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存失去意义感,或许是心灵需要被重新点亮。”——题记
这是一名55岁的男性,因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而被判处无期徒刑。对于一位年过半百的服刑罪犯而言,这样的刑期意味着余生可能都将在高墙内度过。每当想到此,悲凉之情便油然而生。
心理咨询室的初诊:死亡边缘的徘徊
一天,白冬传被带进心理咨询室。这是一位面容愁苦的中老年男性,交谈时言语随意,间或夹杂着粗俗之语。在交流过程中,我本能地感到些许不适。
白冬传坦言,自去年8月入监以来,每日都在思索如何结束生命。他幻想过多种死法,却始终未付诸行动。他担忧若未能一击致命,导致身体残疾,往后的日子将更加难熬。听闻此言,我心头一紧——在监狱中,自杀事件非同小可。我细致评估了白冬传的自杀风险,所幸这些念头仅存于脑海,尚未转化为行动。“如果能有安乐死最好了”,谈话中,他多次重复这句话。
抑郁症状的六重困境
“现在我每天感觉昏昏沉沉。眼皮沉重,疲惫不堪。忙碌时稍感轻松,闲暇时待在监房,日子便难熬起来。唯有参与文娱活动,心情才略有好转。晚上在监房看电视,若遇不上心仪的节目,便躺在床上入睡。可梦境尽是噩梦,常梦见自己死去。心情烦躁时,只有想着自己已死,是个死人,心境方能稍显平静。”白冬传诉说着自己眼下的状态。
白冬传会是抑郁症吗?依据dsm-5的标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他至少呈现了六个症状:
心境抑郁: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情绪低落,对前途悲观绝望,已不打算活着出狱。
失眠:每日睡眠时间不短,但梦境繁多,多是噩梦,睡眠质量极差。
疲劳或精力不足:每日都感觉疲惫,眼皮沉重,精力匮乏。
自我价值感缺失:觉得自己活着毫无意义,浪费国家钱财。
思考或注意力不集中:脑子不好使,放东西一会儿就忘记,逻辑思维存在一定问题。
自杀意念:反复出现自杀想法,虽未实施,但影响正常服刑生活。
显然,白冬传已表现出明显的抑郁症状,且自杀风险极高。谈话结束后,我建议请精神科医生来监,对他的抑郁症状做进一步诊断。
报复心理与家庭责任的撕裂
对于心理咨询师,白冬传相当坦诚。他说,自己的这些事都没跟主管民警聊过。监区之所以让他参加心理咨询,是因为他曾扬言要报复他人。监区觉得很难与他讲道理,已超出正常教育管理范围,可能存在心理问题。
“你觉得监区让你过来,是基于什么考虑?”我问。
“我脾气很暴躁,火气上来时,不经过大脑,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我从小就这样,没人说我做得不对。但在监狱里,有的犯人很坏。刑期不长,整天在我面前炫耀、讲风凉话。我要找机会报复他们。我一般不出手,等他出去前我要狠狠报复他们,看他到外面还风光不风光!”白冬传狠狠地说。
我问白冬传这样的人有几个,他语焉不详。他觉得周围没一个好人,来这里的人都很坏。但具体有哪些人得罪自己,他不愿讲。
白冬传刑期漫长,对前途悲观失望。再加上脾气暴躁,听不得别人说自己。在易激惹心境的支配下,有极端想法也在情理之中。但他难道就没想过家人的感受吗?
但白冬传的回答,却让我出乎意料,“他伤心一阵就好了。”对于处于抑郁状态的人来说,他很难有精力考虑儿子的感受。
犯罪记忆的模糊与悔恨
白冬传称,自己之前在社会上开过赌场,做过黄牛,也经常吸毒。在这次犯罪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想过要去死,觉得活着没意思。在外面时,常为钱发愁。有一次,他站在黄浦江边上,准备跳江时,朋友打电话来说有钱给他了,这救了他一命。
对于这次犯罪的经历,白冬传至今没搞清楚被害人是怎么死的。白冬传经常去一个公园玩,虽然不知道被害人的名字,但早就看他不顺眼。事发那天,有人在遛鸟,对于该如何遛鸟,他和被害人争执起来。争吵过程中,被害人骂了他一句。他怒气冲冲,顺手拿起口袋里的小刀,朝被害人背部捅了一刀,然后就跑了。没想到,过了半天,民警找到自己,说被害人因失血过多死亡了。白冬传从没想过要杀死他。没想到,竟酿成这样的结果。
监区的转折:从躁狂到接受
进看守所之后,白冬传一直都想死,但民警经常找他聊天,他没死成。到监狱之后,这种想法依然存在。然而,在高度戒备监区的特殊环境下,他的心理状态逐渐发生了变化。
监区民警通过定期谈话、心理疏导和亲情会见等方式,逐渐打开了白冬传的心扉。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仅给被害人家庭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害,也让自己的家人陷入了无尽的痛苦。这种认知上的转变,使得他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对未来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蜕变:改造生活重定义生存意义
两年后,当我再次见到白冬传时,他的精神状态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虽然依然身处高墙之内,但他的眼神中多了几分坚定和希望。他告诉我,现在他每天都会参加监区的劳动和教育活动,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弥补过去的过错。
“我现在明白了,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那些关心我的人。”白冬传说道,“虽然我的刑期很长,但我愿意用剩下的时间来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白冬传的故事,是无数服刑罪犯心理矫治的一个缩影。在监狱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心理矫治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可以帮助服刑罪犯正视自己的过去,重新认识自我,从而找到生活的意义和方向。
正如白冬传所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在艰苦的环境中,求生意志往往比任何外在条件都更为重要。而监狱心理矫治工作的目标,正是帮助这些迷失的灵魂重新找回生活的勇气和希望,让他们在改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实现真正的新生。
1、【诈骗犯的自白】第一集:“杀猪盘”怎么“杀”
2、【诈骗犯的自白】第二集:“杀猪盘”在“杀”谁?
3、【诈骗犯的自白】第三集:劝不醒的被害人
编辑:许立春
供稿:青浦监狱 王 枫
了解更多上海监狱“故事”
上观号作者:上海监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