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当海派印钮遇见流光璃彩,方寸之间窥见东方哲思。近日,“方寸间的东方哲学”海派印钮雕刻艺术展在嘉定区文化馆非遗展厅展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寿山石、青田石等名贵石材雕刻作品,呈现一场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的非遗盛宴。
瑞兽灵动、刀笔生辉
此次展览共展出70余件海派印钮精品,以“瑞兽呈祥”为主题,涵盖鳌龙、螭龙、貔貅、金蟾等多种古兽。这些作品在继承传统印钮技艺的基础上,融入了海派文化的创新精神,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
展厅内,一方方精美的印钮静置于展柜中,却仿佛有着呼吸与生命。在这件《五子登科神龟钮玺》中,大龙龟沉稳匍匐,五只小龙龟姿态各异,龟首或如龙形,或似人面,兽身肌肉颇具张力,每一处细节皆栩栩如生。“这件作品光设计稿就有几十页,动刀时每一刀都不能回头。印钮雕刻是减法艺术,一刀失误,满盘皆输。”海派印钮雕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安民介绍。
![]()
此外,展览还突破传统局限,引入琉璃材质创作印钮衍生品,展现兽钮雕刻的透光流彩之美,诠释“琉光永驻”的现代艺术语言。这件《鳌龙出海钮印玺》以“独占鳌头”为题材,鳌龙展翅欲飞,身旁龙龟与鲤鱼相互呼应,仿佛正在诉说一段跨越龙门的神话。
![]()
对于琉璃衍生品的创新,王安民坦言,这是为了让更多人接触印钮技艺。“琉璃作品需经22道工序,烧制七天七夜,降温三天三夜,才能复刻石雕的精细,每一件琉璃印钮都是独一无二的流动艺术。”王安民说。
刀下有魂、石上留痕
海派印钮雕刻技艺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的重要分支,兴起于晚清民初的上海,融合了江南文人的雅趣与市井巧思,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格体系,2024年入选嘉定区第十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海派印钮雕刻不同于其他流派,我们更注重神兽的神态与肢体协调。”王安民坦言,其父王培鑫深耕金石50余年,被誉为“海上印钮王”。为精进雕刻,王培鑫还曾专门研习三年动物解剖学。“他刻的每一只神兽,骨架、肌肉都经得起推敲。”王安民说。
一块石头要经历什么,才能成为一件有灵魂的艺术品?据悉,一件精美的印钮作品诞生,要经过选材、相石、构思、提笔、下刀等十几个步骤,有时需要几周时间,甚至数月的打磨才能完成。
谈及工艺之精,王安民表示,海派印钮雕刻技艺讲究以刀代笔,圆雕、浮雕、薄意等技法并用:“我们有百余把的刻刀,最精细的刻刀能在不到1立方厘米的印石上雕出立体神兽,需借助放大镜完成,近乎微雕。”
![]()
为了让更多市民走进海派印钮,11月15日,嘉定区文化馆特邀海派印钮雕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安民,分享他与海派印钮雕刻技艺的故事。体验者在现场还能获得一枚寿山石进行独立创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雕刻技艺学习和实践。
展览将持续至12月底,感兴趣的市民不妨前往现场,感受金石雕刻的无穷魅力。
服务信息

展览日期:即日起至12月底
开放时间:8:30-20:00
展览地址:嘉定区文化馆非遗展厅(塔秀路33号)
参与方式:直接前往
撰稿:杨育杰
摄像:赵晨
编辑:沈天姣

![]()
![]()
![]()
![]()
![]()
![]()
![]()
点赞分享给身边的人
上观号作者:上海嘉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