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元旦起,香港公立医院殡房将不再免费存放遗体,这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弹。曾经免费、被视为“最后尊严”的殡房服务,如今竟然要按日收费,且收费标准一再攀升,最高每日高达550港元,令无数市民震惊和愤怒。背后隐藏的,是香港医疗体系的财政困境和政策的深层矛盾,究竟是怎样的无奈逼使政府“伸手向死人”,让人不得不深思。
![]()
最初,医务卫生局宣布殡房遗体免费存放仅3天,超过后开始收费:第4日起100元/日,第18日起200元/日,第34日起550元/日。消息一出,社会舆论哗然,批评政府未有充分咨询家属意见,且收费标准过于苛刻,难以接受。
面对压力,医管局迅速调整方案,将免费期大幅延长至28天。28天内免费存放,之后第29日起每日收费200元,第36日起每日550元。医管局首席执行官李夏茵表示,约80%的遗体能在28天内处理,只有约10%家属需要付费,且收费并非为了增加收入,而是“用者自付”,希望促使家属尽早安排先人入土为安。
![]()
然而,细看收费曲线,28天免费后,费用骤然上涨,尤其是每日550元的高价,让许多家庭难以承受。更何况,遗体存放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等待火化、办理手续、择日安葬等程序繁复,根本无法保证所有家属都能在28天内完成。
殡仪业界指出,虽然食环署提供网上预约火化服务,但最多只能预约未来15天内的时段,若未能成功预约,家属需重新排队等待,导致存放时间延长。每月都有十多个家庭因此受影响,尤其遇上极端天气或特殊需求时,火化排期更难以预测。
立法会议员刘国勋呼吁医管局提高对家属的敏感度,理解部分家属因传统忌讳或个人原因需要更长时间处理身后事,建议政府设立一站式平台,方便家属办理相关手续,减少奔波和压力。
![]()
殡房收费风波只是香港公营医疗收费改革的冰山一角。近年来,香港医疗系统连年出现巨额财政赤字,政府被迫推出包括急症室和门诊在内的大幅加价措施,试图通过“用者自付”和“能者多付”原则,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分流。
然而,医疗服务的“分流”政策效果有限。私营医疗价格失控,远高于公营体系,令中产阶层难以转投私营市场,基层市民更是负担不起。急症室加价后,仍有大量非危急病人涌入公立医院,系统压力未减反增。
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坦言,香港没有全民医保制度,公营医疗服务的资助率高达97.6%,但收费改革是为了让医疗系统更可持续。然而,专家指出,单靠提高收费,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必须正视私营医疗价格失控,推行全民医保,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公私医疗体系的巨大“价格鸿沟”。
![]()
殡房收费的推出,触及了社会最敏感的情感神经。家属面对亲人逝世,已经心力交瘁,却还要为遗体存放付费,令人感到寒心。殡房服务本应是社会保障的一部分,体现对逝者的尊重与关怀,而非成为财政压力下的“提款机”。
更令人忧虑的是,收费政策可能导致部分经济困难家庭延迟处理遗体,甚至出现遗体长期滞留殡房的情况,带来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医管局强调殡房并非长期存放遗体的场所,技术有限,长期存放效果不佳,但收费能否真正促进遗体及时处理,尚待观察。
![]()
香港医疗体系的财政困境,不仅仅是数字游戏,更是关乎千万市民的切身利益。殡房收费事件暴露出政府在公共服务收费改革中的矛盾和挑战:如何在有限资源下保障服务质量,如何在社会公平与经济压力间找到平衡。
当政府不得不“伸手向死人”,以收费方式缓解财政压力,这背后是整个社会医疗体系亟待根本改革的警钟。唯有正视私营医疗价格失控,推动全民医保,才能真正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保障每一个生命的尊严——无论生者还是逝者。
香港的医疗改革路,还很长,也很难。
对于此事,你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观点!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关注港闻港事
了解真实香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