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今天想聊聊国家收入来源。
大家以为不交个税就没在“给国家打工”?其实我们刚买的那杯奶茶、点的那单外卖,早就帮国家交了钱。
钱从哪来?国家的钱袋子比你想的更“接地气”
我国国家财政收入,一年能有多少?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21万亿元,其中绝大多数,来源于你我身边的每一笔支出。
![]()
最主要的一项就是税收,2024年全国税收收入超17万亿元,比上年下降3.4%。
别急着说自己没交税。你没交个人所得税,但你在买东西时,已经在交增值税了。2024年,增值税收入达到了6.67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的将近四成。
这笔税是附在商品价格里的,你每次消费,都在为国家“充值”。
![]()
企业所得税也不容小觑,它来自企业的利润。2024年这方面贡献4.09万亿元。企业赚钱靠员工努力工作,大众购买产品。
个人所得税虽然在总税收中占比不高,但在高收入人群中,金额也非常可观,去年贡献了1.45万亿元。
![]()
除了税,还有非税收入。这部分听着陌生,其实你经常接触,比如办身份证时交的工本费、买房时交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都是非税收入。2024年,这部分收入超过4.3万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
![]()
有些人说国家靠“罚款”来创收,这其实是个误区。罚没收入在非税收入中只占很小一部分,还不到3%。
真正占大头的,是国有资产的租金、政府收费项目和政府性基金,比如专项债里的土地出让金。
此外还有一块重要但常被忽略的来源: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
这部分钱来自央企和地方国企的利润分红,比如中石油、中国烟草、国家电网等,去年国家从国企那里收到6783亿元。
不过这中间也有区别,比如铁路、军工等国企,它们主要是保障民生和安全,而烟草、石油这些国企,赚钱虽然多,但要把超过七成的利润上交。
![]()
这些企业每年上缴利润,成为补贴公交、铁路、农村电网改造等公益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也会被用于新兴产业投资和社保基金补充。
最后,还有社保基金。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你和单位每月一起缴的。
这笔钱集中起来,变成了养老金、医保报销的来源,还通过投资运营保值增值。它既是你未来的保障,也是支持当下老龄群体的重要工具。
![]()
简单说,国家的钱不是从印钞机里来,也不是靠罚单堆起来的,而是你工资单上的社保、你消费时的税、你日常办事交的每一笔费用,甚至你公司上缴的利润。这些细枝末节,才是撑起一个国家财政系统的核心支柱。
而你在其中,贡献了不止一点点。
![]()
钱去哪了?看得见的地铁,看不见的保障
很多人对国家财政有个误解:觉得交了税、扣了社保,钱就“没了”,但其实它并没有消失,而是绕了一圈,用另一种方式回到了我们身边。
比如你家孩子上小学,不用交学费,甚至还有免费营养午餐,那背后就是财政支撑。2024年,全国财政性教育支出超过5.3万亿元,占全国支出的15%以上。
![]()
教育支出不是一锤子买卖,它覆盖了从幼儿园到大学、从城市到农村的每一个角落。
再比如医疗。你去医院报销医保,看起来是医保基金在出钱,其实医保背后就是财政支持的社保体系。2024年,仅基本医保支出就超过2.6万亿元。
很多人退休后拿到每月的养老金,也是当年自己和单位缴的社保,经过财政统筹和投资运营,再以另一种方式返还。
![]()
基础设施建设也少不了财政资金。你所在城市的新地铁、新公园、新图书馆,很可能就是用专项债或政府性基金建设的。
2024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达6.2万亿元,支出却超10万亿元,很多用于基建项目。这些项目不仅提升了城市生活质量,也拉动了就业和经济活力。
![]()
农业补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2024年中央财政安排了超1100亿元用于耕地地力保护、种粮农民补贴、农机购置等,保障了粮食安全,稳定了物价,最终也惠及到城市居民。
![]()
甚至连你坐的公交、买的火车票,票价背后也藏着补贴。比如京沪高铁长期保持低价,就是因为有国企利润的输血。公交公司很多年都靠财政补贴维持运营,否则票价早就翻倍。
这些看得见的服务和看不见的保障,都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持续投入。而这些钱,正是来自你我每一次的工作、每一次的缴费和每一次的消费。
![]()
所以,当你觉得“国家的钱和我无关”时,实际上你正在用另一种方式参与这个系统。
你贡献的每一块钱,最后都回到你身边
有些人对国家财政有偏见,觉得政府就是“收割机”,只收不花。还有人调侃“税负太重”,仿佛国家只知道伸手拿钱。这种看法并不准确。
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2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用于民生的支出超过75%。
也就是说,每收进来一块钱,就有七毛多是花在教育、医疗、社保和住房上。
![]()
剩下的钱,也用于公共安全、科技发展和生态环境等领域。这些都不是“无用功”,而是支撑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设施。
大家想想看,如果国家不通过财政收入来提供公共服务,那谁来修桥铺路?谁来保障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谁来救助偏远地区的孩子?
市场机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特别是那些回报周期长、利润空间小的领域,需要国家出面“兜底”。
![]()
在铭哥看来,如果财政收入减少,最先受到影响的,反而是普通民众。比如少修一条地铁线、少建一个医院、少发一笔补贴,感受到冲击的,不是掌控预算的人,而是需要这些服务的人。
所以,与其说国家是“拿我们钱的人”,不如说它是“替我们花钱的人”。我们贡献了税收,国家用它来修路、建学校、发养老金。这不是收割,而是一种“你帮我、我帮你”的互助关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