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三国时期,真正的草根逆袭,就不得不说刘备这个人物了。刘备虽然是刘邦的后代,但是到了刘备这里,血缘稀释了不知道多少倍了,又加上汉武帝的推恩令,到刘备的爷爷时候,就只能做个县令了,刘备的父亲刘弘英年早逝,刘备跟着他母亲过着十分清苦的日子。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毫不避讳地说,刘备早年就是“织席贩履”之辈。
然而,刘备这个人,从小就有大志向,而且也深得他祖宗刘邦厚黑之精髓,于是逢人就说他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没想到凭借这块金字招牌,刘备是硬生生的从一个小商贩逆袭成为讨伐董卓时的“十八路诸侯”之一。刘备自从讨伐“黄巾军”开始,一直都是寄人篱下,屡次参加战斗,屡次失败而归,然而,刘备的心理素质极好,要是一般人早就emo了,但是刘备却最终从曹操的手里逃了出来,到荆州投靠刘表。
![]()
刘备的南下荆州,可以说是他人生命运的重要转折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在这里遇到了一个很厉害的人,那就是被誉为“水镜先生”的司马徽。司马徽告诉刘备,刘备这些年之所以屡战屡败,究其根本不是他们的武力值不行,而是他们没有智囊团,别说智囊团,就连一个像样的军师都没有。并将曹操旗下的那些谋士与刘备分析了一番,刘备这才犹如醍醐灌顶,原来这么多年他一直过得不好,竟然不是因为没有兵,而是没有谋士。
就这样,在司马徽一句“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指示下,刘备发起了著名的“三顾茅庐”事件。刘备为了请出诸葛亮出山,可以说是十分虔诚,诸葛亮也是感念刘备的诚意,终于答应愿意“效犬马之劳”,辅佐刘备兴复汉室。并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让刘备先取荆州,再取益州,先三分天下,再剑指曹魏,然后再一统天下。诸葛亮讲得绘声绘色,刘玄德听得热血沸腾,于是乎,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联吴抗曹,在赤壁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
然而,刘备虽然在新野的时候请出了诸葛亮,却在新野的时候,漏掉了一个大才子,正是因为这个大才子后来加入曹魏阵营,最终让刘备建立的蜀汉分崩离析。而这个人,就是比姜维还要厉害,比诸葛亮略逊一筹的邓艾。只不过,刘备三顾茅庐时,邓艾才十岁,这也就是为什么会让刘备错过的原因。毕竟刘备那个时候已经46岁了,诸葛亮26岁,而邓艾才10岁。更何况当时水镜先生可是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根本没提邓艾。
然而故事就是这么奇妙,在刘备请出诸葛亮之后的第二年,曹操攻下荆州,邓艾及其母亲、族人被迫迁到汝南作为屯田农民。正是因为这样阴差阳错,刘备就永远错失了邓艾这个少年英才。邓艾原本是出自南阳新野的邓氏大族,但是邓艾自幼丧父,生活条件不是很好,但是由于出身大族,因此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这也为他日后功成名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公元221年,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没想到兵败如山,最后白帝托孤,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汉。十来年后,诸葛亮六出祁山,病逝五丈原。然而,此时的邓艾,依然没有得到重用。直到公元240年,邓艾到寿春巡视,提出了“开凿河渠和淮地军屯”的建议,受到司马懿的重视,并于三年后,邓艾出任参征西军事,转任南安太守。自此之后,邓艾的人生一路开挂,并在魏蜀对战中与姜维多次对阵,并最终击败姜维,灭掉蜀国。
如果刘备当时在新野礼贤下士的时候,如果发现了邓艾,并将他带到身边,有诸葛亮调教的话,蜀国后期便有姜维、邓艾两位文武全才,那蜀汉可能不一定会灭亡。只是,即便当时刘备遇见了邓艾,谁又会想到一个十岁的小孩,会成为日后的军事天才呢?不过,这也说明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小看任何人,更不要小看年轻人,诚如李白所说,“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本图文由“尚书台”新媒体原创出品,作者金兰,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翻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