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刘邦能够最终战胜项羽,除了“谋圣张良”的奇计之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人,如果没有他的加入,刘邦根本打不赢项羽。而这个人就是曾经在项羽军中担任郎中,后来投奔刘邦,并屡次创造军事奇迹,被誉为“兵仙”的韩信。以项羽的神勇程度,若没有“兵仙韩信”的突然进场,刘邦是没有多大胜算的。尤其在垓下之战中,韩信采用十面埋伏诱惑项羽,让项羽损失惨重,再加上彭越、英布入场,张良奇计四面楚歌,多管齐下,让项羽兵败如山倒。
按理说,像韩信、彭越、英布、张良这样为大汉王朝立下不世之功的大功臣,应该都一个善终。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除了张良,无论是韩信,还是彭越,还是英布,最终都被刘邦和吕雉合谋诛杀。而这些人中,尤其让世人觉得惋惜,却又为之不值的是韩信。为什么呢?因为当年韩信成为齐王之后,他是可以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的,无论是项羽派遣的武涉,还是齐人蒯通,都劝韩信自立为王、三分天下,但是韩信没有采纳。
![]()
正是这样忠勇可嘉的韩信,最终却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想想是不是觉得韩信冤得慌?如果当时韩信听取了武涉和蒯通的劝告,自立为王,三分天下,可能后来能够让三分归一统的反而是韩信。韩信曾嘲笑项羽是匹夫之勇、妇人之仁,如果韩信知道后来他身死族灭的下场,必定不会说出这样“五十步笑百步”的话。
其实,韩信之死,早在韩信与刘邦的一次对话中,就已经埋下了“导火索”。《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问韩信,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将十万”。刘邦又问,那你能带多少兵?韩信说,“臣多多而益善耳”。刘邦一声冷笑,既然你带兵多多益善,今天你怎么被我给抓住了?韩信这才发现刘邦是在给他下套儿,于是改口说,“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所以我韩信才被您给抓住了啊。然而,韩信说到这里,接着又说了一句,“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
韩信与刘邦的这一次对话,让刘邦对他忌惮不已,这就是为什么后来刘邦要与吕雉合谋,诛杀韩信的原因。因为韩信这个人,不太好控制,而且韩信的军事才能太过强大,如果他要是起了反心,这大汉王朝满朝文武可能都没有人是他的对手。有这样的人在,叫刘邦如何能睡得好觉?更何况,韩信当着皇上的面,都敢说他带兵“多多益善”。这不是在吹嘘自己的本事比皇上还厉害吗?
不仅如此,韩信面对刘邦的质问,突然发现自己说错话了,赶紧改口说,我带兵是多多益善,但您是带将十万,这带兵和带将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啊!这彩虹屁本身吹的不错。然而,韩信接着一句话,可以说是马屁拍到马蹄子上了。韩信说“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如果没有前面的对话,这话没毛病,但是与前面的语境结合,问题就大了,感情好因为我刘邦是皇上,是天命所归,才能擒住你,如果凭借真实能力,我还是不如你啊!也许韩信不是这样意思,但在刘邦看来,你就是这样意思。
![]()
后来,韩信与刘邦之间,相互猜忌。韩信与钜鹿郡守陈豨密谋造反,没想到韩信虽然部署很严密,但是因为韩信的一个家臣得罪了韩信,韩信准备将这个家臣抓起来杀掉,没想到这个家臣的弟弟连夜向吕后高密,吕后急召萧何,萧何将韩信骗进宫,被吕后诛杀。韩信临死前,十分悔恨,“吾悔不用蒯通之计”,最终落得个鸟尽弓藏、狐死狗烹、身死族灭的下场。
其实韩信从决定从齐国南下帮助刘邦击败项羽时,本没有反心。而正是因为刘邦对他的忌惮,相当于最后把韩信逼反了。之所以刘邦要逼反韩信,还是因为韩信说错了话,一句“陛下不过能将十万”,“臣多多而益善耳”,让刘邦从此不敢真心相信韩信,而只要君臣有了猜忌,最终结局都是难以善终,自古以来,少有例外。
【本图文由“尚书台”新媒体原创出品,作者金兰,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翻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