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大量印度人中国工作,此前连欧美都曾遭殃,饭碗咋保住

0
分享至

前几天刷到成都天府机场清晨6点的视频,入境口排起的长队里,印度朋友的身影格外集中,密密麻麻的队伍几乎占满了镜头,这让我突然意识到,印度人来华早已不是零星现象。

深圳华强北的电子柜台、上海张江的科技公司、甚至北京的部分小区,都越来越容易看到他们的身影,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更直观:印度赴华人数同比激增320%。

相当于比去年多了3倍还不止,面对这样的增长势头,很多人难免心里打鼓:他们为什么扎堆来中国,来华门槛真的这么低吗?



印度人来华的真实路径

很多人疑惑,印度人来华似乎悄无声息就形成了规模,这背后其实藏着一套成熟的路径,现在印度社交平台上,举家搬迁中国攻略已经成了热门话题,流程被拆解得清晰明了。

先申请旅游签证入境,落地后快速注册一家小型贸易公司,凭借公司主体就能将旅游签转为工作签,不仅自己能合法停留,还能为配偶、亲属办理相应签证。



这套流程听起来复杂,实际操作起来却异常便捷,有从业者透露,整套手续办下来最快两周就能完成,包括注册公司、签证转换在内的所有开销,甚至不到2000元人民币。

低成本、高效率的操作方式,让来华发展从过去的遥不可及,变成了很多印度中产的现实选择,伴随人口流动而来的,还有一些争议性的细节。



不少网友分享过类似经历:深圳地铁里有人旁若无人地吃咖喱饭,上海外滩曾出现过随意踩踏草坪的情况,北京某小区居民更是抱怨凌晨时分还有印度住户在楼下喧哗,严重影响休息。

这些现象让部分人产生抵触情绪,觉得他们不遵守我们的规矩,但把这些问题放在人口流动的大背景下看,其实是文化碰撞初期的必然表现。



移民潮背后的共性挑战

印度人大量涌入带来的冲击,并非中国独有的遭遇,美国、澳洲、加拿大早已走过类似的阶段,他们的经历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参考。

最典型的是美国波音公司,2015年任命印度裔CEO米伦伯格后,公司内部的印度裔员工数量从1000人飙升到近2万人,短短几年增长了20倍。



更值得关注的是产业转移的连锁反应,波音大量软件业务被外包给印度本土公司,原本属于美国工程师的岗位,就这样流向了印度。

这种岗位替代让美国本土从业者怨声载道,却又无力改变,因为印度员工在人工成本上的优势实在明显,澳洲的情况则集中在中低端岗位。



现在去澳洲的超市、餐馆、保洁公司看看,印度员工已经成了主力军,从收银台到后厨,几乎都能闻到咖喱味,可比就业挤压更隐蔽的是文化冲击。

加拿大的经历很有代表性,在多伦多、温哥华等大城市的公园、海滩,经常能看到印度移民聚集活动,唱歌跳舞、聚餐聊天,完全延续着本土的生活习惯。



当这些聚集区形成规模后,甚至出现了白人滚出加拿大的极端口号,这种不主动融入,反要主导的心态,正是文化碰撞中最容易引发矛盾的地方。

不过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些矛盾的核心并非印度人这个群体本身,而是任何大规模移民潮都会面临的共性问题:资源分配的冲突、文化认知的差异、规则适应的摩擦,美国当年排斥墨西哥移民、欧洲抵制中东难民,本质上都是同样的逻辑在作祟。



大国崛起绕不开的人口流动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会问:既然移民潮有这么多问题,咱们为啥不收紧签证,把问题挡在门外,答案其实很现实:这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大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哪个大国能在崛起过程中,完全拒绝外来人口的涌入,昔日的罗马帝国,曾试图阻挡日耳曼人的迁徙,最终却在人口流动的浪潮中改变了统治结构。



30年前的美国,对墨西哥移民充满警惕,如今却不得不依赖他们填补劳动力缺口,中国现在面临的情况,不过是重复了这条历史规律。

当一个国家成为区域乃至全球的经济中心,资本和人口就会主动向这里聚集,这是市场规律决定的,而非单纯的政策选择,更关键的是,人口流动从来都是双向的。



咱们在关注印度人来华的同时,不妨看看另一面:中国资本通过一带一路项目大量进入印度,帮助当地建设铁路、电厂,中国企业在非洲开设工厂,雇佣的当地员工数以百万计。

不少中国商人在东南亚、南亚做生意,生活方式和行事风格,在当地人看来或许也很出格,就像有人调侃的,不少中国人在非洲的行事风格,比印度老哥在深圳张扬多了。



这种双向流动,本质上是全球化的必然产物,你想让自己的资本和产业走向世界,就必须接受世界的人口和资源走进来。

美国之所以能成为全球人才高地,正是因为它作为经济中心,对各国精英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现在中国逐渐成为新的增长极,自然也会产生同样的磁场效应。



人口老龄化的现实,更让我们无法回避外来劳动力的价值,现在很多人觉得AI能取代人工,但仔细想想就会发现,那些最基础的民生岗位,恰恰是AI难以覆盖的。

通下水道的工人、深夜便利店的收银员、小区里的保洁员、外卖骑手,这些岗位支撑着城市的正常运转,却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招工难。



欧洲就是最好的例子,明明知道移民会带来文化冲突,却始终不敢收紧政策,核心原因就是本土劳动力不足,日本和韩国陷入重度老龄化后,经济增长停滞不前。

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拒绝外来劳动力,导致劳动力成本高到企业难以承受,中国香港和新加坡早早就看透了这一点,通过引入东南亚、南亚劳动力,才维持了服务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在趋势中找到平衡之道

现在网上有很多声音把印度人来华渲染成渗透入侵,这种焦虑可以理解,但实在没必要过度放大,面对人口流动的浪潮,我们真正该做的,不是盲目排斥,而是学会在趋势中建立规则。

首先要明确的是,控制不等于禁止,可以通过优化签证政策,提高工作签的审批门槛,比如要求申请人具备特定技能、有正规企业的雇用证明,避免以创业为名,行打零工之实的情况。



对于已经在华的外籍人士要加强日常管理,明确公共场合的行为规范,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得遵守同样的规则,不能搞双重标准,然后要正视文化差异,主动搭建融合的桥梁。

很多矛盾的产生,源于不了解和刻板印象,社区可以组织跨文化交流活动,企业可以开展针对外籍员工的文化培训,媒体可以多报道中外居民友好相处的案例。



就像当年上海人接纳安徽人、北京人包容河北人一样,文化融合需要时间,但只要沟通到位,就能减少摩擦,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足够的自信。

印度人来华带来的不仅是竞争,还有机遇:他们熟悉南亚市场,能帮助中国企业拓展海外业务,他们在软件、医药等领域的专业能力,能为中国产业升级提供助力。



甚至他们带来的饮食文化,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元,当年美国接纳各国移民,正是靠着文化包容和人才吸收,才成就了科技和经济的领先地位,这种包容力,恰恰是大国自信的体现。

说到底,人口流动的浪潮不可阻挡,但浪潮的走向可以引导,与其焦虑印度人会不会来抢饭碗,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自身竞争力上。

当我们的技能足够专业、创新能力足够强,就不会害怕竞争,当我们的规则足够完善、文化足够包容,就不会担心融合问题。

结语

历史的规律从来不会改变,大国的崛起必然伴随着人口和文化的碰撞融合,印度人来华不是威胁,而是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的副产品,是全球化时代的必然趋势。

我们无法阻止潮水的到来,但可以学会冲浪,在趋势中抓住机遇,在开放中保持自我,这,或许才是面对变化最理性的态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当年,为什么大部分日本民众都支持侵华战争?深层原因是这个

当年,为什么大部分日本民众都支持侵华战争?深层原因是这个

阿胡
2024-07-04 11:01:21
总在凌晨3-5点醒来的人,并非睡不好,而是你的“前世”在求救

总在凌晨3-5点醒来的人,并非睡不好,而是你的“前世”在求救

古怪奇谈录
2025-11-06 14:50:51
疑似锁定北约将领,俄军没有犹豫,直接射了一发1000万美元的导弹

疑似锁定北约将领,俄军没有犹豫,直接射了一发1000万美元的导弹

闻识
2025-11-17 16:01:08
专欺负老实人?马丁:追梦很会看人下菜碟,他是不会去招惹刺头的

专欺负老实人?马丁:追梦很会看人下菜碟,他是不会去招惹刺头的

移动挡拆
2025-11-17 23:51:04
黑龙江省有多少个省部级机构?

黑龙江省有多少个省部级机构?

坠入二次元的海洋
2025-11-18 04:00:12
陈慧琳演唱会穿搭性感,三角裤衩造型很完美?

陈慧琳演唱会穿搭性感,三角裤衩造型很完美?

娱乐领航家
2025-11-14 23:00:03
冻了30年才发现,这些离谱但超好用的“过冬神器”,以前白挨冻了

冻了30年才发现,这些离谱但超好用的“过冬神器”,以前白挨冻了

室内设计师有料儿
2025-11-17 13:10:54
24岁小伙约39岁大姐爬,山岂料竟双双坠崖,警方打开他们背包愣住了

24岁小伙约39岁大姐爬,山岂料竟双双坠崖,警方打开他们背包愣住了

悬案解密档案
2025-08-16 13:39:15
广州一破产公司名下2639万应收款拍卖,25人竞价1219次后57万成交

广州一破产公司名下2639万应收款拍卖,25人竞价1219次后57万成交

天天话事
2025-11-17 08:42:09
专家批评《白毛女》逻辑不清,杨白劳欠钱,为何反而枪毙黄世仁?

专家批评《白毛女》逻辑不清,杨白劳欠钱,为何反而枪毙黄世仁?

一口娱乐
2025-11-12 12:40:48
侠媒:有意交易浓眉的球队希望他能减重;浓眉已比湖人时期重了14斤

侠媒:有意交易浓眉的球队希望他能减重;浓眉已比湖人时期重了14斤

懂球帝
2025-11-17 08:10:09
卫冕冠军天津女排1-3不敌福建女排,无缘全运会四强

卫冕冠军天津女排1-3不敌福建女排,无缘全运会四强

懂球帝
2025-11-17 19:18:16
30岁外甥给舅舅办丧事,睡了45岁的舅妈,舅妈太粘人要了她的命

30岁外甥给舅舅办丧事,睡了45岁的舅妈,舅妈太粘人要了她的命

胖胖侃咖
2025-10-10 10:08:14
李云迪X侵司晓迪的后续瓜!

李云迪X侵司晓迪的后续瓜!

八卦疯叔
2025-11-01 10:50:45
直到看到陈思诚在金鸡奖的获奖感言,才明白佟丽娅离婚是明智之举

直到看到陈思诚在金鸡奖的获奖感言,才明白佟丽娅离婚是明智之举

冷紫葉
2025-11-17 22:16:51
苹果开启降价模式,从6999元跌至4398元,256GB+4800万+灵动岛

苹果开启降价模式,从6999元跌至4398元,256GB+4800万+灵动岛

知心数码
2025-11-16 22:59:30
消失40余年!2023年,在内蒙古再次发现15亩,工作人员24小时巡逻

消失40余年!2023年,在内蒙古再次发现15亩,工作人员24小时巡逻

春序娱乐
2025-11-17 21:09:00
“堤丰”,撤离日本

“堤丰”,撤离日本

澎湃新闻
2025-11-17 21:58:06
日本发出10天通牒,中方如何面对薛剑总领事之困?

日本发出10天通牒,中方如何面对薛剑总领事之困?

吃货的分享
2025-11-16 15:37:36
访华前,荷兰安世不装了,强调4点,阿斯麦:把事情搞“反了”

访华前,荷兰安世不装了,强调4点,阿斯麦:把事情搞“反了”

振华观史
2025-11-17 10:03:49
2025-11-18 05:16:49
说历史的老牢 incentive-icons
说历史的老牢
历史看老牢
1593文章数 34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该聊聊琉球问题了 日本国内集体破大防

头条要闻

该聊聊琉球问题了 日本国内集体破大防

体育要闻

当家球星受伤后,球迷乐翻了天?

娱乐要闻

金鸡奖是“照妖镜”,揭露人情冷暖?

财经要闻

高市早苗的算计,将让日本割肉5000亿

科技要闻

京东外卖要“独立” 刘强东还宣战“点评”

汽车要闻

新增CDC后变化大吗? 试驾特斯拉model Y L

态度原创

艺术
家居
教育
时尚
房产

艺术要闻

惊艳!全球百大美女变身顶级辣妈,居然在中国!

家居要闻

回廊通道 强化空间秩序

教育要闻

课后延时服务引发诸多矛盾,该考虑取消了!

王妃精致到发丝,王子直接变秃子

房产要闻

首开狂卖6.68亿!海口这个顶级教育红盘,引爆海口楼市!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