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援助抵达菲律宾,菲媒体上终于传出了正确的声音:黄岩岛主权属于中国。唯独最应该正视这一事实的菲律宾政府,却选择了无视,甚至干扰我国正常的人道援助……
据菲律宾国家减灾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中旬,已有超过300万人受灾,20多万栋房屋受损,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亿美元。
![]()
受灾最严重的中部维萨亚斯地区,整个村庄被洪水围困,成为孤岛。在莱特省,狂风暴雨引发山体滑坡,掩埋了数十间民房。
"我们失去了一切,"一位在临时避难所等待救援的农民说,"稻田被毁,房子倒塌,现在只能靠救济度日。"这样的场景在菲律宾多个岛屿同时上演。
国际救援组织评估认为,这是菲律宾近五年来遭遇的最严重风灾之一。
![]()
就在这片废墟之上,来自中国的援助物资悄然抵达。
10月下旬,首批载有帐篷、医疗用品和发电设备的中国救援专机降落在马尼拉维拉莫尔空军基地。这些物资外包装上醒目地印着中英文书写的"风雨同舟,共克时艰"字样。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在交接仪式上表示:"中菲是隔海相望的近邻。当邻居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据悉,这次援助行动采取了"立体化"模式:中央政府提供资金支持,沿海省份对口援助,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例如,福建省向宿务省捐赠了2000顶防水帐篷,广东省为东米沙鄢大区送去了急需的药品。
然而,与这股人道主义暖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海海域的军事活动依然频繁。
![]()
10月底,菲律宾与美国、日本在黄岩岛附近海域举行了为期三天的联合演习。菲律宾海军出动了两艘巡逻舰,美方派出了濒海战斗舰,日本则罕见地派遣了直升机航母参加。
这反映了菲律宾对华政策的两面性:一方面需要中国的经济和人道援助,另一方面又在安全领域向美国靠拢。
更令人玩味的是援助物资的分配过程。有消息称,中国救援物资在发放时曾遭到部分地方官员的阻挠,理由是"避免过度依赖中国"。最终在菲律宾中央政府的协调下,这些物资才得以顺利分发到灾民手中。
![]()
与此同时,中国民间对菲援助也以多种形式展开。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联合本地电商平台,搭建了线上捐赠通道;华为技术菲律宾公司派出通信应急队,帮助恢复灾区通信网络;一些在菲中资企业还组织员工担任志愿者,参与灾后清理工作。
而就在救灾工作紧张进行之时,菲律宾主流媒体《马尼拉时报》刊发了一篇题为《重新审视黄岩岛:被遗忘的历史真相》的深度报道。
![]()
这篇由该报资深编辑桑托斯执笔的文章,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菲律宾舆论界激起层层涟漪。
文章详细梳理了黄岩岛的历史归属问题,援引了大量西班牙殖民时期的档案资料。"在1734年西班牙人绘制的菲律宾地图上,黄岩岛明确被标注在中国版图内。"
桑托斯在文中写道,"即便在1898年美国与西班牙签署的《巴黎条约》中,黄岩岛也未被划入菲律宾领土范围。"
![]()
更引人注目的是,文章还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
据报道,2012年黄岩岛争端最激烈时,菲律宾大学法学院曾组织专家进行闭门研讨,多数与会学者都承认中国对该岛拥有更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但这一研究结果当时未被公开。
"发表这篇文章需要勇气。"《马尼拉时报》总编在回应外界质疑时表示,"我们只是尽媒体的本分,呈现被忽视的事实。
![]()
"据悉,文章刊发后,报社收到了大量读者来信,有赞扬也有威胁。菲律宾外交部某官员私下批评该报道"不合时宜"。
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文章的刊发时机恰逢中国援助物资全面发放阶段。在受灾最严重的萨马省,中国援建的临时医疗点刚刚投入使用。
当地居民玛丽亚说:"是中国医生救了我孩子的命。现在说中国是我们的敌人,我很难理解。"
这种民间情感的变化或许能够解释为什么会有媒体敢于发声。
![]()
毕竟,人道主义援助往往能穿透政治迷雾,直抵民心。
不过,单篇报道难以改变整体舆论导向,但这是一个重要信号,表明菲律宾社会在对华认知上开始出现分化。
事实上,这篇报道引发的讨论已经超出预期。
菲律宾参议院有议员要求对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进行调查,而多个民间组织则发起联署,支持媒体的客观报道。在社交媒体上,相关话题的阅读量已超过百万次,年轻网民表现出对历史真相的强烈好奇。
![]()
更深远的影响可能正在酝酿。
有消息称,菲律宾历史学会计划在年底举办关于南海历史的学术研讨会,邀请各国学者参与讨论。
与此同时,菲律宾教育部也在考虑在教材中更全面地呈现各群岛的历史渊源。
可以说,在国家交往中,情感与利益往往交织在一起。
![]()
当菲律宾灾民从中国救援人员手中接过物资时,当中国医生在菲律宾灾区救治病患时,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可能比任何外交辞令都更有说服力。这正是"民心相通"的深层意义所在。
但我们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南海问题的复杂性不会因一篇报道而消失。
马科斯政府目前仍然在安全领域与美国保持密切合作,11月中旬还将举行新一轮美菲联合军演。这种"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平衡策略,可能还会持续相当长时间。
![]()
未来的南海局势会如何发展?这可能取决于多方因素的互动。
如果中国能持续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如果菲律宾社会能保持多元声音的表达空间,如果地区国家都能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那么南海完全有可能从争端之海转变为合作之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