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一番涉台错误言论,引发众怒。这反映出日本国内极右翼势力有抬头的趋势。2025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也发表评论文章《警惕日本战略的危险转向》。
知往,方能鉴来。这让我不禁想起抗战时期国学大师刘文典先生所写的诸多涉日评论。在我刚刚编定、即将出版的《刘文典先生在官渡》一书中,收入了这些评论。细细读之,可见刘文典先生对日本认识与觉悟之深,也警醒国人一定要全面认识到日本的企图心。面对日本的挑衅和侵略,刘文典先生多次强调匈牙利史学家埃密尔·莱希氏的那句话:“自古无以战亡国者。能战者纵一时败亡,终有复兴之日,唯不敢一战之国家民族必然灭亡,且永无恢复之期耳。”
![]()
热河失守之后,卢沟桥炮响以前,我在北平清华园里,和某君有一场激烈的辩论。此公是悲观的、消极的,认为中国是样样都不行的。他说中国绝对不可以和日本打仗,如果不度德、不量力的打起来,简直是自取灭亡。我呢,自幼读过一点宋明先贤的书,相信文天祥、陆秀夫、史可法、张煌言诸公的精神永不会消灭,岳飞、曲端、李定国、郑成功现在仍然活着。从前读匈牙利史学家埃密尔·莱希氏的书,有这样几句话:“自古无以战亡国者。能战者纵一时败亡,终有复兴之日,唯不敢一战之国家民族必然灭亡,且永无恢复之期耳。”这几句话我受了极大极深的感动。细看古今中外各国兴亡成败的史迹,确乎是如他所讲的这样,几乎没有一个例外。所以,我坚决地说,纵然是战事毫无把握,必定亡国,为后世子孙光复旧物计,也不能不拼命一战。
——刘文典《中国的精神文明》,《云南日报》,1942年10月4日
民国二十年的秋天,九月十八日半夜里,霹雳一声,日本兵占据了沈阳,接连着占据吉林、黑龙江。几天之内失地几省,后来又进攻热河,占据冀东南十县。这时候全国人都悲愤万状,痛心疾首,可是我个人的心里并不悲伤。因为这些事日本人是早已昌言不讳的。等到“九一八”方才实行,在他们已经是失之太晚了。况且“多难兴邦”“殷忧启理”“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都是千古不变的明训。所以,我是既不惊讶,也不悲伤的,我确信只要中国人能因这回的创痛而愤然觉悟,团结一致,御侮救亡,国家必然能振兴。
——刘文典《对日本应有的认识和觉悟》,《云南日报》,1942年11月27日
“日本在几十年前既受西洋各国的压迫,又觉悟西洋科学和近代典章制度之美备,所以发愤图强推翻幕府,变法维新,他的国家富强了,于是向外发展,侵略中国”。这是一般人对日本的看法。这种看法好像是十分正确,毫无错误的。世界各国的人士,对于日本也都是抱着这样的见解。我自己起初也是这样的,以为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之后,国富兵强,接连着把中国和帝俄两个大国打败,于是骄横起来。上次欧战又给他占了绝大的便宜。近十月几年,意大利的法西斯、德国的纳粹更给他许多激励、许多诱惑,所以造成日本的今天这个局面。
以上等等的见解,据我看是完全错误的,是倒因为果的。日本是先有并吞全世界的野心,后才有推翻幕府,明治维新的事。他是为要统一世界,才肯事事效法西洋的。这和中国古代赵武灵王之“胡服骑射”是一样的心事。他并不是因为富强了才要向外发展,乃是因为要想向外发展,才力图富强的。所以“统一世界”的野心是因,明治维新是果。
——刘文典《日本统一世界思想之由来》,《云南日报》,1942年12月30日
我们早已昭告天,绝无利人土地的野心,更不想征服别的民族。所以战事终了之后,我们只要照我们的古训“光复旧物”“尽返侵地”,就算完事,绝不想索取日本的领土。况且日本原来自有的区区三岛,土地本也无多,他的本上三岛,我们纵然一时占领,也无法享有他的土地,很难治理他的人民。论势论理都不必要日本割地给我们的。但是有一点却不可不据理力争,就是琉球这个小小的岛屿必然要归中国。这件事万不可放松,我希望政府和国民都要一致的坚决主张,务必要连最初丧失的琉球也都收回来。
——刘文典《日本败后文明该如何对他》,《云南日报》,1944年3月30日、31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