训都受签证限制,合规问题直接卡住开店的基础环节;其次是本土化适配的难题,国内茶饮“外带为主、高周转”的模式,和美国不少地区“需要堂食座位”的消费习惯不匹配,门店模型得完全调整;再者是扩张效率与成本的制约,国内“一周装修、一周落地”的节奏,到了美国会被审批、物流、装修等环节拖慢,而纽约时代广场这类核心商圈的天价租金,更是让单店盈利压力陡增,甚至有品牌是“不计成本开店”,本质是拿门店当招商广告。
周鹏邦认为,内地茶饮品牌在美国当地的定价和本土奶茶接近、甚至贵1美元,是基于自身品牌定位与实际成本的平衡。海外开店的原料、租金、人工成本都不低,这个定价既能维持品牌的基本溢价,也不至于脱离当地市场的消费认知,短期来看这是相对合理的选择,但是需要通过实际的客流与复购来验证能否支撑这个定价。
周鹏邦向记者指出,从规模上看,茶饮品牌在美国市场几乎不可能复制国内、东南亚市场“几百上千家店密集铺开”的节奏。一来美国的茶饮消费密度、市场容量本就和国内有差距,对比当地咖啡市场的体量也不算大;二来前面提到的合规、本土化、成本等问题,都让开店速度不可能太快。茶饮品牌出海应该更看重开店质量而非数量,所以内地茶饮在美国大概率会是稳步布局的状态,很难出现国内式的规模爆发。
餐宝典研究院院长汪洪栋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茶饮到美国开店的趋势还会持续几年,尤其在华人聚居区,中式茶饮的创新品类接受度较高。但是,随着头部企业加速出海、海外门店密度提升,市场竞争将逐步加剧,届时国内茶饮品牌的出海节奏可能会有所放缓。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詹丹晴 实习生 陈丽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