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舷号51的钢铁巨舰缓缓解缆,带着4万吨级的厚重体量驶向东海时,我知道,中国海军的两栖作战史,要翻开全新一页了。
这就是076型两栖攻击舰的首舰四川舰,它的首次海试,不仅是一艘巨舰的毕业考试,更被外界视作无人机航母时代的开幕礼,一艘两栖攻击舰,为何能扛起如此重的分量?
![]()
上午9点,四川舰的舰岛在晨光中愈发清晰,全贯通飞行甲板像一条钢铁跑道,在江面投下巨大的阴影,此刻码头上的欢呼,藏着中国海军两栖装备发展的半生沉淀。
很多人只看到这艘巨舰的威风,却不知道它的出现,是我们用十几年时间走完的一条迭代之路,早年间,071型船坞登陆舰的服役,让中国海军第一次具备了大规模立体投送能力。
![]()
但那时我们的登陆还停留在把人送上去、把装备运过去的基础阶段,后来075型两栖攻击舰入列,直升机搭载能力大幅提升,可面对固定翼战机和先进无人机始终少了关键的搭载手段。
四川舰的到来,刚好补上了这最后一块拼图,4万吨的满载排水量,让它比075型足足大了一圈,这个体量已经接近一些国家的轻型航母。
![]()
但更重要的是,它从设计之初就跳出了传统两栖攻击舰的框架,不再是单纯的登陆工具,而是集立体投送、空中支援、无人机作战于一身的海上多面手。
从071的运得远,到075的投得快,再到四川舰的打得准,这一步步跨越,藏着中国海军对远海作战的深刻理解,此次海试,外界最关注的不是它的航速有多快。
![]()
也不是它能搭载多少登陆兵,而是它的心脏和神经网络,动力与电力系统,要知道,四川舰身上装着一个电老虎,那就是电磁弹射装置,这套系统瞬间需要的巨大能量。
对电力网络的稳定性是极致考验,大海从不是平静的泳池,风浪颠簸、高盐高湿的环境,都可能影响设备运行。
这次海试,就是要在真实的海洋环境中,反复测试发动机的持续动力输出,验证电力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只有这些核心系统过关,四川舰才能从一艘船,真正蜕变为一艘能打硬仗的舰。
![]()
电磁弹射+双舰岛的门道
四川舰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莫过于它的双舰岛设计,熟悉航母的朋友都知道,不管是辽宁舰、山东舰,还是美国的尼米兹级,大多是单舰岛布局。
一个巨大的舰岛既管航行指挥,又管航空调度,难免会出现指令冲突,而四川舰的两个舰岛分工明确,前舰岛专注于舰船本身的航行控制、通信联络,就像巨舰的驾驶舱。
![]()
后舰岛则专门负责舰载机的起飞调度、空中管制,相当于航空指挥中心,这种设计不仅让指挥效率翻倍,还能优化甲板下方的空间布局,让舰载机的停放、维护和转运更加顺畅。
从根本上提升出动效率,但如果说双舰岛是聪明的设计,那电磁弹射系统就是硬核的底气,还记得福建舰下水时,全网都在为电磁弹射欢呼。
![]()
因为它标志着中国跳过了蒸汽弹射的弯路,直接跻身世界顶尖水平,如今这套技术被搬到四川舰上,意义更是非同一般。
美国的蒸汽弹射技术已经用了几十年,最大的问题就是能量不可调,弹射重型战机时力道刚好,可面对体型小、结构脆的无人机,要么力道不足飞不起来要么力道过猛直接把机身扯坏。
![]()
去年美军就有一架MQ-25无人机在蒸汽弹射测试中受损,就是吃了这个亏,而中国的电磁弹射系统,刚好解决了这个痛点。
通过电力系统的精准调控,弹射能量可以根据飞行器的重量自由调整,无论是几十吨的固定翼战机,还是几公斤的小型侦察无人机,都能平稳起飞。
这就意味着,四川舰的甲板上,不仅能起降直-8、直-10这样的直升机,还能弹射起飞隐身无人机、固定翼预警机甚至是舰载战斗机。
![]()
从平面登陆到超越地平线打击
提到两栖登陆,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还是千帆竞发、抢滩登陆的画面:登陆艇在炮火掩护下冲向滩头,士兵们跳下水向岸边冲锋。
这种传统的平面登陆模式,不仅伤亡风险高,还很容易被敌方的海岸防线阻挡,在现代战争中,这种打法早已跟不上节奏,而四川舰带来的,正是一场立体登陆的革命。
![]()
作为一艘移动的海上基地,四川舰的肚子里藏着强大的投送能力,舰体内部的坞舱可以搭载气垫登陆艇和两栖装甲车,这些装备能直接从舰上出发,冲向敌方滩头。
甲板上的重型运输直升机,则可以搭载特种部队和轻型装备,越过敌方的前沿防线,直接降落到纵深地带。
![]()
更厉害的是,有了电磁弹射系统的加持,无人机可以提前升空,为登陆部队扫清障碍,侦察无人机能实时传回敌方火力点的位置,攻击无人机可以精准打击这些目标。
预警无人机则能监控周边空域,防止敌方战机偷袭,这种空中有战机掩护、海上有登陆艇突击、纵深有直升机机降的立体作战模式,能让登陆部队从多个维度发起攻击。
![]()
以前我们的登陆作战,大多需要在敌方的火力覆盖范围内行动,而现在有了四川舰,我们可以在敌方的视线和火力范围之外,也就是超越地平线的距离上发起攻击。
这种作战方式的改变,不仅大幅降低了伤亡风险,还能让登陆行动更加突然、更加高效,从根本上提升了中国海军的两栖作战能力。
![]()
可能有人会问,我们已经有辽宁舰、山东舰这样的航母了,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大精力发展四川舰,其实这正是中国海军体系化作战思维的体现。
航母的核心任务是争夺制空权,确保远洋海域的空中安全,而四川舰则专注于两栖登陆和对地打击,是航母战斗群的重要补充。
![]()
在远海任务中,航母负责撑起保护伞,四川舰负责发起地面攻击,两者相辅相成,让中国海军的远海作战体系更加完善,就像航母是盾牌+长矛,四川舰就是尖刀+堡垒,两者配合,才能在复杂的远海环境中应对各种挑战。
![]()
从追赶到领跑的坚实脚步
回望十几年前,中国海军的航母之路才刚刚起步,辽宁舰的改装,让我们第一次触摸到了航母的门槛,那时我们更多的是学习和探索。
山东舰自主建造标志着我们完全掌握了航母的设计和建造技术,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而福建舰的下水让我们拥有了配备电磁弹射的超级航母,直接跻身世界航母发展的第一梯队。
![]()
如今四川舰的海试,更是在两栖攻击舰领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领跑之路,很多人用下饺子来形容中国海军的发展速度,但在我看来,比速度更可贵的是每一步都走得扎实。
从辽宁舰到福建舰,我们没有盲目追求数量,而是每一艘都有明确的定位和技术突破,从071到075再到076,我们的两栖装备迭代,每一步都紧扣实战需求。
![]()
四川舰身上的双舰岛、电磁弹射等技术,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多年技术积累的结果,这种稳扎稳打、厚积薄发的发展模式,才是中国海军最可靠的底气。
从北方的辽宁,到东方的山东,再到南方的福建,如今又加入了西部的四川,这些以省份命名的巨舰,就像中国海军的脊梁,支撑起了守护万里海疆的重任。
![]()
四川舰的首次海试,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它还要接受更多的考验:在不同海况下测试性能,与其他舰艇进行协同训练,直到形成完整的战斗力。
但无论前路有多少挑战,我们都有理由相信,这艘承载着希望的巨舰,很快就会披上戎装,正式加入人民海军的战斗序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