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欧盟经济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在记者会上公开宣布“无法继续向基辅提供传统形式宏观金融贷款”时,泽连斯基政府的财政生命线已悄然断裂。叠加美国对乌援助的骤然叫停,这个依赖外部输血维系运转的国家,正陷入财政、军事与政治的三重绝境,而泽连斯基的执政根基也随之动摇。
欧盟的表态绝非临时起意。东布罗夫斯基斯坦言,乌克兰现有债务水平已让常规借贷失去可行性,未来援助将转向“类补贴模式”,且主要依赖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收益。这一转变背后,是欧盟对乌克兰债务可持续性的深度忧虑——七国集团虽同意用俄资产收益提供500亿美元贷款,但欧盟内部争议巨大,比利时等国担忧此举引发金融失信风险,相关法律与政治协商仍陷僵局。对欧盟成员国而言,避开俄资产的援助方案,意味着自身将背负沉重财政负担,在经济复苏乏力的当下,这一选择显然不具备现实基础。
![]()
对乌克兰而言,欧盟常规贷款的停摆堪称致命打击。不同于美国以武器援助为主,欧盟的宏观金融贷款是维持乌政府运转的“生命线”。受战争影响,乌克兰经济规模大幅萎缩,税收能力锐减,每月都面临巨额财政缺口。
2025年乌克兰财政赤字预计将达350亿美元,即便外国援助填补200亿美元,仍有150亿美元缺口难以覆盖。政府工资发放、养老金拨付、电力系统补贴,乃至医院学校的基本运转,都高度依赖欧盟贷款支撑。这类贷款占乌外部财政支持的绝大部分,也是到账最稳定的援助形式。如今这条生命线断裂,不仅会引发预算危机,更会让乌克兰失去国际金融信用,导致支付体系瘫痪、能源系统停摆,战争动员能力也将全面崩塌。
![]()
美国的政策转向则让危机雪上加霜。曾经的援助承诺已被“花钱购买”的新规取代,意味着乌克兰获取军事装备的成本陡增。事实上,西方对乌“援助”的本质本就不是无偿馈赠——美国此前提供的武器早已记账,如今更是彻底收紧资金闸门。乌克兰总理什米加尔不得不提出增加内债、提高税率等应急措施,甚至推行“要么战斗要么工作”的政策整顿劳动力市场,但这些举措在巨大的财政缺口面前,无异于杯水车薪。2024年超过5000亿格里夫尼亚(乌克兰官方货币)的国防预算修正案,已凸显其军事资金的极度匮乏。
西方突然“翻脸”,根源在于对乌克兰战局彻底失去希望。前线战场上,红军城与库皮扬斯克相继被围,反攻乏力的现实让西方看不到胜利曙光;后方政坛中,FBI主导的反腐系统突然爆出重大贪腐案,直接绕过泽连斯基突袭其亲信及政府高官。这桩由西方亲手揭露的丑闻,为削减援助提供了完美借口——“资金被腐败吞噬,战场又无进展,为何还要支持?”
![]()
一系列巧合更像是精心设计的陷阱。当援助断流、战局不利与贪腐丑闻叠加,泽连斯基的执政合法性已遭受重创。他再向西方求援时,面对的将是理直气壮的拒绝;而国内民众也会质疑:既无法争取援助,又不能扭转战局,这样的政府凭何存续?从依赖外部援助的“代言人”,到被西方逐步抛弃的“弃子”,泽连斯基的政治命运,早已在西方战略调整的棋局中注定了危险走向。乌克兰的未来,正随着援助体系的崩塌,变得愈发扑朔迷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