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9月24日,一位特殊的犯人被押到了旅顺黄金山下大船坞西面的刑场上,在北洋水师将士们的见证下,被砍下了脑袋。说他特殊,是因为在几天前,此人还是海军的主要将领,身为从二品的副将。在甲午海战中,他因临阵脱逃而被处斩,可是其后人却不断鸣冤叫屈,想为其“平反昭雪”,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
一、投身水师
此人名叫方伯谦,字益堂,祖籍福建侯官,生于闽县(今福州市)。当时的清朝正值洋务运动期间,为海军培养人才的福建船政学堂应运而生。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因此许多福建籍的年轻子弟都考入了这所新式学校,其中就包括方伯谦。另外,方伯谦的同学也非常出名,其中就有甲午战争中先后殉国的邓世昌、刘步蟾、林泰曾、林永升等人。
从学堂毕业后,方伯谦登上军舰,历任“伏波”舰正教习、“长胜”舰大副等职。到了1876年,清朝选派一些年轻军官前往英国学习考察,其中就有方伯谦,他先在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校,接着又在英国军舰“士班德”号上实习。在结束在英国的学习后,方伯谦被调入北洋水师,出任“威远”练船管带,并主持修建了威远炮台。
![]()
二、济远管带
清朝为组建北洋水师,先后在英国、德国订购了许多艘军舰,包括定远、镇远、济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方伯谦在1885年成为济远舰的首任管带,后来还因办海军出力,被赐予“捷勇巴图鲁”的称号。到了1892年,方伯谦又被实授为北洋水师中军左营副将。无论从阅历,还是从其他方面来说,方伯谦都是当时海军高级军官中的佼佼者。
然而上了战场后,方伯谦就“原形毕露”了!1894年,方伯谦率济远、广乙护送运兵船前往朝鲜的牙山。在返航途中,他遭遇三艘日本军舰。方伯谦见势不妙,立即下令撤退,还悬挂白旗。面对紧追不舍的日舰,济远舰水手王国成、李仕茂等利用尾炮,向日舰连发4炮,在命中3炮后,才将其击退。之后,方伯谦却夸大战果,饰败为胜。
![]()
三、临阵脱逃
紧接着,黄海海战爆发!方伯谦在目睹“致远号”沉没后,被吓破了胆,当即下令撤退,“广甲号”见状,也撤出战斗序列。两艘军舰的撤离,导致北洋水师的战斗阵形打乱,遭到了日舰合围,结果损失惨重。当定远、镇远返回旅顺时,济远早在四五个小时之前就回来了,这些弹痕累累的军舰甚至拒绝与济远舰停在同一个码头。
李鸿章经过一番调查后,向朝廷奏报“方伯谦即行逃走,实属临战退缩,应请旨将该副将即行正法,以肃军纪”。不久后,朝廷批准了李鸿章的建议,方伯谦被处死。方伯谦死后,其后人一直为他奔走喊冤,直到前些年还有这种情况,他们还提出了一些所谓的证据。事实胜于雄辩,黄海海战结束后,修理人员检查军舰时发现,定远有弹坑159个,镇远有220个,来远有225个,靖远有110个,而济远只有15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