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中化新网)
无惧油气市场短期过剩挑战
基于对全球原油需求增长预期,石油巨头正在押注长期原油需求。他们认为,尽管短期内油气市场面临过剩挑战,但长期原油需求仍将看好,必须进行上游油气投资以满足长期原油需求。因此,尽管今年原油价格疲软且全球供应增速持续超过需求增长,国际大型石油公司仍在大幅增产,以应对未来十年的原油需求增长。
近期,石油巨头们无视短期供需失衡的杂音,选择加码油气投资以应对至少持续至2035年前后的强劲需求。与国际能源署(IEA)今年重申“至2030年石油需求见顶”的预测不同,石油巨头普遍认为2030年前不会出现需求峰值。英国石油去年曾预测全球石油需求最早将于今年触顶,但在上月发布的新版《能源展望》中已放弃该观点,转而认为因能效提升低于预期,石油需求将在2030年前持续增长。多数油气公司将油气需求峰值推迟至2040年,但均未预测随后会出现快速下滑,并强调油气在2050年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能源。
埃克森美孚在《2025全球展望》中明确指出:“石油和天然气不可替代,这是满足全球能源需求的唯一可行方案。”这家美国巨头预测:“2050年油气仍将占全球能源供应的半数以上,需求将在2030年后趋于稳定,并持续高于1亿桶/日至2050年。所有主流可信预测模型均显示油气在2050年仍居主导地位。”
壳牌《2025能源安全情景分析》中的三种情景均表明:由于油气田自然衰减速度是未来需求潜在降幅的2~3倍,未来数十年仍需维持每年约6000亿美元的上游投资。
人工智能也受到关注。市场人士指出,对能源行业来说,人工智能似乎是一股“普涨潮水”,本应带动所有能源领域发展。在这个变革空前的时代,为筑牢能源安全屏障,全球政策制定者与企业纷纷采取“全面布局”的能源策略,即便要搁置清洁能源承诺也在所不惜。各国政府火速批准新项目,全力提升能源产量,试图消除迫在眉睫的能源短缺。
不过,人工智能热潮为国际石油巨头带来的资金流入,尚不足以抵消行业当前面临的短期阻力。《经济学人》指出:“自去年年初以来,标普500指数成分股(美国大型企业)的总回报率(含股息)达46%;相比之下,包括雪佛龙、埃克森美孚等巨头在内的美国石油天然气企业,总回报率仅为14%。”人工智能热潮短期内还无法让企业受益。但即使如此,油气企业仍在投资人工智能的消费能源需求。
油气企业也有利用新产能对冲自然衰减的需求。目前,埃克森美孚及欧洲巨头们正采取长期策略,即通过投资新油气供应来抵消现有油气田加速衰减带来的产量下滑。国际能源署上月也有重大立场转变:在现有油田衰减加速的背景下,仅维持当前产量就需开发新资源。这与其2021年“2050净零情景无需新增投资”的论调形成鲜明对比。勘探活动重回石油巨头议程首位,油气企业对未来数十年的需求充满信心。即使预计今年末至明年初将出现严重产能过剩,超级巨头们仍持续推进增产计划。它们正通过裁员数千人(以在60美元/桶油价下保障股东回报)、承诺数十亿美元成本削减计划、精简架构等措施降低成本。
分析师指出,当前油气产量增长部分抵消了价格疲软的影响,而增产布局将使这些巨头在未来1年左右供应过剩缓解时占据利润回升先机。巴克莱分析师Betty Jiang本周对彭博社表示:“新增供应正在挤压OPEC的闲置产能。无论供需平衡发生在2026年下半年还是2027年,油气市场都终将复苏,这只是时间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