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书法大厦杯”书法大奖赛是2025年11月在安徽合肥中国书法大厦举办的书法赛事,包含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及篆刻评审,整体评审周期长达20天。
![]()
特等奖奖金高达50万元,因此备受民众关注。根据赛事流程,各大奖项都已名花有主,并逐渐在网络公开,引发又一波热议。
![]()
民众对评审过程和获奖结果众说纷纭,很多书法家也开始对这一赛事进行点评,其中崔寒柏先生的点评切入点独特,引人关注。
![]()
崔寒柏先生是当今中国书坛的实力派书法家,多次荣获国内书法展大奖,并一举斩获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金奖。
![]()
曾出国工作多年,后回国专注于书法的教育普及工作,利用自媒体宣讲书法知识,演示书法创作,是当今比较热门的网红书家。
![]()
崔寒柏先生的书法以笔法见长,韵致取胜。他的笔法娴熟、奇巧、自然、流畅,作品风格雍容、典雅,直入魏晋,真实的重现了古人实用性书写的状态,被认为是当代重振实用性书法的代表性人物。
![]()
深厚的书法造诣让他迅速揽获乐乐很多书法爱好者的青睐,其中不乏一些书法专业的学生和年轻的书法家们,其书法理念和书风得到广泛的认可,并被很多人效仿。
![]()
但是网络毕竟不是宣扬真理的讲台,更多的是宣泄情绪的平台。崔寒柏先生的一些言论也遭到很多质疑和反对。
![]()
特别是他对古今书法家的评论,更是颠覆了人们的认知,将一众圣人拉下神坛让很多信众顿时迷茫,为了维护信仰就只能对崔寒柏先生进行疯狂的网络攻击。
![]()
虽然谩骂不止,但是依旧难以阻碍很多人对崔寒柏先生的关注和聆听。对于这次大厦碑的结果,崔寒柏先生依旧以其独特的视角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
特别是他在点评草书作品时,提出一个不为人注意的问题,他说:“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所有作品最终的评审结果,也就是最终的得分都和一位评委的打分很接近呢?和张旭光比较接近。”
![]()
“这个现象是特别有意思,张旭光先生他一路走过来,也是主持过无数个大赛,作为评委会的主任、副主任,所以他看东西的准确程度还是相当可以的。”
![]()
崔寒柏先生的这段话从一个侧面高度肯定了张旭光先生的草书造诣,也表达出他对张旭光先生的些许敬仰之情。
![]()
张旭光先生作为当今中国书法行草书领域毫无争议的领军者,他浸淫传统书法多年,于王羲之书法颇有所得,并结合汉碑和颜楷的笔意,将《圣教序》写出了鲜明的个人特色,冠绝当代。
![]()
同时张旭光先生对书法历史和书法理论的研究也非常深入,他的很多理论都已经深刻影响了当代书坛,比如他提出的“到位与味道”的观点就已经成为当今书法评审的关键标准。
![]()
同时他提出的“振兴唐楷”和“重读经典”的倡议也得到广泛的响应。可以说张旭光先生是当今书坛的传统书法的捍卫者,也是当代书法的领航者和开创者。
![]()
从崔寒柏先生对张旭光先生的关注可以看出他是十分认可张旭光先生的书法造诣。作为当今书坛的两位绝对的实力派书家,崔寒柏先生和张旭光先生有些共同之处。
![]()
他们都是在深耕传统书法的基础上重新的塑造了自我,他们的书法都深深的扎根于传统书法,但是并没有被传统书法束缚,而是大胆的突破创新,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
并且他们二人的自我塑造方式极为相似。崔寒柏先生在遍临诸家融会贯通以后并没有等待书风的渐变,而是主动构建个人风格。
![]()
他翻阅了古代经典,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写法,然后根据个人理解进行逐字重构。就是凭借这种看似笨拙的方法,他成功并迅速的实现了个人风格的塑造。
![]()
张旭光先生同样如此,只不过他并没有被很多风格干扰,而是专注于《圣教序》。他利用非典封闭的时间,进行闭关修炼,对《圣教序》进行逐字改造,先将字临的非常像,写的非常熟,然后再根据个人理解进行改造,反复试验,有时候一个字要写上万遍,直到满意为止。
![]()
同样是采用看似很笨的方法,实现了书风的转型,重出江湖一鸣惊人,成为时代的标榜,影响了当今书法的发展。
![]()
这些相似的学书方式和对传统书法的高度敬畏,让崔寒柏先生和张旭光先生有着相似的书法理念。
![]()
他们都不因循守旧,也不急功近利,而是静下心来扎扎实实的做好书艺。在当下这种浮躁的大环境下,他们的学书态度显得尤为珍贵。
![]()
书法作为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艺术,需要继承也需要发展。然而当今书坛有着两种非常偏激的方式,一种就是深度继承不思进取,比如被崔寒柏先生点出“学米难出”的田小华,痴迷于学米像米,却不去塑造自我,枉费了几十年的书法功力,实在令人感到惋惜。
![]()
另一种就是激进创新,比如曾翔先生、邵岩先生等当代公认的“丑书大师”们,他们的创造并非肆意妄为,也非对书法的践踏,而是深度解读传统以后的大胆实践,但是这种方式太过超前,触及书法审美的盲区,并不适合广泛普及。
![]()
在这两种极端方式当中,崔寒柏、张旭光、刘洪彪等人的守正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正是他们的努力才推动了当代书法的全面发展,守住了书法的本质,没有让书法沦为古董,也没有让书法偏离正轨。
![]()
书法想要长远发展离不开崔韩柏、张旭光、刘洪彪这样的书法家,书法未来的主流必然属于那些肯深耕传统,又肯大胆创新的人。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