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6艘承载千年非遗文化的道州龙船驶入2025年湖南省足球联赛(即“湘超联赛”)永州主场,以“龙船进场”的独特方式为赛事助威,这场别开生面的“扒龙船,看湘超”活动让不少人记住了湖南永州。
永州道县“道州龙船习俗”历史悠久,自宋代始,史料中便有可考的记载。2006年,“道州龙船赛”被列入湖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道州龙船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4年,道州龙船赛以参赛船只数量最多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今年初,道县检察院在梳理人大代表建议时发现,“道州龙船习俗”保护正面临多重挑战:全县21处与龙船文化相关的庙堂、宗祠等文化场所存在不同程度损毁;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仅剩1人,传承梯队出现断层;龙船制作工艺、图案纹饰等知识产权保护不足。
基于上述问题,今年4月7日,道县检察院对“道州龙船习俗”保护不力问题进行立案调查。专案组深入潇水河畔村落,走访老船匠、对话传承人、勘查古建筑、调取文献资料,全面梳理保护短板。经调查,检察官发现非遗保护涉及文化场所修缮、传承人梯队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及赛事规范等多维度问题。
5月28日,道县检察院向该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紧急对乌龙庙、黄龙庙等濒危文化场所开展抢救性修缮;完善传承人梯队,设立非遗工作室;协同强化龙船制作工艺、图案纹饰等知识产权保护,守住文化根脉。
收到检察建议后,该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高度重视,统筹专项经费与民间自筹资金,对乌龙庙、黄龙庙等10余处代表性场所完成修缮。在传承人培养方面,举办非遗培训班20余期,培训1000余人次,推动“道州龙船雕刻陈兵寿非遗传承人工作室”挂牌成立。针对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弱化问题,该局组织全县龙船队鼓手集中培训,让传统号子重新响彻潇水河。同时,该局还联合多部门出版《道州龙船故事》一书,系统整理50个龙船故事、13类龙船头档案和传统龙船规格标准,为文化传承奠定文献基础。
“整改成效不止于文化保护本身。潇水河畔的观赛台在赛事期间发挥功能,平日则化为观光台。非遗课程进入中小学美术教师素能培训,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参与龙船制作,千年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道县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吴艳姣表示。
来源:检察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