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天的2025新华·社区营造大会日前落下帷幕。活动突破传统会场限制,贯穿“共生的生态”主题,主会场从新华·社区营造中心扩展至新华U巷和部分新华街区。居民、社区行动者、商户等齐聚,在不同分会场同步开展交流活动,共同探索社区营造的无限可能。
活动期间,共有14场分论坛、6个分会场、56位对谈者带领“社造大板凳”,9位行动者组织“社造小板凳”,以及10组不同形式的社群体验和5家友好商家共创,让社区中的人、议题、行动、空间深度融合成了一个超级场域。
![]()
作为活动的核心环节,“议题大板凳”系列深度对话覆盖社区营造多个关键领域,不同专场在街区各处同步开启,吸引了众多参与者驻足交流。在新华·社区营造中心2楼小剧场,社造咖啡师酸奶、西瓜、天天围绕社造专业者发展路径展开讨论,同时探讨社造思维如何跨行业应用,为在场者带来新的认知启发与行动思路;而同一空间内,“积极老去”主理人星星与开开还携手特邀主理人曹锋华、王梦怡等人,聚焦“老去议题中多元主体的共生”,研究年轻人、长者及相关方如何协同行动,构建更完善的养老生态系统。
![]()
在新华·社区营造中心一楼,“流动的城与乡专场”集中呈现乡村建设实践成果。黏菌俱乐部联合创始人刘灼热、李泽洲分享碧山村乡村共同体打造经验;后岸村乡野宇宙社区联合发起人闵冠、营造负责人黎思睿及共创行动者,通过展示青年群体如何在乡村搭建新社会生态,探讨新老村民共生之道;场所人文观察媒体“触境FEELER”主编侯雨则与实践者一起,提出“打破乡村滤镜”的观点,倡导城乡平视互动,讲述真实的乡村故事。
![]()
新华路365弄的LIZARD利泽得音乐学院内,两场专场活动同样热度十足。合作经济专场中,何嘉、Louis、吴磊等合作社行动者分享城乡合作社实践案例,共同分析合作机制如何应对当下挑战,为实现经济与合作的平衡未来寻找方向;零废弃社区专场的循环经济工作坊则由同济大学设计创新学院副教授李何槿主导,在学院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参与者通过实践深入了解循环经济理念。此外,减少食物浪费平台“兜着走”发起人咪咪也围绕“从城市到乡村的‘食物拯救’”话题,与大家探讨食物浪费问题的解决之道,探寻城乡在食物资源利用上的新联结。
![]()
新华里巷·党群服务中心成为社区赋能与教育创新讨论的重要阵地。普陀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鲁瑶与曹雷、倪晓倩等行动者以“附近最初五十米的公共生活与行动赋能”为主题,深入挖掘社区内生动力;瑞邻大课堂负责人、瑞虹友邻社副社长anna则分享社群起步经验,围绕“如何通过社区夜校实现资源自治”,与参与者探讨商品房社区资源共享的有效模式。与此同时,叶子、周巍Joe等教育者在此开展“社区是不是教育创新的新解法”讨论,通过圆桌对话抛出“社区是否为教育必要场景”“孩子能否在社区中脱离教育体系成长”等问题,引发在场者对社区教育价值的深度思考。
![]()
此外,新华·社区营造中心蓝色运动角还举办了共益者联盟破局交流会,筑光公社代表与参与者共同探讨如何链接商户空间与社区需求,推动共益联盟落地;蓝色运动角的青年社区专场中,Lee、杨工等研究者以共居实验为切入点,围绕“流动时代如何栖居”重新解读“家”的含义;云途问鲤内,李挪挪与张晓静等商业代表则聚焦社区商业发展,分析各方诉求以探索多元主体合作共益的平衡路径……
![]()
“议题小板凳”以更轻松的形式在新华路345弄户外大树下开展,参与者可自由发起话题讨论,社区货币、艺术行动、公共参与等贴近社区生活的议题,让交流在自然氛围中轻松展开,有效降低了参与门槛,不少灵感在随机对话中迸发。
![]()
![]()
户外草坪的好伙瓣广场则以游戏化互动吸引人群,“如何做小朋友”即兴游戏坊由东西即兴摊主Grace & Yirong带领,以经典游戏唤醒了参与者的童心;“再造一回合拼乓赛”由nice group发起,用可循环材料制作的球拍,将环保理念与运动创意巧妙结合;“幸福手账”活动中,大徐、小米等伙伴带动大家分享社区行动故事,共同书写幸福记忆。此外,AI吃豆人、冥想泰式按摩、MIX音乐表演等活动也在此上演,让参与者在身体律动与科技体验中,感受到社区成员间紧密的情感纽带。
![]()
新华社区营造大会还发起了街区特别活动,将展览与游学相结合,“新华特色装置游学团”带领参与者们走遍街区,探寻各处亮点,引导大家发现隐藏在社区角落的能量。
夜幕降临后,为期两天的活动正式落幕,但不少伙伴仍留在现场继续交流,新华社区营造的生态已在这场密集的活动中悄然成型。“以前总觉得社区活动离自己远,今天从‘小板凳’聊社区养老,到广场上做手账,还跟着游学团重新认识了家门口的街道,感觉自己也成了社区建设的一分子。希望以后这样的活动能多办,让邻居们多走动、多商量,咱们的社区才能更有家的味道。”家住新华路345弄的居民陈阿姨说。参加共益者联盟交流会的街区店主张先生则表示,他找到了与社区居民互动的新方式,“接下来打算每月推出‘社区故事咖啡’活动,让居民来店里分享故事,既拉近了距离,也让小店真正融入社区,这就是‘共生’的意义吧。”

部分资料来源于新华路街道
撰稿:甘力心
编辑:陈 莎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