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可现实有太多普通人,竟然连“谋事”这一关都过不去。
也就是说,不是他们不够努力,而是有些真相,没人点破,自己很难看透。
以至于连自己适合做什么,以及该做什么都搞不清的话,又怎能保证自己能成事?
所以,成事的前提,在于自己能否做到你的方向,然后专注下去,强化执行力,坚持下去才有可能成功。
第一个真相:不是努力不够,是“家底”太薄
普通人最缺的,其实根本不是力气,是那点能拿来试错的“本钱”。
现实里很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你看有钱人家的孩子摔一跤,拍拍土可以重新站起来。
但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呢,如履薄冰,但总有可能摔一跤的时候,可这一跤可能就再也爬不起来了。
晚清名臣曾国藩组建湘军以此来对抗太平天国,初期屡战屡败,甚至把自己折磨到在靖港跳水自尽,幸好被部下救起。
最终,曾国藩还是慢慢地回转过来,但究其根源,他为什么敢一次次失败?
其实就是因为他背后有湖南士绅集团的支持,有了清廷给予的合法身份和资源。
反观同时期许多民间抗英力量,比如广州三元里的百姓,即便一时得手,势力得到了一些进展,终究还是难成气候。
不是他们勇气不足,而是说白了,他们就是缺乏持续的资源支撑——粮草、军械、正规训练。
这些东西,试问哪一样不要钱?
巴菲特说的“滚雪球”,前提得是你得找得到很长的坡和很湿的雪啊。
所以,反观我们这些普通人,连搓起第一个雪球的那捧雪都难找,坡更是短得就能一眼望到头。
你细想,同样是创业,有人烧完百万还能回家继承家业,啥事没有,更没有负债。
但是,有人一旦赔掉十万,就是灭顶之灾,债务才是滚雪球一样滚起来了。
所以,所谓的这份“家底”,不光是钱,还包括人脉、见识和退路。
就像逆水行舟,别人开着摩托艇,你却划着小木桨,很难竞争得过的。
你拼尽全力,真的可能还不如别人随手一拧油门。
所以,普通人做事,第一步得认清家底的薄厚。
毕竟,我们可别光使蛮力,要学会在资源边界内精准发力。
第二个真相:不是机会不多,是“认知”太窄
确实,机会摆在面前,你不认识它,不知道它的存在,那它就不是机会。
由此可见,普通人的信息茧房和思维定式,就像那一口无形的牢笼。
春秋时期,管仲被鲁国押送回齐国。
同行的人都又饥又渴,垂头丧气。
路过绮乌时,忍不住向边防官乞讨食物。
那边防官却跪着把饭喂给管仲,偷偷问他:“如果您到齐国不死反而得势,将如何报答我?”
管仲答:“我将选用贤者,奖励有功者。我能拿什么报答你呢?”
这个边防官索要回报的认知,是“奇货可居”,而管仲的认知,是“公器公用”。
后来,管仲为相,果然真的没有私相授受,而是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
而那个边防官,就这样与改变命运的机会擦肩而过。
黑格尔说,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
普通人困于日常生存,总是容易被各种杂事干扰,也很少有机会跳出眼前,去思考更底层的规律和更长远的变化。
所以你让他分析一个行业趋势,他看到的可能是“哪个岗位工资高”。
然后,你跟他谈商业模式,他理解的是“开个店能不能赚钱”。
不是他不想去寻找机会,而是自身认知的差距,让机会其实已经变得隐形起来了。
事实上,这就像给你一张藏宝图,你若看不懂上面的符号和等高线,那这东西对你而言就是一张废纸。
提升认知,就是一个学会解读藏宝图的过程。
所以,普通人要成事,必须主动打破认知牢笼。
如此,尽可能让自己多读书,多见人,多思考,把脑子里的“操作系统”升级一下。
第三个真相:不是能力不行,是“能量”太低
普通人的精力,其实最怕,但又不得不说,他们也真的容易把大半消耗在生存琐碎上。
等到想做,以及要开始做正事时,早已心疲力竭。
你看,这就是差别,人家都是像挖一口井一样,专注同个地方挖到底。
可普通人呢,根本就很难做到这样。
北宋宰相吕蒙正年轻时穷困潦倒,在龙门寺借读。
他写过一篇《寒窑赋》,道尽其中辛酸:“旧榻凝尘,蛛网当户。腹饥则谒富家,身垢则浴清流。”
自己经常饿着肚子去求富人施舍,身上脏了也只能在河里洗澡。
这种状态下,能坚持读书已属不易,按照普通人而言,哪还有多余能量去谋划未来?
反观《红楼梦》里的贾宝玉,虽然后来家族败落,但他年少时是何等滋养。
大观园里锦衣玉食,身边一群才女相伴,这种环境滋养出的灵气和创造力,是普通寒门学子难以企及的。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实:“决策疲劳”是真实存在的。
以至于注定了一个人做的琐碎决定越多,用于重要决策的精力就越少。
可以普通人每天光是为了“中午吃什么”,“孩子学费怎么凑”这些问题,就耗尽了心神。
而这些小事但又看似不得不处理的事,就像一盏油灯,灯油本就有限,还四面八方都在漏风。
火苗忽明忽暗,能维持不灭已是万幸,哪还能指望它照亮远方?
所以,普通人要成事,必须学会能量管理。减少内耗,屏蔽杂音,把宝贵的精力聚焦在最重要的一两件事上。
说到底,普通人成事难,难在三个方面:
资源上捉襟见肘,认知上坐井观天,能量上入不敷出。
看清这三点,不是让我们认命。
恰恰相反,我们只有认清真相,才能找到真正的出路。
家底薄,就要学会“精准努力”,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认知窄,就要主动“破圈学习”,升级自己的思维模式;
能量低,就要懂得“节能蓄能”,守护好宝贵的注意力。
普通人这一生,如同负重登山。
知道山有多高,知道自己力气多大,才能调整呼吸,一步步走到属于自己的山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