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
转自: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
近日,广西北海举行2025年“社保服务进万家”主场活动启动仪式。现场汇聚市、区两级人社系统干部职工、四家合作银行代表及120家企业工作人员,吸引近3000名群众参与。
当天,来自打席村的72岁老渔民陈全伟仅用2分钟便顺利完成养老金资格认证。他举起手机展示“刷脸”成功的界面,眼角笑出皱纹。在适老服务之外,针对年轻群体的个性化需求,社保服务同样精准贴心。工作人员现场为“90 后”自由摄影师小杨演示“社保测算器”小程序,生成其未来25年的养老规划书。小杨看着手机里清晰的养老规划数据,忍不住感慨:“本来觉得社保离年轻人还远,没想到能精准算到25年后的保障,连灵活就业的参保细节都讲得明明白白。”
这些鲜活场景,正是北海市社保中心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推动“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走深走实的生动体现。近年来,该中心紧扣群众办事痛点,构建“智慧社保+暖心服务”双轮驱动模式,持续推动社保服务从“窗口办”向“指尖办”“家里办”转变。
336个村配备自助终端机
近日,银海区海陆村63岁村民曾永平在村委工作人员帮助下,不到1分钟便通过自助终端机完成养老金资格认证。“从进门到办完只用1分钟,设备设施十分完善,对我们老年人太友好了!”曾永平说。
这得益于北海市社保经办中心推进的“智慧政务”建设。全市已在336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配备广西人社村级服务平台自助终端机,实现社保服务“快办”“秒办”,既方便了不善于使用网络认证的农村老年居民,也简化了基层业务经办流程。推进村级社保便民信息化平台建设,是打通惠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助力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特殊群体办事零障碍
“他们特意为我开通绿色通道,全程陪同我办理参保登记,真的太贴心了!”重度残疾人员苏盛传在铁山港社保中心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业务时,切实感受到“全生命周期”套餐服务的便利。工作人员不仅协助他完成业务办理,还主动介绍了参保后可享受的优惠政策。
北海市社保窗口均完成标准化改造,配备无障碍通道、老花镜、助听器等便民设备;同时,市本级及多个县区构建“延时暖”和“适老服务”新模式,将服务时间延长至周末和节假日,方便上班族办理业务。针对老年及特殊群体的办事需求,北海市社保中心组建5支“社保轻骑兵”,开展“点对点”上门帮办服务。
骑手参保“订单跟着保障走”
“以后我送餐更有底气,就像穿上了隐形防护盔甲!”美团外卖骑手韩钰在工作人员协助下,查询到自己已成功完成职业伤害保障参保登记,脸上绽放出安心的笑容。
北海市社保中心将滴滴出行、美团、货拉拉等涉及出行、即时配送和同城货运的重点平台企业纳入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范围。该中心主动作为,全面摸排本市配送站点等新业态用工情况,推动平台企业抓住政策机遇,并指引其在发生职业伤害后依法申报待遇,筑牢职业风险屏障。
这一精准扩面成效,得益于“数智人社”信息系统构建的“智慧中枢”。该系统能够动态识别符合参保条件的新业态从业人员,创新实现“按单参保”——劳动者每完成一笔订单,即同步生成相应的职业伤害保障,参保信息、接单数据等通过系统实时推送至税务部门,形成高效协同的保障链条。
一卡联通民生“幸福圈”
“现在借图书、坐公交,全都能用这张社保卡,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家住海城区的退休人员刘永贤手持第三代社保卡,在社区服务中心轻松办理了图书借阅业务。
这背后,是北海市社保中心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居民服务便民模式的生动实践。该中心以标准化、法治化建设为抓手,持续优化社保卡服务体验,进一步完善43项社保卡居民服务“一件事”应用事项,推动实现“多卡合一、一卡通用”。目前,全市164个社保卡银行制卡网点已全面完成标准化建设,形成覆盖城乡的“15分钟便民服务圈”,实现社保卡业务就近办、快速办。同时,积极探索社保卡在交通出行、文化旅游、惠民补贴等领域的融合应用,不断拓展“一卡通”服务场景,逐步构建起“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新生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