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圈,从不缺「大瓜」。
但最近材料圈爆出的这个瓜,其离奇程度,足以让最资深的「吃瓜群众」也目瞪口呆。
根据网友爆料,江苏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某涉嫌学术造假、侵占国家科研经费等问题,被警方带走调查。
![]()
图片来源:现代快报
更令人咋舌的是,这位看似履历光鲜的「顶尖专家」,真实学历可能止于高中,其简历中的那些辉煌事迹——
从「高考状元」到「海外博士」,从「Nature 论文」到「国际大奖」,全系伪造。
截至目前,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的「师资队伍」一栏中,涉事教师的姓名已悄然「消失」,想来应该是实锤无疑了。
![]()
图片来源:江苏科技大学
看到这,大家肯定要好奇了,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人,是如何靠着伪造国外履历、拼凑成果、堆叠头衔,一步步包装成「国际顶尖专家」,并成功入职国内高校成为「首席科学家」的?
一份「完美」的履历
让我们先看看这位「专家」为自己构建的完美人设。
![]()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在他的「故事」里,他的人生开端就足够耀眼:
1994 年,以 685 分陕西省「高考理科状元」的身份考入西安交通大学,随后拜入周惠久院士门下。这是一个多么完美的起点。
1998 年公派赴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跟随导师朱迪 · 莱普(Judy Raper)院士;
随后进入日本九州大学攻读博士,师从山木准一教授;
2003 年,进入日本九州大学国家工程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6 年,加入了德国国家科学院,成为世界纳米材料权威赫伯特 · 格莱特(Herbert Gleiter)院士团队的核心成员。
这些早期的教育经历,年代久远,且均在海外,如同蒙上了一层薄雾,让人难以在短时间内辩其真伪。
但是,假的怎么也真不了。
根据网友的查证,1994 年陕西省的高考状元应该姓楚,而且报考院校是清华大学的电机系,并不是西安交大。
此外,山木准一教授课题组学生的合影就在网上摆着,只要稍微仔细一些,应该可以发现课题组成员中并没有郭某的身影。
当然,德国科学院 2006 年也没有中国人加入,更别说成为院士团队的核心成员了!
![]()
图片来源:德国科学院官网
郭某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编了自己的简历,但是有没有完全瞎编,大学是真的,学校里的教授也是真的,唯独自己是假的。
类似的策略也用在编写自己的人才帽子,国内头衔「真假混杂」,海外头衔「纯粹杜撰」。
先看国内的头衔,2025 年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这个头衔,懂的都懂,其含金量与水分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但对于不明真相的外行来说,依旧唬人。
再比如「何梁何利奖有效被提名人(2025 年)」。大家都知道「被提名人」与「获奖者」天差地别,但在宣传中,这个「提名」却被包装成「接近获奖」的重磅荣誉。
而那些国外头衔,如「德国洪堡青年学者」、「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美国金属与材料学会杰出科学家」、「NASA Nano50 Awards 获得者」,分量十足,但由于信息差和核实渠道的壁垒,伪造后难以被迅速查证。
只能说,郭教授是真鬼啊!
善于利用媒体,但李鬼终难成李逵
要是一般人,造假以后肯定要低调,闷声发大财对不对,但是这位郭教授却反其道而行之。
郭某特别善于利用媒体为自己背书,现在还可以在网上查到很多关于他的报道,在报道中他将自己塑造为纳米材料领域的深耕者与引领者。
![]()
图片来源:相关报道截图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样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给出了很多郭教授的相关信息,只要按图索骥,就不难发现这位首席专家存在很大的问题。
在各种报道中,郭教授宣称自己累计发表 SCI 论文 180 余篇,被引 6000 余次,单篇最高被引 1350 次,7 篇论文入选国际期刊热点论文。
但实际上,郭教授属于「三无人才」,即无 Google Scholar,无 ResearchGate,无 ORCID,以至于我们都没办法找到他的 180 篇论文。
根据相关资料,郭教授在德国期间,提出了「孪晶界密度与强度非线性关联」理论,相关成果发表在顶刊 Nature Materials 上,被国际同行称为「郭氏模型」,也就是那篇引用超 1300 次的论文。
学霸君在 Nature Materials 上进行了搜索,尽管放宽了搜索条件,在搜到的 41 篇文章中也没有发现郭教授的大作。
![]()
图片来源:Nature Materials
此外,报道中还提到郭教授是国际著名材料期刊 Acta Materialia 和 Scripta Materialia 编委。但学霸君在查询后同样发现这两本期刊的 Editorial board 中并没有郭某。
更让人震惊的是,在不同的媒体报道中,郭某的「学术影响力」仿佛在坐火箭。
2025 年 2 月 26 日,中国日报网的报道中称其论文引用量为「6000 余次」。然而,仅仅三个月后,在 2025 年 5 月 23 日「中华英才」的报道中,这个数字「突飞猛进」到了「30000 余次」。
短短三个月,引用量暴涨 24000 余次?
这种违背学术传播规律的「奇迹」,除了「造假」,似乎再无合理解释。
人设崩塌,假教授的真学生应该何去何从?
回望过去二十年,我国学术界并非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件。
10 多年前,一名叫作陆骏的人也运用了同样的手段,伪造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和博士后经历,盗用耶鲁大学卢俊教授的 7 篇顶刊论文,最终骗到了北京化工大学青年千人、正教授身份。
![]()
图片来源:北京化工大学
当这些骗子的人设轰然倒塌,留给我们的,不应只是一个「惊天大瓜」。
我们必须反思:为什么一个如此拙劣的「包装」,能从海外一路「骗」回国内,甚至登上「首席科学家」的宝座?
是我们的「人才引进」机制,只重「帽子」而不重「实据」吗?
是我们的「背景调查」环节,对于海外履历的核实流于形式,甚至完全缺失吗?
是我们的「学术评价」体系,被「顶刊」、「头衔」、「引用」等数字指标异化,而忽视了最基本的「真实」吗?
![]()
来源:微博
在这场荒诞的闹剧中,最无辜、最值得同情的,莫过于郭教授团队下面的学生。他们怀揣着对科学的向往,对「顶尖专家」的崇拜,却可能在数年的黄金科研时间里,托付给了一个「演员」。
我们在此,也真诚地希望相关单位,在调查事件真相的同时,能够妥善安排这些学生,帮助他们早日更换导师和课题,回归毕业的主线,将他们的损失降到最低。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我们长期为科研用户提供前沿资讯、实验方法、选品推荐等服务,并且组建了 70 多个不同领域的专业交流群,覆盖PCR、细胞实验、蛋白研究、神经科学、肿瘤免疫、基因编辑、外泌体、类器官等领域,定期分享实验干货、文献解读等活动。
添加实验菌企微,回复【】中的序号,即可领取对应的资料包哦~
【2401】论文写作干货资料(100 页)
【2402】国内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汇总(60 页)
【2403】2024 最新最全影响因子(20000+ 期刊目录)
【2404】免疫学信号通路手册
【2405】PCR 实验 protocol 汇总
【2406】免疫荧光实验 protocol 合集
【2407】细胞培养手册
【2408】蛋白纯化实验手册
【2501】染色体分析方法汇总
【2502】国自然中标标书模板
【2503】WB 实验详解及常见问题解答
【2504】DeepSeek 论文写作常用口令
【2505】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表(2025 年最新版)
【2506】期刊影响因子(2025 年最新版)
【2507】130 种实验室常用试剂配制方法(附全套资料)
【2508】常见信号通路
【2509】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大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