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接孩子放学的时候,见了三胜一面,这一面阔别一年之久。
他家老大跟我家老二同级,可他常年在外地工作,我们便极少有时间见面。
下午打电话来,说要去接孩子,我看时间接近放学便匆匆往学校赶去。
见面时,身后跟着他4岁的闺女,小人儿牵着他的衣角不放,羞涩、可爱,乖巧极了。
聊了几句后,他说,单位已经四个月没开工资了。
他又是部门负责人,一上班全是要账的,痛苦的是偏偏又知道单位账上一分钱没有,自己的钱没着落,还要想办法宽慰员工。
上边要稳定,下面要交代,明明自己的工资一样遥遥无期,却不能有丝毫的委屈和抱怨,苟着全靠不把自己当人看。
聊了好一会,他家老大跟着班级的队伍来到了跟前。
天色渐黑,他接过老大的书包,拖着老二,匆匆告别后,便消失在了人群里。
校门口接孩子的家长人头攒动。电动车、三轮车、在拥堵里缓缓散去。挂着残叶的柏树在校门口的灯光下晃了又晃。
我看着他的背影,突然想到自己的处境。
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往后的日子最务实的活法就是,别矫情,钱要省,人要苟,命要贱。
02
回到家以后,拿起手机,下意识的便会打开朋友圈,划上一划。
长久以来,靠此了解朋友动向,留言、点赞或一撇而过,便是最简易的社交方式。
可近来,结果往往毫无所获。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开始集体选择性的失声,不再轻易袒露自己。
朋友圈明明一个极其个人的社交秀场,一半是广告,另一半还是广告。
可转念一想,好像也并没有错,现实里,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被工作填的满满当当。
白天是牛马的体力劳作和脑力博弈,夜里是打工人情绪回魂和自行回血。
离开原来单位后,有一段时间非常怀念加班后的饭局。
这个念头自己都很惊讶,明明在单位的时候,很是讨厌这下班后的聚餐。
频繁的加班和日复一日又停不下来的节奏,似乎只有这下班后的空档,给生活留出了喘息的空间。
还要被同事的聚餐,以及酒后毫无用处的吐槽填满,让我一度,很难理解。
就像领导每逢月初那句,“月末的冲刺已经过去,抓住月初,要在别人放松的时候去冲刺”一样,狐疑、疲惫而又错愕。
可我竟就是怀念了,并不是失去了才知道珍惜,而是读懂打工人重压下的自我修复后,我感受到了一种深刻而又有用的安慰。
我感受到了普通人的勇敢和伟大:尽管,打工人早已撑不住了,可还是咬咬牙担起了家庭的担子。
03
今天读到一篇文章讲,为什么打工人总是疲惫而又常常庸人自扰,领导却时常兴奋又总是精力充沛?
文章讲,领导往往不用把精力耗在琐碎的小事上,并且处处受人尊重;而员工却疲于重复,还要处处警惕领导的聚焦。
本质上,员工是牛马、是耗材、是工具,是稍有差池随时替代。
而阶层的差距和对立的反差,本身就是努力的意义,只有跨越才是目标。
可实际上,即便位置不同,也都是打工人,领导既要守住大盘的稳固,还要装出强大的标杆样板。
只是成年人的世界,没有直抒胸臆,装才是目标,只是装着装着自己就信了,装着装着,铜墙铁骨便练成了。
我们总要给日子一个奔头,你要能看到一个未来,才会奔着未来去。
我想起了三胜,一二十年的烟龄,突然戒烟了。
他说,好多天不吸,可看到别人抽烟,是真难受!
我想起下午临别时,他接过的书包和跟着的儿女,尽管岁月蹉跎,处境恶劣,他要做他的英雄。
那么,看到这里的朋友,我能想象你的职场和你经历的历练,最后一句话,留给你我互相慰藉。
其实,我们只是打工人,这世界也从来没有什么牛马;要相信,下班回家、推开家门那一刻起,我们就在变得强大。
最后,祝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