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讲究多!晚上几点不宜出门?
![]()
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老辈人说这是 “送衣御寒、祭祖尽孝” 的日子,和清明、中元并称三大 “鬼节”。
咱们先搞懂根源:
这节打周代就有了,《诗经》里 “九月授衣” 讲的就是换季备衣,后来延伸到给先人送寒衣,
宋朝时成了固定习俗,《东京梦华录》里明确记着 “十月朔,民间祭祖烧衣”。
![]()
关于 “晚上几点不能出门”,民间共识是 “日落即归”,
尤其忌戌时(19-21 点)后在外逗留。老辈说法是此时 “阴气渐盛”,但说白了是古人没路灯,秋冬傍晚天暗路滑,容易出事。
还有个讲究是 “男出女不出”,这是旧时性别偏见,现在早不兴这个了,核心还是 “天黑早归保安全”。
![]()
必守的习俗
一是祭祖,分墓祭和家祭:墓祭要带五色纸做的衣鞋,坟前摆供磕头再烧寒衣;家祭在院里撒灰圈,把寒衣烧在圈里,让先人 “各取所需”。
二是烧寒衣,得画个圈留缺口朝坟地方向,还要给孤魂烧点,算积德行善。
三是吃特色食:北方吃饺子(“十月一,油唧唧”),江苏吃红豆饭悼放牛娃,南方吃糍粑,都是应节的讲究。
四是迎冬,女主人拿新棉衣给家人试穿,男主人检修火炉,算 “备冬仪式”。
五是 “烧包袱”,把冥钞寒衣装纸袋写名字,相当于给先人寄 “快递”。
![]()
忌讳得记牢
第一忌衣衫不整,上坟要穿素色整洁衣服,这是对先人的尊重,跟 “礼者敬而已矣” 一个理。
第二忌言语不敬,坟前别乱开玩笑,轻声细语才显虔诚。
第三忌焚烧不净,纸衣冥钞必须烧透再走,不然既不敬还易引发火灾,现在很多地方设了专用烧纸容器,得用起来。
第四忌心不在焉,上坟别光玩手机,哪怕默默想会儿先人往事也行。
第五忌空手祭祖,哪怕带把青菜、几个馒头,空着手去算失礼。
![]()
3 种人不建议上坟
孕妇首当其冲,墓园路偏天冷,跌倒风险高,北京妇产医院还有祭祀引发早产的案例,
疾控中心也提醒孕期要避低温和情绪波动。
二是重病患者,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发现,寒衣节前后慢性病发作率升 23%,墓园潮湿加情绪激动,对身体没好处。
三是 3 岁以下婴幼儿,小孩安全感弱,陌生环境易哭闹,民间说 “小儿眼净” 其实是怕吓着孩子。
![]()
这些老规矩不是迷信。比如烧寒衣的习俗,现在不少人改送鲜花、搞网上祭奠,既保留了思念,又避免污染,这就是传统的活态传承。
寒衣节的本质是 “慎终追远”,《礼记》里讲 “事死如事生”,给先人送寒衣,其实是给活人留念想,把孝文化传下去。
最后提醒下,2025 年寒衣节在 11 月 20 日,上坟的话尽量白天去,烧纸务必看灭火源。
不管习俗怎么变,心存敬畏、心怀感恩,才是这个节日最该守住的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