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金华市、台州市三市交界处,有一座绵延起伏的山,山巅形似马鞍,龙马飞腾,故名鞍顶山,主峰海拔834.3米,山顶可以摘星抱云。
![]()
鞍顶山地处三市交界地,素有“一脚踏三州”之说,登高揽胜,一览三市属地,免费开放,因此成为了登山爱好者的目的地,也是露营赏云海、观日出胜地。
举手摘星辰,恐惊天上人。
![]()
2000年1月1日,金华市新闻媒体在鞍顶山举办迎接新千年首缕曙光活动,鞍顶山从此声名远扬。
因缘际会,颖之2000年从四川来到了宁波,周末节假日游遍宁波山水后,近年足迹逐渐向绍兴、台州、金华、丽水等地延伸。
2025年10月6日,颖之慕名而来登顶鞍顶山,不虚此行。
![]()
从不同方向皆可登顶鞍顶山,绍兴市新昌县回山镇顶山村的孟苍自然村,金华市磐安县尖山镇里岙村,都有步道可登鞍顶山,最近的路线则是从台州市天台县三州乡的三州潭游客中心登山而上。
如果不想登山,导航鞍顶山,从三州潭游客中心还可以继续开车到山上,越野车可以直达四方亭旁边,再步行登顶已经近在咫尺。
![]()
登临鞍顶山主要有三处打卡地,三界碑、鞍顶山巅、三州潭,都是户外休闲旅游的网红打卡地,不容错过。
![]()
鞍顶山三市共属,绍兴古称越州,金华古称婺州,台州之名自古沿用至今,相传古时台、越、婺三府府台亲自上山确定了三州交界点,世称三州界。
当地在三市交界点建了一座四方亭,亭内有国务院1997年立的三市界碑。
![]()
三界碑,梭形三面,分别刻写着“台州”、“绍兴”和“金华”,并朝向各自的方位,将天地分成三派,有“鸡鸣三州”之辽远,更有“一脚踏三州”之豪放。
![]()
四方亭的亭联蕴含了鞍顶山的地界特征与人文意义。
正面:“四面云山来眼底,三州福泽共齐天”,横批“琼为四方”。
左边:“坐看万里风云色,卧听一亭天籁声”,横批“龙凤呈祥”。
右边:“云流盘脉笼佳气,势起鞍峦生彩烟”,横批“天下太平”。
背面:“萃聚三州景色,笑谈百里风情”,横批“国泰民安”。
![]()
从四方亭旁边走步道几分钟就到了突兀的鞍顶山巅,视野辽阔,群山绵延起伏不绝,不禁令人振臂欢呼,心境为之舒畅雀跃,欲与彩云飞。
![]()
山顶裸露的岩石称为擂鼓岩,岩石部分中空,用力踩踏后,会发出擂鼓一样的声音,故名擂鼓岩。
![]()
2000年1月1日,新世纪到来之际,金华市的新闻媒体发起在此迎接新千年浙中第一缕曙光首照活动,并立碑纪念,是为世纪曙光碑。
正面镌刻的“世纪之光”,由义乌籍现代书法大家李章庸书写。
![]()
2018年8月18日,绍兴市新昌县回山乡贤会也在山顶立碑:“烟山云顶”。
碑文说:龙盘于三府之中,隐世于桃源之外,云吞海日,水衔钱塘,钟灵毓秀,风月无边,此则彩烟山之大观也。
![]()
鞍顶山巅极日远眺,最令人震撼的当属金华市磐安县与绍兴市新昌县之间的浙中大峡谷,华东第一高桥夹溪特大桥横跨两岸,天堑变通途。
还有尖山镇原胡宅乡区域内,层层叠叠、规模震撼的尖山梯田,是颖之见过的规模最大的梯田景观,如果种植油菜籽,每年春天,将胜过绍兴市内的覆卮山梯田油菜花海;如果种植水稻,每年秋天将胜过丽水市内的云和梯田。
![]()
从山巅下山经四方亭到达三州潭,这是一个四季澄莹、冬夏不涸、千年不竭的神奇龙潭,当地人称之为“天池”,因“一脚踏三州”之美誉,世称“三州潭”。
![]()
潭边的天龙寺,始建于隋代,公元548年左右,比国清寺还早建立,唐代叫栖禅寺支院,宋代改称金绳禅院,后又改名清凉寺、鞍顶禅院,民国时期毁于火灾,重建之寺规模较小,对联“渌水分沾三州地,鞍山独顶数县天”,同样说的是一脚踏三州之独特意义。
![]()
造访鞍顶山,可与附近的夹溪十八涡、尖山梯田、夹溪特大桥等风景名胜并线游览,绍兴、台州、金华三市交界地带,无限风光,见所未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