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哥正在大量涌入国内,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走在深圳、上海、广州这些城市的街头,三哥的面孔确实比以前多了不少。就在前几天,一段三哥在深圳地铁上吃手抓饭的视频在网上火了,把三哥涌入中国这个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咱们今天就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首先,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2025年7月数据,今年上半年外国人出入境人次达到了3805.3万,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2%,而中国驻印度领馆在今年就已经发出了超过8.5万份签证。更值得关注的是一个趋势性的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三哥赴华的人数同比激增了320%。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三哥突然之间这么集中地往中国来呢?其中一个关键的推动力来自特朗普那边的政策变化,特朗普把H-1B签证的申请费用大幅提高到了10万美元,这基本上相当于关上了很多三哥技术人才前往美国的大门。
而咱们在上个月刚好推出了针对科技人才的K签,这被很多人看作是中国版H-1B签证。此消彼长之下,大量的三哥技术人才开始把目光转向中国。当然,除了政策,还有交通的便利。今年中印之间的直航航班正式恢复,这也为人员流动提供了物理上的可能。
伴随着三哥的涌入,确实给咱们带来了一些影响。最直接的就是文化习惯上的冲突,比如深圳地铁吃手抓饭、上海外滩光脚席地而坐、在大街上载歌载舞,大搞特搞三哥文化。更深层次的是资源挤压的问题。网络上流传着一句话:“当你发现办公室里有一个三哥时,别担心,他们很快就会有一个师的兵力。”
这话虽然说的夸张,但现实确实有这趋势。比如德国的一家车企部门新来了个三哥总监,半年里就招来了11个老乡;美国的波音,在一位印度裔CEO掌舵的4年间,三哥员工从约1000人激增至近2万人。这种抱团现象对我们习惯的凭本事吃饭的职场规则构成了挑战,管理上的问题也开始浮现。
深圳边检的统计显示,今年前4个月,三哥籍人员非法滞留的数量同比激增了近50%。这里面有不少人是持旅游签证入境,到期后却不离境,甚至通过伪造材料在当地求职,这直接冲击了咱们的就业市场。
说到这里,咱们不妨把视野放宽一点儿,看看三哥自己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三哥在2025年3月通过了《移民与外国人法案》,其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说得非常直白:“我们不是宗教旅社,不能让任何人以任何理由随意定居。”
他强调,必须知道谁进入我们的边境、何时进入、停留多久以及来此的目的。三哥正在系统性地将劳动力输出转化为一种经济外交工具,凭借其超过6亿的25岁以下人口,新德里正在将这一人口优势转为国际交往中的战略杠杆。
那么咱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一波移民潮呢?我觉得关键在于平衡。一方面,我们要继续保持开放的态度,吸引真正有价值的人才。比如有个在深圳坪山工作的三哥新能源专家,他在此地工作,也为当地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街道的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还帮他解决了女儿入读幼儿园的问题。
对于这样合格的高级人才,我们肯定是欢迎的。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加强移民管理,确保社会安全的同时维护本地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们也需要知道谁来了、为什么来、待多久,并且确保这些外来人口能遵守咱们的法规和秩序。
说到底,咱们不是个移民国家,咱们介意的从来不是人员的正常流动,而是整个社会的规则被破坏、秩序被扰乱。我们不想看到公共场合的基本礼仪被无视,也不想看到公园广场变成随意光脚躺卧的地方,更不想看到在印度和美国那边的三哥乱象——因为他们不光是在社会文化层面侵蚀着当地环境,还在职场上大搞抱团文化。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