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涨、税收降、土地卖不动!2025上半年三大矛盾,藏着未来机会
你发现没,2025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挺有意思:GDP涨得不错,可咱们兜里的钱没太跟上;税收在往下走,经济增速却挺亮眼;土地卖得少了,政府花钱反而更猛了。
这些看似矛盾的反差,其实藏着咱们经济运行的真实逻辑。
说句实在话,上半年最让人一头雾水的,就是宏观数据和咱们切身感受的温差。
一边是官方数据飘红,上半年GDP增速达到5.3%,远超不少机构的预期,妥妥的“超预期增长”。
可另一边呢?不管是上班拿工资的,还是开厂做老板的,大多觉得“钱不好赚”。
这种感受,在财政数据里能找到精准对应。
先看咱们普通人的钱包。
上半年个税增速飙到8.0% ,在四大主要税种里排第一,可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只涨了4.8%,个税增速几乎是收入增速的两倍。
更直观的是,消费者收入预期指数还低于100的荣枯线,比2018到2021年那几年的均值差了一大截。
这个税涨得快,真不是咱们工资翻了番。
主要是去年有税收优惠政策,基数本身就低;再加上“金税四期”上线后,征管越来越严,以前可能漏缴的部分现在都补上了,漏洞少了,税收自然就上去了。
咱们身边就有例子,比如自由职业者,以前劳务报酬可能没全额报税,现在系统直接关联,该缴多少一分都少不了。
企业的日子也类似。
增值税同比涨了2.8%,这可是跟企业营收直接挂钩的,说明生意确实在回暖,订单量上去了。
但奇怪的是,企业所得税反而降了1.9% 。
看具体数据更明显: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涨了2.5%,利润却跌了1.8%;连国有企业利润都降了3.1%。
说白了就是“增收不增利”。
我跟你讲,不少制造企业老板都有这感触:原材料涨价、人工成本上升,可同行都在搞“内卷式”价格战,谁敢随便涨价?订单接得越多,利润薄得越像纸,最后税自然缴得少了。
不过也别太灰心,好消息是前三季度财政收入已经由负转正,增长了0.5%,8到9月的税收增速更是冲到2%以上,回暖的势头已经很明显了。
从另一个角度看,上半年还有个更扎眼的反差:税收在降,GDP却在涨。
![]()
数据摆在这里:上半年全国税收同比降了1.2%,但GDP硬是涨了5.3%。
就算把价格因素算进去,名义GDP也涨了4.3%,还是比税收增速高不少。
不光全国这样,山东、湖南、陕西这些省份也一样,GDP跑得欢,税收却在掉。
这可不是经济出了问题,而是三个关键因素扯了税收的后腿。
第一个是出口的“特殊贡献”。
上半年出口表现挺给力,同比涨了7.2%,比去年全年还高,对GDP的拉动不小。
但你可能不知道,出口越多,出口退税就越多,而退税是要从税收里抵扣的。
上半年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同比猛涨11.6%,相当于税收直接被减了一大块。
外贸老板忙着抢订单、抢转口,赚的是辛苦钱,可对税收来说反而成了“减分项”。
第二个是房地产的影响。
这些年房地产调整,土地增值税受的冲击最大,上半年直接降了17.6%。
但要划个重点:土地增值税是对资产增值收的税,不算进GDP里。
简单说,房子卖得少、土地增值慢,税收就降了,但这不影响GDP的核算,所以就出现了税收降GDP涨的情况。
最核心的原因,还是经济结构在转型。
以前金融、房地产这些行业是“纳税大户”,占全国总税收的比重超20%。
现在房地产在调整,这些高税负行业的税收贡献自然就少了。
可拉动GDP的主力变了,变成了高技术产业这些新动能。
但问题是,高技术产业目前还是“纳税小老弟”。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测算过,高技术产业占税收的比重还不到10%,就算对GDP拉动再大,短期内也撑不起税收的大盘子。
不过这是好事,新动能成长起来需要时间,等它们真正壮大了,税收自然会跟着涨。
![]()
值得一提的是,4到6月税收已经连续三个月转正,1.9%、0.6%、1%,一步一个脚印在回暖,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到位,税收和GDP的增速肯定会慢慢匹配上。
说句实在话,上半年财政最提气的反差,要数土地收入降了,政府支出却猛增。
土地市场的情况大家都清楚,上半年地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降了6.5%,连带着政府性基金收入也降了2.4%。
可谁能想到,政府性基金支出反而狂涨30%,中央和地方的支出增速更夸张:中央涨了620%,地方只涨15.1%。
这背后,是中央在主动加杠杆帮地方扛压力。
以前政府花钱主要靠卖地,现在土地财政弱了,就靠广义赤字来补。
上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专项债这些“特殊资金”,一共花了2.43万亿元,成了支出的主力。
专项债的发行进度也快得惊人,截至10月底已经完成全年额度的89%,上半年就发了2.16万亿元,大部分都投到了基建里,修路、建学校、搞园区,很快就形成了实际工作量。
还有债务置换,今年2万亿的额度已经发了1.8万亿,用低息债换高息债,帮地方减轻了不少偿债压力。
更关键的是,政府的钱花得很有章法。
民生领域是重点,社保、教育、卫生健康这三项支出加起来超4万亿,增速分别达到9.2%、5.9%、4.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高达40.3%。
咱们身边的养老钱、孩子的学费、看病的报销,都有这些钱在托底。
科技投入也没含糊,上半年科学技术支出涨了9.1%,3月以来增速还在逐月加快。
钱花下去就有效果,信息服务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投资增速都超过25%,新质生产力正在加速成长。
还有“两新”政策,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已经安排了3350亿元资金,带动家电、家具零售增速超20%,实实在在拉动了消费。
这些反差看着矛盾,其实是经济转型的必经之路。
税收和GDP的反差,是新动能替代旧动能的阵痛;宏观和微观的反差,是复苏路上的暂时温差;收支的反差,是政策托底的主动作为。
前三季度收入转正、支出精准发力,说明路子走对了。
![]()
只要稳住节奏,微观感受迟早会跟上宏观数据,咱们的日子只会越来越稳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