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
如果历史是一出悲壮的戏剧,那德械师的命运无疑是最撕心裂肺的那一幕。
他们身披德国军服、头顶M35钢盔,曾被寄予“中流砥柱”的厚望,却在淞沪战役中,被无情地碾压成一地残壁断肢。
![]()
他们是我国军队中最精锐的存在,却没能撑过三个月的血战,这支被称为“东方德国军团”的铁血部队,为何在第一场大规模会战中就几乎全军覆灭?
虽说淞沪会战早已尘封于80多年前的旧报纸与日记之中,但德械师的名字却依然像一柄沉重的军刀,深深刻在民族记忆的刀鞘里。
![]()
有人认为:他们不是失败者,他们只是被时代推向了不可承受之重的火线。
1945年抗战胜利的欢呼还未传来八年前的硝烟仍未散尽,德械师的血,早已染红了黄浦江畔的青石板。
淞沪会战结束时,德械师几乎全线伤亡,教导总队、第87师、第88师,乃至被誉为“蒋介石贴身王牌”的第36师,几乎都在这场地狱鏖战中被打碎了。
![]()
当时日军的火力压得他们连头都抬不起来,一个日军步兵联队,配属的火炮就足以压制多个中国德械师。
日军不仅有70毫米步兵炮、150毫米榴弹炮、75毫米山炮,还有航空兵和海军火力的全线支援,一切就好比一场不公平的拳击比赛,一个拳击手穿着德国皮手套,另一个却开着装甲车冲进了擂台。
德械师当然不弱,他们的步枪数量、轻机枪密度,甚至在某些时候高于日军,比如第36师,拥有4000支步枪,324挺轻机枪,72挺重机枪,但他们几乎没有像样的重炮,连37毫米战车炮都只有6门。
![]()
150毫米的榴弹炮?想都别想,一个都没有,装备的缺失不是训练的问题,而是国力的极限,那时候的中国连军服都是补丁摞补丁,重炮更是奢侈得像月球上的钻石。
其实早在1934年,蒋介石就已经明白:靠“汉阳造”那口老掉牙的枪,是干不过日本人的。
那年长城抗战刚刚结束,他在地图前沉默地站了一整晚,第二天就召集亲信,说“要变,要彻头彻尾地变”,我国开始向德国寻求军事援助,试图打造一支现代化的军队。
德国人热情满满,特别是当时德国国防军总司令汉斯·冯·塞克特上将,亲自来中国担任军政顾问。
![]()
他们提出了整编60个师的计划,按照德国陆军标准训练、编制、装备,计划中,每个师都要有炮兵营、防空连、战车防御炮连,还要配备10个重炮兵团作为集团军支撑。
听上去很美,现实却比小说还骨感。
国家穷得叮当响,军费像是从牙缝里抠出来的,整编计划只实现了第一批10个师,勉强达标。
第二、第三批20个师,只能算“半德械”:穿了德国钢盔,武器却是中德混合的四不像,连“德械”的名号,都是勉强凑数。
![]()
但即便如此,他们依然是蒋介石最信任的部队。
德械师不是杂牌军,是中央军的精锐,是压箱底的家底,他们日夜苦练,接受德国顾问团的战术训练,从队列到射击,从战术到心理素质,全按德军标准来磨。
在那场血肉横飞的淞沪战场上,他们没有辜负这份信任。
日军第六步兵联队在《步兵第六联队历史》中记录中央军(即国民革命军)的战斗素质较高,武器使用娴熟。
![]()
敌人最清楚你有多强,德械师以血肉之躯,强行阻挡了日军登陆、推进、合围的节奏,把一场原本可能两周内结束的闪击战,硬生生拖成了三个月的绞肉机。
据日本战后统计,整个淞沪会战,日军伤亡接近10万人,而整个华北战场一整年的损失还不到5万,这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这是德械师用命换来的战果。
他们也付出了几乎无法承受的代价。有些部队全军覆没,有些连长、营长亲自扛着炸药包冲锋,用的是一往无前的血性,拼的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决心。
![]()
伤亡太大,补给全断,更致命的是,1938年后中德关系破裂,德国转而支持日本,军事顾问团被迫撤离,德械师彻底失去了装备补充和技术支援。
他们像一团燃尽的火焰,在战场上熊熊燃烧后,最终化作灰烬,被后来苏械师、美械师所取代。
他们退出了舞台,但没有退出历史,他们是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第一步,是中华儿女第一次尝试用世界标准打造现代军队的缩影,他们不是失败者,只是命运太过沉重。
在那场战役里,没有胜者,日军虽然占据了上海,但却因此陷入了中国战场的泥潭,再也没有快速推进的机会。
![]()
中国军队虽败犹荣,用最精锐的力量告诉世界:我们不是软弱可欺的东亚病夫。
德械师的命运不禁让人想起一句老话:“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他们是那个时代最硬的铁,却被扔进了最炽热的火炉。
德械师注定要被历史铭记,他们是民族军魂的化身,是那个烽火年代最刺眼的光,他们不是被打败,而是被现实碾碎。
若说抗战是民族的涅槃,那么德械师,就是那一把最先投入火中的烈焰,这群人用生命重新定义了“精锐”二字,也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中国现代军事,打下了最初的地基。
![]()
他们不应被遗忘,就像不该忘记那些在黄浦江边倒下的身影,他们的故事,不只是战斗,更是信念,是民族的觉醒,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呐喊。
哪怕被打残,也要打得敌人心惊胆寒;哪怕全军覆没,也要战到最后一人,那一刻,德械师不是德国式的军队,而是中国式的英雄。
下期给您带来更精彩的内容!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
国军最精锐部队南京保卫战中全军覆没 血染长江.2015年03月27日 14:10 来源:扬州晚报
淞沪会战八百孤军的悲壮背后,是当时中国作为弱国的何等悲凉.瞭望智库.2020-08-19 10:05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