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想起在邳县文化馆剪纸培训班的那些天,是我一生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我们一年才去两三回,一回培训十天半个月,前后有两、三年多的时间。在那里我们都是民间的剪纸艺人,一起剪纸,一起学习,一起吃饭,一起住。一天补助块把钱,我们大都自己带着煎饼吃,就点盐豆、咸菜。
在班上剪纸,颜老师要求剪得别太单调了,想想背景,能剪上去也好。一次,我剪一头猪,是头大肥猪。剪好了,我想再剪个人。那时我的技术不是现在——蜷胳膊蜷腿的,我想怎么剪就怎么剪,那时不行。我剪的这个人就趴在肥猪身上,直伸着两个胳膊。我正端祥着,颜老师过来了:“王大姐,你剪的什么?”“我剪的猪啊。”他指着那个人问:“这是什么,干嘛的?”颜老师他那声音又粗,瓮声瓮气的,又把我说得面红耳赤。我就还他说:“你说干嘛的?他这头猪喂年把了,想试试能号几等的?怎么了?”(当地人把猪卖给食品站叫号猪。号猪分等。)“噢,是。他在试试有膘没有?好,不错……不错……”
![]()
这幅作品就叫《试膘》,在《邳县民间剪纸》的第一页上发表了。这是我第一次发表作品。从那以后,颜老师常常把我们的作品送到全国各地参展、发表。像《春耕夏收》、《垛麦草》、《给山芋地锄草》、《三头鸡》等几十幅作品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还有些作品也都是他给寄出去参赛获奖的,如《洗被单》、《摊煎饼》、《春耕》、《农家》等几幅作品。
不办培训班了,后来颜老师当上文化馆馆长,后又当上文化局副局长,他还经常写信来,有时亲自来我家叫我剪。我就按他的要求剪,剪了不少幅给他。他总能给推出一些作品发表或获奖。我有今天的荣誉真是多亏了他。
回想起来,邳县的农民画、邳县的剪纸能在全国有名,颜廷芳做了很大的贡献。有一次,他在培训班上讲,说北京有个播音员,不认识邳县的“邳”字,竟把“邳县”读成了“邱”县。颜廷芳说,“我们要狠抓邳县的农民画和邳县的民间剪纸,让全国、全世界都知道有个邳县!……”可是,他才40多岁就有病去世了,真叫人心痛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