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蒲县古县乡文城村,垣顶的寒意早已被洋溢在村民心头的暖意驱散。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已完成采收,它们或化作村民口袋里鼓鼓的收益,或存放在现代化的恒温果库中,静待年关时节“俏销”市场。
穿村而过的柏油路旁,果树正安然休憩,而那些高悬于果林之上的银灰色智能防雹网,在冬日阳光下熠熠生辉,它们不仅是护航果园的“功臣”,更象征着“智慧果园”播下的新希望,已在这片黄土地上深深扎根,结出了名为“踏实”与“盼头”的丰硕果实。
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
文城村苹果产业的蜕变,始于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过去,果农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收成好坏全看天气,一场冰雹或一次倒春寒,就可能让一年的辛苦付诸东流。转变的契机在2022年7月,一个集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于一体的智慧农业种植示范基地在此正式落成启用。
“凡是被这些钢管和细网守护的果园,都是我们村集体流转回来的园子。”在村东头的果园里,大学生村干部宋红涛指着智慧果园介绍。这套智慧系统从一开始应用便立竿见影,当年苹果产量大幅提升,优质果率突破了80%。
“如今,我们动动手指,在手机上就能远程收放防雹网,实时查看果园画面,监测风力和环境温度,实现提前预警。”宋红涛介绍。经过实践打磨,智慧果园已构建起四大核心系统,织就了一张覆盖生产全链条的智慧管控网络:智能防雹网系统精准解决了传统防雹网收放不及时、易损坏的痛点,让天灾不再可怕。倒春寒防寒系统则通过“营养液喷施+高压雾化控温”的组合拳,有效破解了春季果树坐果率低的难题。宋红涛回忆起2023年5月那场罕见的雪灾,正是这套系统通过不间断的雾化干预,为全村保住了当年的产量和品质,那是传统方式无法想象的。
与此同时,遍布园区的数据采集系统如同果园的“神经末梢”,实时捕捉空气温湿度、土壤墒情等七类关键数据,让种植从传统的“经验而定”转向科学的“数据处理”。而水肥一体化系统则直面当地水资源短缺的困境,实现按需精准投放,让生产成本降下去,管理效率提上来。
据统计,这套智慧管理体系已使果园生产成本降低了15%以上。文城村的苹果种植,成功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的历史性跨越。
从“单打独斗”到“村社合一”
然而,再先进的技术,若不能与果农有效衔接,也终将是形同虚设。文城村也在实践中探索出“党建引领+果园托管+农户”的“村社合一”新模式,将昔日分散经营、势单力薄的农户组织起来,拧成一股绳,抱团闯市场。
通过村股份经济联合社,文城村将733名村民紧密凝聚在集体经济组织内。村里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程序,确保每一位农户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收益权,实现了“集体托管、统一管理、分户受益”的良性循环。
村民刘保生是这一模式最直接的受益者。他将自家的12亩果园全部流转给集体,每年稳定获得1.6万余元流转费,同时在果园打工还能再收入1万多元。“以前自己种,没技术,摸不着门道,收入没保障。现在同样是这片园子,交给集体科学管理,我不用操心,每年还能多收入1万多元。”刘保生朴实的话语里,承载着最真切的获得感。
针对农户普遍面临的技术薄弱、资金短缺等难题,文城村着力打造了“党建引领+托管服务+多元保障”的立体化服务体系。党员先锋队冲锋在前,带头推广新技术、外出考察取经,形成了强大的“传帮带”效应;专家团队定期驻点指导,为果园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恒温果库的建成,一举解决了苹果贮藏难题,实现了错峰销售,提升了产品附加值;而“文城侬丰”自主品牌的创建,更是让文城苹果彻底摆脱了“提篮小卖”的境遇,成功打入大城市的高端商超。
这一系列精准举措,也让文城村的果树管理人才蜕变而出。像村民任青云,在村党组织的悉心培养和项目的实战历练下,迅速成长为熟练掌握智慧种植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他管理的果园一级果占比高达80%以上。
从“暮气沉沉”到“生机勃勃”
如今,智慧果园的蓬勃发展,为文城村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绘就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全面振兴动人画卷。
曾经几近于“零”的村集体经济,如今已是硕果盈枝。202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达30万元,其中果园经营性收入占比高达80%。更令人欣喜的是,随着养殖场的改造完成,“果园+养殖”的生态循环模式让牛粪变废为宝,成为果园的优质有机肥,既节约了成本,又进一步提升了苹果的品质。
智慧果园项目直接带动了35余户脱贫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了稳定就业,涉及果园日常管理、智能设备维护等多个岗位,每户年均增收3500元。通过分红、奖补等多种形式,村民们实实在在地共享了产业发展的红利,获得感、幸福感溢于言表。
产业的成功,有力反哺了乡村建设。如今的文城村,生活垃圾日扫日清,旱厕改造全面完成,村容村貌干净整洁,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新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从市级示范基地升级为省级特色产业帮扶基地,文城村智慧果园的成功实践,不仅让本村1000多亩果园实现了现代化转型,更借助数据中心总结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本地化果树管理模式,为全乡乃至全县的苹果产业升级提供了宝贵的“文城样本”,有效激活乡村全面振兴的“一池春水”。(祁欣 宋红涛)
[编辑:李国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