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晚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连续出台一系列为基层减负的务实举措,彰显了破除积弊、关爱基层的坚定决心。国有企业基层党务工作者身处党建工作前沿,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的“最后一公里”,其工作效能与精神状态,直接关系到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然而,在实践层面,过于繁琐乃至僵化的“留痕”管理,尤其是各类工作记录的重叠、交叉与重复要求,非但未能有效助推工作,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异化为基层的沉重负担,消耗了有限的工作精力与内在热情。作为一名一线党务工作者,我对“同一内容,多重记录”所带来的困扰有着切身体会。
当前,基层党务工作中存在的“重复抄写”现象,是形式主义的一种典型表现。具体而言,在完成作为官方档案、要求规范翔实的支部笔记后,党务工作者往往还被要求将相同或近乎相同的内容,再度誊写至个人的学习笔记之中。这种“双份抄写”的模式危害显著。首先,严重消耗有效工作时间,基层党务工作者大多身兼数职,本身承担着繁重的业务工作,重复抄写挤占了本应用于实务工作的时间,导致“内耗”大于“实效”。其次,诱发应付心态,背离工作初衷,当记录成为负担,其反思总结的本意便难以实现,易导致内容流于表面,为应付检查而补记、编造。再者,挫伤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简单重复劳动难以产生成就感,易滋生职业倦怠,影响党务干部队伍的稳定与活力。究其根源,在于管理上混淆了“组织档案”与“个人思考”的功能边界。支部笔记重在客观、规范地记录集体活动全过程,是组织生活的“正史”;而个人笔记理应是个体消化吸收、学思践悟的“心得”,重在记录独特体会、思想火花与实际启发。强行要求内容照搬,是“重痕迹、轻实效”、“重形式、轻内容”管理思维的集中体现。
为解决这一问题,推动基层减负从理念走向实践,必须从事务层面切入,向管理深处发力,实现从“重复抄写”到“精准记录”与“实效导向”的转变。首先应明确标准,推行“一本通”制度。上级党组织应明确“支部工作手册”为组织生活记录的主文本。党务工作者集中精力保证其质量即可,从根本上减少重复劳动。其次回归本源,强化个人笔记的思考性。个人笔记的考核应从“数量”转向“质量”,鼓励记录个性化理解、岗位启发及活动建议,使其成为真正的“思考笔记”。另外应优化考核,以实效取代痕迹。检查评估应减少对笔记的依赖,更多关注组织生活的规范性、实效性及与中心工作的结合度。可通过座谈、问答、考察实践表现等方式综合评价学习效果。
为基层减负需从具体问题入手。规范工作记录虽是小切口,却能推动工作理念和考核方式的转变。我呼吁让基层党务工作者从无谓的重复抄写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有精力去聚焦主责主业:去深入群众做思想工作,去服务党员解决实际困难,去谋划如何让党建工作真正赋能企业中心工作。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实效化水平,让党建工作的“根”扎得更深,“魂”铸得更牢,为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红色动力。
淄博市能源集团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 伊秋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