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四点半,当村庄尚未苏醒,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时,朱建民已经点亮灯光,轻轻展开了他的“文房四宝”。他既是一位遵循传承的书法爱好者,又是一名装修从业者。每天在开工前的一小时里,他会洗净双手,在书案上开启一场与笔墨的虔诚对话。
![]()
今年50岁的朱建民,居住在大城县雀屋村,在装修行业已经摸爬滚打了近20年。人们熟悉他活跃在城乡院落里摆弄水泥、瓷砖的身影,却鲜少有人知道,这位皮肤黝黑、双手硬实的汉子,心中藏着一个由横竖撇捺构筑的宁静世界。
朱建民的练字习惯,始于15年前。他跟随装修公司在天津干硬装,“那会儿干活总感觉心浮气躁,手上是快了,但心里空落落的。”一次偶然,他在书摊上看到一本欧阳询的字帖,那饱满工整的笔画瞬间打动了他。“我就想,人家这字,一笔一划规规矩矩,都有筋骨。镶磁砖要是也能有这个稳劲儿,活儿肯定能干得更好。”
![]()
就这样,朱建民开始了他的“晨练”。装修行业工作强度大,每天收工已很疲惫,但他雷打不动地坚持早晨四点半起床。“晚上没精神,写不好。早晨心最静,脑子最清楚。”朱建民说,这一小时不属于生计,只属于自己。
起初没有老师指导,朱建民就对着字帖一遍遍地临摹;没有专业宣纸,旧报纸和废弃的装修设计图背面就是他的练习场。装修队住宿条件简陋,冬严寒、夏虰咬,他都日复一日坚持下来。从最初抖动的一笔一划,到结构工整、笔力刚健的欧体、魏碑临帖,再融入自己对书法的悟道,他已独创成自己的书写风格。随着短视频平台入驻互联网,他用镜头记录下自己的作品,已发布视频千余条,简单对比,便能看出明显的进步,同时也得到了圈内老师和网友的点评和关注。
![]()
![]()
每天一小时的“舞文弄墨”,早已潜移默化地反哺了朱建民的本职工作。如今,他成立了自己的装修公司,对每一项工程都精益求精,受到客户的信赖,在业内小有名气。朱建民说,装修和练字是相通的,练了字,手稳,心更稳,每一幅作品都要写到更好,装修也需要耐心,干活儿要精细,也是在完成一件艺术品的创作。
持之以恒地练字让朱建民收获很多,他悟出了一套自己的“写字之道”。写字和做人,道理是相通的,都要走正道,遵循古法传承,不走捷径就是捷径。比如要写好的一个“永”字,点要锋藏笔尖,像做人不能露锋芒;横要平,竖要直,这是骨架,好比人要有原则,干活要守规矩;撇捺要舒展,有呼应,就像处世要懂得包容和合作。由此,朱建民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工作之余探讨书道、交流心得,生活充满正能量。
![]()
字静其心,心正其志。朱建民用那双有力的双手抚过纸面,他说,最重要的是“心正笔正”。不管手里握的是工具还是毛笔,都一样,心不静,手不稳,出来的活儿就歪了。能把一个字安安稳稳、端端正正地写好,就能把地砖镶得平平整整,把一天的日子过得踏踏实实。
说话间,天渐朦朦亮,一缕微光透过窗户,洒在未干的墨迹上。朱建民小心地收好笔墨,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忙碌。在他的世界里,无论是挥毫泼墨,还是装修房屋,都是在用一生的勤奋,书写一个“正”字。
来源 ▏大城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 ▏邓建民
编辑 ▏刘宁 刘贺英 王小东
审核 ▏张俊英 贾伟
![]()
温馨提示:转载请注明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