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故宫百年,让世界得见伟美中华

0
分享至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1:1935年伦敦艺展前,中英双方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开箱点交文物。(故宫博物院供图)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2:香港故宫馆今年推出的“‘纹’以载道”数字体验展(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供图)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3:“百年守护”展展品青铜莲鹤方壶(故宫博物院供图)

本报记者 刘雅婷 张 妮 冀昱樵

编者的话:“一脉文渊,百年传承,万千气象”,605岁的紫禁城今年迎来它作为博物院的第100个春秋。这三个关键词不仅是故宫博物院“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展览(以下简称“百年守护”展)的主题,也是中国博物馆事业从薪火相传到守正创新的生动写照。在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10月27日前往故宫博物院参观该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故宫博物院迎来高速发展的繁荣时期。

故宫百年历史,也是一部逐步走向世界的历史。从上世纪的海外展览,到如今的多元化国际合作,故宫的身影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全球舞台上,也将成为世界读懂中华文明、读懂中华民族的重要窗口。

“百年守护”展的最后一件文物,是中国古代宫廷雅乐中的打击乐器——碧玉描金云龙纹特磬。它对应的乐律是“太簇”,寓意“万物动生、簇地而出”。这是中华文明赓续不绝、历久弥新的象征,也是故宫博物院百年再启新程的寓示。

“百年守护”展主要策展人、故宫院史专家徐婉玲:

文物出海,从“走出去”到“融进去”

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机构,故宫博物院不仅属于中国,更搭建起一个世界级的文明交流平台。在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之际,《环球时报》记者专访“百年守护”展主要策展人、故宫博物院档案馆(院史陈列馆)副馆长徐婉玲,听她讲述故宫文物及故宫文化“出海”的百年历程,及其国际影响。

“出海”经历5个阶段

徐婉玲把故宫博物院文物的海外展览划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30—40年代的早期尝试。1935年举办的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以下简称伦敦艺展)是故宫博物院文物首次大规模“出海”。“当时我们收到了来自英国、美国、苏联的邀请,最终成行了两个,即1935年参加伦敦艺展和1940年赴苏联办展。彼时中国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展览除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艺术外,也寄托了争取国际认同与和平支持的愿望。”

第二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率先从社会主义阵营开始展开文化交流,由故宫博物院提选600余件珍贵文物赴苏联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参加‘中国艺术展’。后来,展品略经调整,陆续巡展至当时的民主德国、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这一时期的展览旨在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以及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愿与各国共同发展的姿态。”

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初的“文物外交”时期。1973至1978年间,中国再次组织了大规模文物出国展览——“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先后到15个国家和地区巡展,历时长达5年,展览多达16场,吸引各国观众共计650多万人次。展品超过400件,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发掘的成果,包括金缕玉衣、长信宫灯等,如今多为“限制出境文物”。徐婉玲表示,“这是新中国为实现外交突破而有计划、自主筹备的首个大型出土文物展览,再次向世界展示了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明。”

第四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故宫博物院文物赴海外展览进入学术化、多元化时期。徐婉玲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道,“尤其是在21世纪初,国际文化交流和学术合作频繁。故宫博物院正是在这一时期,与法国卢浮宫、英国不列颠博物馆等多家世界顶级博物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展开展览互访。”

第五阶段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故宫博物院的“出海”展览迈入文化自信引领下的高质量传播新阶段。徐婉玲表示,这一时期展览以“文明互鉴”为核心,从“走出去”升级为“融进去”。实体展聚焦深层文化内涵,与多国顶级博物馆联合策划专题展;数字技术赋能则打破时空限制,数字海外特展触达全球海量观众,让文物文化可感可及,使观众能更直观地触摸中华文明,搭建起中外文明交流的坚实桥梁。

伦敦披上“中国红”

谈到故宫博物院文物第一次出海的故事,徐婉玲表示,“1934年春天,英国方面向中国发出一份类似邀请函的备忘录,提议于1935至1936年间举办‘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并正式邀请中国政府选派文物赴英参展,还明确表示,希望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能参与此次展览。彼时故宫博物院隶属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收到邀请后,教育部长王世杰同故宫博物院理事长蔡元培及院长马衡商议,一致决定支持展览的筹备工作。故宫博物院最终确定735件文物赴英参展。”

1935年展览开幕后,在英国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引发英国社会的“中国风”热潮。“设计师从展览的瓷器、绘画中汲取灵感,推出了带有中国元素的配饰、鞋履等时尚单品和室内装饰。展览还引起了英国社会对中国时局的关注,多家英国媒体在相关报道中谴责日本对中国的军事侵略与文化掠夺,表达了对中国文化遗产的同情与支持。”徐婉玲告诉记者:“伦敦艺展作为故宫文物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海外展览,为之后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我们逐步认识到,文物出海绝非简单的文物展示,它不仅能促进中外民众在情感上的共鸣,还能增进对彼此文化价值的认同。”

与伦敦艺展形成呼应的是,2005年故宫博物院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携手在伯灵顿宫举办的“盛世华章:中国宫廷艺术展”。此次展览内容聚焦于中国清代“康、雍、乾三朝”,以帝王个人及其文治武功为线索,呈现出清代盛世的整体面貌。恰逢伦敦艺展70周年,展览掀起新一轮“中国热”:伦敦桥、伦敦眼、大本钟等地标建筑纷纷披上喜庆的“中国红”,整座城市沉浸于东西方文明对话的热烈氛围之中。

“百年展”呈现有温度的故事

除了故宫博物院院史专家,徐婉玲还是今年“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展览的主要策展人。谈起布展思路,她表示:“本次展览紧扣‘百年守护’这一核心立意,着力呈现时间脉络与叙事逻辑。整个展览择选200件(套)文物,以午门展厅为空间予以展出。展览分‘一脉文渊’‘百年传承’‘万千气象’三个单元,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共同织就一条清晰而深沉的叙事主线:从千年文明的积淀,到百年风雨的坚守,再到新时代的赓续与创新。”关于选品细节,徐婉玲说:“书画部分的选择几乎一开始就成了焦点,我看到网友早早就列出‘Top10’想看书画名单。我们首先确定了《清明上河图》作为核心展品。而在其他展品的选择上,则是考虑到文物背后的故事是否符合主题。学界曾提出‘展览的诗学与政治学’这一概念。所谓‘诗学’,是指展览叙事所呈现的‘真、善、美’;而‘政治学’,则指展览叙述所建构的文化认同。这次为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布展也是一种‘展览的诗学与政治学’的体现。希望在宏大的历史叙事里,呈现出有温度、有故事、有趣味的故宫博物院百年发展历程。”

除了文物出海展览,故宫博物院在百年间还参与和主导了不少其他形式的中外交流项目。徐婉玲表示:“从建立研究中心,形成‘藏品—科研—展览’三位一体的学术体系;到推动国际标准化组织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等组织落户故宫博物院;再到成立故宫研究院,推出太和学者计划,邀请国外学者来华研究,支持中国学者走出去……故宫博物院的中外文化交流从资源优势出发,逐步发展为利用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再到今天的扩大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

谈及如何概括故宫博物院百年对外交流的核心精神,徐婉玲引用了《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出品图说》序言中的一句话——“使西方人得见中国艺术之伟美”。她解释道:“放在今天,这句话可以引申为故宫博物院始终致力于让世界了解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故宫博物院的使命,不只是展示文物,更是展示中华文明,展示中华民族追求和平、和睦、和谐的思想理念。”

“面向未来,故宫博物院将以‘平安故宫’‘学术故宫’‘数字故宫’‘活力故宫’建设为支撑,通过深化文物保护研究、推动数字化应用、活化文化传播,全面提升其国际影响力。”作为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系列活动之一,第七届太和论坛近日在北京召开。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在开幕式上表示,“故宫博物院的最终目标是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及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文化会客厅,在新时代为传承中华文明再创辉煌。”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

香江之畔,“双循环”开启文化交流新篇

在百年历史进程中,故宫文化出海的形式和内涵不断演进,在新时代更是迎来新的篇章——2022年7月3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以下简称香港故宫馆)向公众开放,共展示数百件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香港故宫馆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国际化平台优势,吸引了大量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成为向世界传播故宫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新的重要阵地。香港故宫馆在传承和弘扬故宫百年文化底蕴、以香港视角向世界讲述故宫文化和中国文化方面具有怎样的独特作用?《环球时报》记者近日专访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

环球时报:为纪念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香港故宫馆今年有什么特殊的展览和活动安排?

吴志华:我们与故宫博物院的活动在整体布局上各有侧重,北京方面主要集中在下半年举办故宫百年相关大型展览和论坛,我们则主要在上半年举办了3场与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的展览。一是“香港赛马会呈献系列:修明武备——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军事文物”,展出约190件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军事文物;二是中国饮食文化展“流动的盛宴——中国饮食文化”;三是“‘纹’以载道——故宫博物院沉浸式数字体验展”,通过提取宫殿建筑、陶瓷、织绣上的纹样,结合数字技术,呈现故宫纹样背后的文化内涵。

环球时报:在香港故宫馆的展览中,哪些最受香港本地观众和外国游客的欢迎?

吴志华:最受香港本地观众欢迎的有两个展览,其一是“紫禁一日——清代宫廷生活与艺术”展,通过展示紫禁城内从清晨到夜晚的生活点滴,把文物与宫廷生活和传统文化串联起来;其二是“器惟求新——当代设计对话古代工艺”展。我们邀请设计师担任展览艺术顾问,用现代设计的眼光重新诠释故宫文物的艺术价值,从展览的表达方式上体现出香港的特点。

我们最近举办的故宫陶瓷展、军事展深受外国游客喜欢。吸引外国游客的关键在于展览的表达方式——这些展览不仅展示艺术品本身,更让文物的呈现与当代生活建立联系,让参观者在理解过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它与当下的共鸣。此外,在策展时我们会让故宫文物与外国文化有一个对比,例如我们曾通过同一年代的故宫与凡尔赛宫的藏品并陈,让参观者了解到早在300年前中法之间就在宫廷的引领下展开文化交流与相互影响。

环球时报:香港故宫馆2022年开馆以来,参观游客数量和构成有哪些变化?

吴志华:开馆第一年参观者主要是本地民众。随着疫情后通关恢复,目前约50%参观游客来自内地,30%为本地访客,20%为海外游客。过去海外游客主要以韩国、日本游客为主,现在多了很多来自越南、印尼、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的游客。我们的访客人次稳定在每年约100万水平,作为收费制博物馆,这个数据已经非常理想。

环球时报:在故宫建院百年这一重要节点,您认为香港故宫馆在增强香港民众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凝聚大湾区文化、向海外传播中国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

吴志华:香港故宫馆于2022年开馆,当时一些外国人对香港的印象并不全面,部分香港年轻人对自身文化传统的了解也相对不足。过去3年里,我们主要从3个方面着手,举办了多项展览与教育活动。一是通过展出文物推广传播故宫文化;二是在策展时,注重以现代视角进行诠释,使展览更具创新性;三是将故宫文物与外国文物并置,形成中外文化对话。3年来,我们让本地访客和外国游客看到,如今香港不仅保持着活跃的文化生命力,而且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我们的游客中有约一半来自内地,其中大湾区游客占相当比例。跨地域的观展热潮,对促进大湾区的文化交流与融合起到积极作用,并发展成“双循环”的文化交流格局:一是以大湾区为核心的“内循环”,并向长三角等地区扩散;二是以对外文化交流为主的“国际循环”。

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

下个百年,让故宫成为“世界的故事”

2012年,单霁翔走进故宫,成为故宫博物院这座文化巨擘的“看门人”。在他的主持下,故宫成为首都最具活力的文化地标之一。在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之际,一直奔走于文化遗产保护前线的单霁翔接受《环球时报》专访,阐释了故宫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文物活化探索出的新路。

刚刚履新故宫博物院院长时,单霁翔面对的是一座尚未完全打开的紫禁城。他坦言,自己当时常常为观众与故宫之间的距离感到遗憾。那时故宫真正对公众开放的区域仅占三成,大部分藏品都锁在库房里,能够与公众见面的少之又少。许多观众只能在导游旗子的指引下匆匆一游,很难真正体会到故宫的文化气息。

为改变这一现状,从2012年起,故宫启动了为期3年的环境大整治工程。工作人员对近万间房屋进行了逐一排查和修缮,全面消除安全隐患。之后,故宫的开放空间也大幅增长。2014年,开放面积首次突破50%;2015年增至65%;到2018年底,这一数字已达到80%。观众们不仅可以走进更多院落,还能参观到更多以往难得一见的珍贵展品。单霁翔感触地说:“故宫的开放,不仅仅是空间上的扩展,更是一种文化心态的开放。”如今的故宫让观众走进更多角落,体验更加多元的文化氛围。

空间的开放还带来了内容和体验的革新。2019年春节期间,故宫举办了规模空前的“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从皇帝御笔的“福”字,到整体亮相的宫廷餐具,885件(套)各时期的文物被展出,首次系统呈现了紫禁城历史上过年的风俗与场景。展览还引入数字技术,观众不仅能与虚拟门神打招呼、体验接福,还能亲身参与到传统年俗中。许多消失百年的宫灯、门神、春联也被重新装点在各大院落,夜幕下的紫禁城首次被灯光点亮。展览期间,年轻观众的比例占六成,他们在这里拍照、体验数字展览、参与文化活动。

从故宫退休后,单霁翔参与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项目,也认识了很多非遗传承人。在最近热播的非遗文化节目《非遗之城·宝藏季》中,单霁翔走进丹寨、荣昌、南阳实地体验非遗,拜访非遗传承人,深切感受到了非遗技艺和文化的当代活力。在单霁翔看来,故宫不仅是物质文化遗产,同样涵盖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和古代钟表修复技艺等。“不论是故宫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是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单霁翔坚信,故宫的开放与发展是永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创新、开放与融合,才能让紫禁城在下一个百年继续焕发光彩,成为真正属于每个人、属于世界的故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高市早苗首次提出对台海出兵,日本高层的反应,果然不出中国所料

高市早苗首次提出对台海出兵,日本高层的反应,果然不出中国所料

普览
2025-11-13 00:31:54
宁夏退伍士兵将岳父全家7口人全部割喉,妻子肚里的孩子都没放过

宁夏退伍士兵将岳父全家7口人全部割喉,妻子肚里的孩子都没放过

热风追逐者
2025-09-24 23:41:51
被新厂长当众开除,10分钟后工厂3亿生产线瘫痪,女总裁跪求出手

被新厂长当众开除,10分钟后工厂3亿生产线瘫痪,女总裁跪求出手

云端书馆
2025-11-14 09:40:37
历史独一档!库里连续两场46+,追平乔丹超越詹姆斯刷新NBA纪录

历史独一档!库里连续两场46+,追平乔丹超越詹姆斯刷新NBA纪录

听我说球
2025-11-15 13:47:54
这波寒潮有多猛?江苏最低温降至-2℃

这波寒潮有多猛?江苏最低温降至-2℃

金台资讯
2025-11-15 08:19:05
眼科主任面带桃花:前一秒甜美养眼,后一秒大尺度画面太辣眼

眼科主任面带桃花:前一秒甜美养眼,后一秒大尺度画面太辣眼

公子麦少
2025-11-08 16:20:48
一场解渴的赢球,快船怎么赢的,4个正确策略,重用一人弃用一人

一场解渴的赢球,快船怎么赢的,4个正确策略,重用一人弃用一人

体坛大辣椒
2025-11-15 13:07:22
饿了么低调回呛美团阴阳改名:好好吃饭才是正经事

饿了么低调回呛美团阴阳改名:好好吃饭才是正经事

鞭牛士
2025-11-15 07:39:07
冲突可能爆发,多架苏30控制前哨岛屿,准备打击美军航母战斗群

冲突可能爆发,多架苏30控制前哨岛屿,准备打击美军航母战斗群

小胡军事爱好
2025-11-15 14:25:42
福建号刚入列,我国又一电磁弹射航母海试,吨位超法国核动力航母

福建号刚入列,我国又一电磁弹射航母海试,吨位超法国核动力航母

林子说事
2025-11-15 14:52:12
风向变了?以德国为首的西方媒体齐发声:中国已在关键领域崛起了

风向变了?以德国为首的西方媒体齐发声:中国已在关键领域崛起了

历史求知所
2025-11-04 11:10:03
中国首次提“侵略”二字,高市早苗甩出妙计:把日本的帮手全找来

中国首次提“侵略”二字,高市早苗甩出妙计:把日本的帮手全找来

靓仔情感
2025-11-15 12:08:33
网友说她家狗牙缝太大,我一看……孩子好像不太聪明哈哈哈!

网友说她家狗牙缝太大,我一看……孩子好像不太聪明哈哈哈!

爱宠物
2025-11-08 21:48:32
失业游民的戾气越来越重了

失业游民的戾气越来越重了

经济学教授V
2025-11-12 18:49:14
百姓迎来好消息!11月起这些费用全面取消,家家户户都受益

百姓迎来好消息!11月起这些费用全面取消,家家户户都受益

白马惊天剑
2025-11-14 13:46:09
日本摄影大赛一等奖作品疑是 AI 生成,作者承认没自己拍

日本摄影大赛一等奖作品疑是 AI 生成,作者承认没自己拍

IT之家
2025-11-12 22:16:08
女人过了50岁,最渴望的不是伴侣,而是这3种“生理性安抚”

女人过了50岁,最渴望的不是伴侣,而是这3种“生理性安抚”

伊人河畔
2025-10-28 21:18:04
眼红中希合作,美大使妄图赶走中企

眼红中希合作,美大使妄图赶走中企

观察者网
2025-11-15 13:17:04
NEJM:非必要,不CT!近400万儿童长达10年随访数据显示,10%的儿童血癌与医学影像辐射有关丨临床大发现

NEJM:非必要,不CT!近400万儿童长达10年随访数据显示,10%的儿童血癌与医学影像辐射有关丨临床大发现

奇点网
2025-09-22 18:49:06
纵览热点|山西忻州一小学要求家长填写“可提供的社会资源”引发争议,当地教育局展开调查

纵览热点|山西忻州一小学要求家长填写“可提供的社会资源”引发争议,当地教育局展开调查

纵览新闻
2025-11-14 19:15:05
2025-11-15 16:07:00
环球时报国际 incentive-icons
环球时报国际
由《环球时报》社有限公司运营,以优质内容资源为依托,报道多元世界,解读复杂中国。
48822文章数 32972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1.7亿建成,1.5亿拆掉!荆州“天下第一关公”雕像

头条要闻

专家:我们对日本必须丢掉幻想 做好斗争准备

头条要闻

专家:我们对日本必须丢掉幻想 做好斗争准备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他的尖子班 勇闯地表最强乒乓球赛

娱乐要闻

争议!评委张艺谋被质疑保送易烊千玺

财经要闻

小米之“惑”

科技要闻

撕掉流量外衣,小米还剩什么?

汽车要闻

限时10.59万起 新款星海S9将11月19日上市

态度原创

数码
家居
手机
艺术
公开课

数码要闻

曝疑似小米Watch S5将支持UWB技术 采用表冠设计

家居要闻

现代简逸 寻找生活的光

手机要闻

华为旗舰第一次!Mate 80 Pro Max/RS配备双潜望长焦镜头

艺术要闻

1.7亿建成,1.5亿拆掉!荆州“天下第一关公”雕像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