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核心CPI向上 物价拐点何时到来

核心CPI向上 物价拐点何时到来

0
分享至


11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0月中国经济增长成绩单。其中,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称“社零”)同比增长2.9%,增速连续5个月下滑;10月核心CPI(核心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2%,涨幅连续第6个月扩大。

核心CPI是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波动后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聚焦住房、医疗、工业消费品等消费价格中相对稳定的部分,被视为更能准确反映宏观经济长期通胀趋势的指标。因此,有市场观点认为,核心CPI涨幅持续回升意味着价格低位运行态势迎来拐点,甚至可看作消费需求回暖的信号。

但另一方面,社零同比增速持续走低,10月增速更是创下2024年8月以来的新低。采访中,多位宏观经济专家提及,中国经济正面临“供需失衡”的矛盾,消费需求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也是社零同比增速走低的最根本原因。

今年以来,消费已成为拉动GDP增长的第一大动力,政策层也推出“以旧换新”等一系列促消费举措。因此,如何通过各项消费数据评估当前整体消费的增长现状,对预判后续经济增长走势至关重要。

在11月1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在促进价格合理回升的各项措施作用下,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出现积极变化,但市场需求拉动仍显不足,价格总体低位运行。下阶段,要继续扩大国内需求,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优化市场竞争环境,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改善供求关系,促进价格合理回升。

10月核心CPI何以上涨

从图一来看,2023年和2025年,CPI同比增速多数时间处于负增长区间。相比之下,2023年以来核心CPI仅出现过一次同比负增长,2025年10月核心CPI更是创下2024年3月以来的新高。

CPI与核心CPI走势出现差异,直接原因是CPI包含了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波动。以食品价格为例,2023年全年、2025年前10月食品价格同比增速分别为-0.6%、-1.9%。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燕生表示,大豆等食品和能源主要依靠进口,因此两者价格起伏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

单看核心CPI,2023年同比增速波动相对稳定,2024年出现较大幅度波动,2025年则呈现逐月上涨态势。(见图一)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究其原因,10月国庆、中秋假期的消费刺激效应以及黄金价格飙涨,是核心CPI上涨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一,服务价格自3月份起逐步回升,10月同比上涨0.8%,其中飞机票、宾馆住宿价格分别同比上涨8.9%和2.8%;其二,10月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2.0%,涨幅连续第6个月扩大,其中金饰品、铂金饰品价格分别上涨50.3%和46.1%。

远东资信研究院副院长张林表示,核心CPI增速回升,既包含“以旧换新”政策驱动的家用器具等耐用消费品需求回升,也涵盖黄金、白银等避险投资类消费品的需求增长。前者属于政策的外生性支撑,后者需求旺盛则说明消费偏好依然偏弱,结合信贷数据来看,居民部门可能仍处于去杠杆过程中。

浙商证券宏观联席首席分析师廖博表示,扩内需等政策持续显效也是核心CPI同比增速回升的重要影响因素。具体来看,家用器具、文娱耐用消费品和家庭日用杂品价格涨幅在2.4%至5.0%之间,燃油小汽车价格降幅收窄至2.3%。

近几个月,除核心CPI回升外,部分消费数据也释放出积极信号。例如在服务消费领域,10月全国餐饮收入5199亿元,同比增长3.8%,较上月大幅上升2.9个百分点,创下五个月来的最高水平。

付凌晖在答记者问时表示,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3%,服务零售额增长5.3%。从10月情况看,在国庆、中秋长假和促消费政策等带动下,市场销售总体稳定,消费结构继续优化,新兴消费持续壮大。从商品消费看,在居民消费升级,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因素的带动下,商品销售平稳增长,结构优化升级。

物价拐点

今年以来,国内CPI总体低位运行。近几个月,关于“核心CPI涨幅持续扩大是否意味着价格低位运行的态势迎来拐点”的争论越发广泛。(见图二)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9月15日,针对“核心CPI的变化是否意味着价格的转折点”的提问,付凌晖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般来说,判断经济指标的转折点是不太容易的,往往大家看到经济指标的转折点是在实际转折点出现以后,较长时期才能确认,主要是因为经济指标变动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一些短期波动会掩盖实际变化的趋势。对于CPI的走势,还需要继续观察。

采访中,张燕生、管清友、张林等宏观经济专家均认为,不能将核心CPI涨幅持续扩大视为价格拐点。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表示,核心CPI涨幅连续六个月扩大总体是一个好的迹象,但仅凭这一数据,难以判断中国经济物价是否真正出现拐点,还需要结合后续几个月的数据进一步评估。

张林说,从边际变化来看,8—10月物价水平已出现改善迹象,CPI和PPI环比没有再落入负增长区间。但从同比增速来看,1—10月CPI累计同比为-0.1%,PPI累计同比为-2.7%;10月当月CPI、PPI同比增速分别为0.2%和-2.1%。这些数据说明,物价水平仍处于低位波动阶段。

张林说,核心CPI同比增速连续6个月扩大,确实能反映终端消费需求在改善,但这一指标也折射出,有些因素正在压制食品与能源价格改善。一方面,当前居民恩格尔系数仍处于30%左右的高位,而畜肉等食品价格却在走低,这既说明食品供给仍然偏多,也可能反映出中低收入群体在基本生活支出上依然相对谨慎;另一方面,能源价格偏低既体现了能源技术水平和能效的提升,也可能存在市场需求偏弱、价格上涨预期不足的因素。食品与能源在CPI指数篮子中的权重约超过45%,这两个被核心CPI中剔除的变量,可能持续制约物价上行。

展望后续CPI走势,廖博表示,综合研判,居民部门的消费需求仍处于修复的关键节点。随着增量逆周期政策发力和消费需求逐步改善,考虑到经济运行距离潜在增速尚有一段距离,在产出缺口逐步弥合的过程中,预计CPI正处于温和回升阶段。

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呈逐季下降的趋势,一、二、三季度GDP增速分别为5.4%、5.2%、4.8%。张燕生表示,从GDP、CPI等数据的走势来看,国内尚未完全摆脱物价低位波动态势,内需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今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能说不努力,但仍有进一步加力的空间。中央政策需要着手调动地方、企业和全社会的积极性,进一步改善对中国经济预期和提振信心。

张林预估,今年CPI同比增速或保持在0%左右。如果明年要达到2%或3%的CPI同比增速,可能需要房地产资产价格触底回升、居民收入中位数增速改善、“反内卷”政策效应释放、出口韧性维持等多重有利因素共同作用,全面改善物价水平仍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更强的市场预期。

(作者 田进)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田进

大国资新闻部记者 关注宏观经济以及人社部相关产业政策。擅长细节深度写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经济观察报 incentive-icons
经济观察报
经济观察报是专注于财经新闻与经济分析的全国性综合财经类媒体。聚焦商道、商技和商机。
111643文章数 160610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