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载书山寻剑影,
一怀星火照苍穹。
此身未惧千峰险,
只向云巅问始终。
![]()
暮色中的华山之巅,千仞绝壁笼罩在鎏金霞光之中。山脚下隐约传来剑鸣铮然,惊起群鹤掠过云海——这是属于学习者的江湖,学习强国达人群“华山论剑”挑战赛已在此续写四载春秋。当指尖划过屏幕,那些与题库交锋的日夜突然鲜活起来,原来所谓“论剑”,从不是为争一时翘楚,而是在知识的险峰上,一次次叩问自我的边界。
![]()
初入赛场时,总以为“剑招”越繁复越好,后来才懂真正的内力源于日拱一卒的沉淀。
首届决赛中,D.R御以《红楼梦》判词破解密码题的惊艳;
第二届鏖战里D.R星星偷走睡意对《山海经》地理的无缝切换;
上届雪夜里D.R如意用微积分推导《清明上河图》透视比例的巧思。
……这些被定格的瞬间,藏着最朴素的真理:正如荀子所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一次刷题时的困惑、整理错题时的顿悟、复盘总结时的通透,都是在为知识的大厦添砖加瓦。
我曾因连续答错同类题目而沮丧,却在看到“九机通关第一人”山西老师闫建军(灰太狼)创下10565题连续答对纪录时忽然明白——哪有什么天赋异禀,不过是把别人刷短视频的时间,都用来与知识点死磕罢了。
赛场上的对手,皆是路上的同道。南海禅寺D.R在下老衲@君心归的“醉剑摘星大法”,将酒意化作灵感的催化剂;D.R青春是棵骆驼刺以戈壁为鞘、黄河为脉的甘肃剑法,诠释着地域文化如何滋养思维的独特性;就连年少的D.R江南湘妃梅超蜂,也带着“小欢乐”的朝气,让这场较量多了几分少年意气的可爱。
这让我想起陆游的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口中的“剑法”,从来不是书本上的死知识,而是每个人结合自身阅历打磨出的思维武器。有人擅长文史哲贯通,有人精于数理逻辑推演,有人能把生活常识玩出花样——正是这些迥异的风格,让“华山论剑”成了流动的知识盛宴,每个人都能在他人身上照见自己的不足,也在碰撞中拓宽认知的疆域。
今年的新规则里,“文武双全”赛道与“时空裂隙”机制,像极了给求索者设置的“试金石”。苏轼曾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如今看来,“博观”不仅是广度的拓展,更要有应对随机挑战的应变力。
![]()
记得三年前第一次参加双人赛混合论剑时,面对突如其来的跨学科题目,手忙脚乱得像个背不出课文的学生。而今再看“燎原之火”彩蛋里隐藏题库的设计,竟生出几分期待——那些曾被视作“拦路虎”的难题,何尝不是催人奋进的路标?就像登山者不会因山路崎岖而止步,真正的学习者也不会因暂时的落后而放弃,毕竟“此去只为争翘楚,振衣凌岳竞风流”的背后,藏着更重要的答案:胜负终会过去,而在解题过程中养成的思考习惯、积累的知识框架、锤炼的抗压能力,才是伴随一生的财富。
![]()
站在第四届赛事的起点回望,忽然觉得这场“论剑”恰似人生的隐喻。我们或许成不了聚光灯下的冠军,却能在每一次挥剑中靠近更好的自己。那些深夜伏案刷题的时光,那些为一道争议题与队友争论的热烈,那些看到排名进步时的小雀跃,都在证明:学习从不是孤独的跋涉,而是一群人以知识为舟、以热爱为帆的远航。正如苍龙岭巨石上刻满的名字,它们记录的不只是胜者的荣耀,更是所有参与者不甘平庸的勇气。
![]()
当晨曦再次刺破云层,新的传说即将书写。此刻忽然懂得,所谓“华山论剑”,论的从来不是谁的剑更快,而是谁能在漫长的修行中保持初心。愿我们都能在书页翻动处听见金石声,在笔锋流转间斩断古今惑,以今日之学,铸明日之锋。毕竟,对于真正的学习者而言,每一场比赛都是逗号,而终身成长,才是永不落幕的正篇。
且待晨钟催晓露,
更携星斗淬青锋。
他年回首云深处,
犹见长河卷雪松。
![]()
![]()
![]()
(文中图片由D.R雨老师制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