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呼和浩特11月18日电 (记者 苗阳)11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完成‘十四五’规划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构建绿色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专场,介绍内蒙古“十四五”时期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关情况。
![]()
发布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苗阳摄
发布会介绍,内蒙古通过构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五大现代农牧业服务体系,推动生产基地优质高效转型。
现代种业服务体系。建成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圃)3家、畜禽保种场(区)12家,自治区级种质资源库6家、保种场25家,形成完整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成国家级制种大县和良种繁育基地9个、自治区级制种大县5个。马铃薯良繁面积62万亩、稳居全国第一。牛羊供种能力全国领先,建成种公牛站7家、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核心育种场各26家,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全国64%的华西牛核心群集中在锡林郭勒盟,为生产基地提供了优质种源保障。
科技服务体系。围绕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分作物、分旗县组建49个农业科技服务专家团组,开展一对一包联服务。全国首创“六新”科技成果体系,评选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新平台、新渠道共46项科技成果,推动优秀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建立蒙农创“科技110”服务网络,带动1.41万基层农技人员和518名特聘农技员开展线上线下服务。建设国家标杆农牧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10个、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5个,开展优良品种、适用新技术示范推广展示。培育科技示范主体1.8万户。
社会化服务体系。围绕培育服务组织、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和聚焦生产薄弱环节等方面出台了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八条意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集中连片示范行动,全区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1.4亿亩次,服务覆盖3500万亩以上,带动小农户91.8万户。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74%,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约15个百分点。畜牧养殖机械化率50.16%,较“十三五”末期提高10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水平。兽医社会化服务覆盖全区70%牛羊养殖,应免密度100%
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构建2334项农牧业生产地方标准,建成17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标准化示范基地。建立三级检测体系,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智慧监管平台纳入2万余家生产主体,通过562个承诺达标合格服务站实现“一证一码”全程可追溯。培育绿色食品企业840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35个,登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897个,居全国第一,建成特色产品品质数据库,品牌溢价能力显著增强。
金融助农体系。创新“金融副村长”模式,选聘1.13万名金融副村长,协助完成授信189.15亿元,惠及农牧民近10万户。强化保险保障,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供多层次风险保障。用好小额信贷、贴息等政策工具,累计向脱贫人口发放小额信贷17.95万户(次)、193.6亿元,有效破解融资难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