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的提问。你的问题是说《兰亭序》这样的书法会不会真的就值“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如果今天我也写得这样美,还会是“天下第一行书”这个意思?
说实在的,你这话问得有点乱!
怎么个乱法呢?第一,《兰亭序》本来就是王羲之写的,它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创作者的主体性。第二,《兰亭序》作为一个经典,它在历史上只能出现第一次不可能出现第二次,后世都只不过是对《兰亭序》的学习或者不学习的问题。不存在是不是王羲之写还是张羲之写的问题。
第三,《兰亭序》在今天来说就是书法众美中的美之一种,你如果写的跟《兰亭序》一样,当然也是很不错的书法家,但是《兰亭序》它代表的是历史,是过去是魏晋不是唐代,不是宋代,不是明清,更不是今天。所以,你要写天下第一行书,必须超越《兰亭序》而不是把王羲之换成你的名字。
![]()
所以你写的跟《兰亭序》一样,根本与王羲之的《兰亭序》价值是没有任何办法相提并论的,因为王羲之是创造者,你是继承者。王羲之是开拓者,你是模仿者。
王羲之那个时代,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以为人人写字都跟王羲之一个样。恰恰相反!
![]()
王羲之那个时代,只有像王羲之这样一些很少的书法家,在写王羲之的那种书法,绝大部分人还是写隶书。王羲之自己有时候也写隶书,所以,王羲之善于写的书法,据说有八种字体,我想这也不是什么夸张,因为在王羲之那个时代,确实多种字体并存。比如说篆书、隶书、章草、行书、楷书都可以写,也都是当时通用汉字书写所使用的书体。
![]()
升平二年(358年)王羲之妻子《郗璇墓志铭》局部,三年后,王羲之去世
,王羲之夫人稀璇去世时,她升平二年(358年)的墓碑是隶书写的呢!
与王羲之同时代同家族的侄子辈的王兴之夫妇的墓志、侄女辈王丹虎、孙子辈王建之、王闽之的墓志也是用隶书写的,你就可想而知,王羲之的书法,其实很孤立,按当时的评价,估计绝对不会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的。
但是,书法历史的发展却最终是按照王羲之书法体系发展的。大概南北朝时期,王羲之体系的书法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是他儿子王献之的书法反而比王羲之的影响更大了。
![]()
注意“杖”字的写法,已经是行书了。这样的行书笔意,在《敬史君碑》中不止出现一二,而是多达三十余处。
例如东魏兴和三年(540)写的《敬史君碑》这个魏碑体作品,就非常明显地有王羲之书法体系的一些笔法和字。
隋代已经非常普遍地摆脱“魏碑”书风,开始为唐楷做准备了。尽管我们在讨论行书,但是,根据楷书背后的书法来看,日常的书法怎么写?不会都是楷书吧?因为我们根据《敬史君碑》来看,那些写楷书的书法家,他们的日常书法应该都是用“行书”书写的。
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人都在用王羲之书法体系的行书!而《兰亭序》就是王羲之日常书法风格和技法的代表。
你说,后代人称《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有什么错?就像杜甫活着的时候,谁说过他有多么了不起?但是,历史选择了诗圣,诗圣选择了杜甫,你能说历史选错了?同样,王羲之被称为书圣,这也是历史选举产生出来的。他成为书圣的标志,就是用《兰亭序》做代表的。
![]()
褚遂良临摹的《兰亭序》
这就是说,《兰亭序》代表了历史的优秀,代表了王羲之的优秀。因为,王羲之的书法不但独立俊美,而且走在了书法发展历史的最前面了,这就是王羲之的书法代表之作《兰亭序》的伟大。他创造了书法美和书写效率美的统一。
那么,我们再看看王羲之这个时代和王羲之之后的书法发展,其实都是在向着脱离隶书的轨道上发展的。而王羲之首先脱离了隶书,说明他跑在了时代的前面。
前两天我刚刚写了一篇头条文章,《王羲之的书法没有魏碑势力大,为什么后来成为书法正宗》?我这里所说的“魏碑”,其实就是在隶书基础上改革发展的魏晋书法,当然也包括魏晋南北朝的书法,因为他们是在同一个历史时空之中。
实际上,隶书在王羲之那个时代,已经完全跟汉代鼎盛时期的隶书已经不一样了。这些隶书在魏晋时代都已经发生了一定的改革或者大量的改革。王羲之就是在这次改革大潮中的一种书法风格。
![]()
东魏《敬史君碑》,距离王羲之去世八十年
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应该分两个大的阶段,以唐太宗为代表,在唐太宗之前的评价和唐太宗之后的评价,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
唐太宗之前,王羲之的书法还没有成为书法主流,仅仅是隶书变革中的一种风格,流传范围非常有限。就是在东晋地区,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写王羲之的书法。王羲之夫人稀璇墓志,就是非常有力的一个证明。因为这个墓志铭的书写者,肯定就是王羲之这个家族里面的人。
![]()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的改革在向着王羲之这样一个体系集合。
唐太宗之前对王羲之所有的评价,都是以唯美的标准来评价的。
唐太宗之后,对王羲之的评价就带有一定的历史发展倾向性了。这也是一个事实。
但是,我们从书法历史总的纵横发展来看,王羲之的书法它确实具有标准之美。
![]()
永和元年写的《颜谦妇刘氏墓志》
既然是标准之美,当然不是唯一之美。这是我们现代书法家应该有所认识的,古人也是有相当一部分人这样认识的。
中国所确立的帖学流派就是以王羲之书法为中心的流派。
那么,我们的碑学书法也提倡了100多年了,碑学能不能替代帖学呢?当然不能替代帖学。因为帖学的成就非常之高,它集合了很多的优势,并不是说他是王羲之的体系,就是唯一的主流,而是因为它集合了很多的书写优势,美学优势。
我们不能仅仅从名气和字体上来看王羲之书法的成就,王羲之的书法对中国汉字书写的社会化进程的推动也是非常之大的,这是他最重要的成就。
![]()
《王丹虎墓志》
王羲之的书法也兼具了写字之美和书法之美的社会价值以及审美价值的双重价值。
假如没有书法艺术美和书写效率美的完美统一,王羲之的《兰亭序》也绝对不会成为“天下第一行书”的。
因为,书法美并不是《兰亭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根本原因。在魏晋南北朝时代那么多的书法,存在那么多的风格,说明风格和美是多种多样的,王羲之的书法当然不是唯一之美,也不是魏晋书法的唯一风格。
好了,《兰亭序》怎么个好法我就不多说了,因为,基本上人人都知道怎么夸《兰亭序》。
最后说说,你也写成《兰亭序》这样美的书法,会不会也是“天下第一行书”呢?
![]()
王僧虔的侄子王志(460-513)《喉痛帖》
算了吧,你就别傻帽了!绝对不会!因为在行书这个书写体系之中,一千多年的历史经验证明,《兰亭序》是非常完美的行书,你想想,你要能写出来,是美,可是,怎能像《兰亭序》那样具有历史意义的标志呢?
同时,你不是还想问问,假如《兰亭序》不是王羲之写的,会不会成为“天下第一行书”?这话问得真好。如果是王羲之时代前后写的,肯定也是。问题是,历史上不可能同时出现两个《兰亭序》。
![]()
古代,例如宋代书法家薛绍彭就是写得跟《兰亭序》一样的大书法家,当时他还与米芾齐名呢!如今呢?你知道薛绍彭吗?他连“宋四家”都不是。
有人遗憾地说,为什么薛绍彭写的跟王羲之一样好,却连“宋四家”也进不去?结论就是,书法的最高境界,毕竟需要创新。不过,作为书法家,你真写得跟《兰亭序》一样,那也是非常优秀的。不过,这也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事儿你得去问问赵孟頫吧,他说“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你知道这个“易”字应当作何解释呢?
赵孟頫直接就说,自古以来要把字写好,真的不容易,写的像兰亭序一样尤其不容易,这个不容易,包含着就是要超越兰亭序,所以,你的加入兰亭序不是王羲之写的,其实还是羡慕嫉妒恨罢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