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摆在了桌面上:印度来华人数同比暴涨320%。这个数字很直观,不需要多高深的经济知识都明白,这意味什么——原本一年可能只有一百来人,如今变成了四百多。深圳、广州、上海、成都……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频繁出现印度面孔。
从有些城市的小区居民已经开始反映:身边的印度人越来越多,甚至凌晨制造噪音,严重影响生活。这些变化背后到底暗藏什么?是正常的国际人员流动,还是某种不为人知的趋势?当就业市场正面临巨大压力,本土年轻人是否会因此被边缘化,被迫在越来越“内卷”的环境中找饭碗?
![]()
2025年3月的深圳南山科技园,一家外企HR在整理简历时惊讶地发现,印度籍求职者的简历数量比去年几乎翻了一倍。而这不是个例。在杭州、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越来越多的印度工程师开始活跃在科技写字楼中,特别是IT和工程类岗位,竞争显得尤为激烈。
这些印度籍求职者有一个“共同点”:愿意接受低于市场15%到20%的薪资。也就是说,若一个岗位正常薪资是两万元,他们愿意一万六、一万七就干。对企业来说,这种“人口红利”简直是甜蜜诱惑,但对本地年轻人来说,这却是一记沉重打击。
![]()
尤其应届毕业生,本来已经面对1222万人的“史上最难就业季”,如今还要遭遇低价竞争。你刚把简历投出去,面试官一看,印度人来了,还便宜,能加班,立马换人。几年的学业、实习、考证,瞬间变得毫无意义。
有网友在成都天府机场拍到清晨入境的印度人群,队伍排得比节假日还长。而在深圳华强北,不少电子配件门店里,已经开始习惯用英语加印度口音进行交流。甚至有上海居民表示,小区里新搬来一批印度人,深夜喧哗声扰得人整夜睡不好。
![]()
这股“印度来华潮”,并非一时现象,而是系统性变化。上海移民机构透露,印度咨询量在一个月内上涨了30%,位居所有国家之首。更令人警觉的是,这些印度人中不仅有工程师,还有家庭主妇、学生、甚至老人,整家整户地搬过来。
而他们是怎么做到的?网上早就有印度网红在教人“润”来中国,详细讲解如何先拿旅游签证,再注册个小公司换工作签证,最后把全家带过来。据说,这一套流程只需两周办好,费用不到2000元人民币。操作简单又快捷,成本还低,加上播放量动辄百万,不难理解为何人越来越多。
![]()
深圳边检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2025年前四个月,印度籍非法滞留人数同比增长近50%。这些非法滞留者中,大部分是以旅游签证入境,随后在国内打黑工,甚至混入外卖、配送、装修等行业。
在外卖圈里还形成了一种“产业链”:接到疑似印度黑工的订单,先不送餐,先举报,有奖金拿。据说,有时奖金还比一天工资高。这种现象让不少人开始担心:如果这种行为不加以限制,中国的就业秩序会不会被彻底打乱?
![]()
更别提那些在公司内部“抱团”的惯例了。一旦有一个印度人进入某家公司,很快就会带来一整个“老乡团”。德国法兰克福的一家车企,印度总监上任半年,就招了11名老乡。
美国波音公司自从上了印度裔CEO,印度员工从1000人涨到近2万人。招聘变成了看“老乡关系”而不是看能力,本地员工的晋升通道被彻底封死。
![]()
在杭州某外企中,Java开发岗位收到的印度简历激增。HR透露,这些印度求职者签约速度快,配合度高,甚至可以连续加班几晚。而本地年轻人,在同样条件下反而被贴上“不够灵活”的标签。企业当然更愿意要那些“听话”的人。
对企业来说,也许是提高效率的好事,但对年轻人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生存压力。原本一个岗位就几十人竞争,现在又加上几百个国际选手,还把工资压低了,竞争力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
![]()
在国外,这种移民之后“占资源”的情况早已有先例。加拿大很多海滩、公园、商场,如今已经变成“印度文化区”。美国硅谷,谷歌、微软的CEO都是印度裔,中层管理层也大半是印度背景。不仅如此,在阿联酋、卡塔尔,印度人口数量早就超过本地居民,走在街上反而是本地人变成少数。
这些印度移民往往没有“入乡随俗”的概念。他们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从用手抓饭、拒绝使用刀叉,到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甚至把宗教文化完全原封不动地移植到新国家。
![]()
更有甚者,当地人一旦提出异议,有些印度人反而喊出“白人回加拿大”的口号,俨然把自己当成了“主人”。
广州、北京、上海等地也开始爆出类似现象。在广州地铁上,有人看到印度乘客光脚席地而坐,用手抓饭吃得满地油渍,邻座乘客衣服都被蹭脏。在北京亮马河、四川青城山、桂林漓江等地,也多次发生外籍人员违规游泳、搓澡、闯禁区等行为。
![]()
最让人无奈的是,面对这些违反规定的行为,执法却往往“温柔处理”。有的只被简单劝离,并未受到处罚。比如桂林漓江裸泳事件,明明污染了一级水源,结果只是“劝离”,没有任何处罚。
本地人若在景区抽烟、乱丢垃圾,立马罚款甚至拘留。这种“双标”处理方式,不仅寒了守规矩者的心,也让违规者有恃无恐。
![]()
对中国来说,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交流合作当然不可或缺。本国的产业、资本、劳动力走出去,其他国家的资源和人口势必也会流进来。但开放不等于没有底线,包容不代表纵容,所有行为都必须在规则之内。
中国近年来也在逐步完善相关制度,尤其对外籍人员的签证和就业管理加强审查。部分城市已经出台新规,要求招聘外籍员工不得压低薪资,并设定最低社保缴纳门槛,防止恶性竞争。
![]()
对企业来说,也需要承担起一定社会责任。不能只图眼前成本低,就一味引进外劳,不去考虑对本地就业市场的长期影响。
对年轻人来说,焦虑是可以理解的,但更重要的是提升自身实力。国际竞争不可避免,靠的是实打实的技术、能力、经验,而不是靠逃避或者指责来解决问题。
![]()
遇到非法行为,该举报就举报,遇到不公待遇,就要勇敢维权。如果大家都能守住规则底线,整个社会就会更有秩序。
印度人来华的浪潮已经开始,未来还可能更大。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关键看我们如何应对,是被动承受,还是积极适应。
![]()
印度人来华人数暴涨并不是最可怕的,真正值得警惕的,是那些破坏规则、压榨薪资、抱团垄断的行为。只要我们能守住规则和底线,年轻人的未来依然可期。真正的公平,不是靠驱赶别人得来的,而是靠让每个人都在规则下竞争赢来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