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16日,沂蒙山区孟良崮的主峰处,华野战士在凌乱不堪的山洞中发现了国民党整编第74师师长张灵甫的遗体。
当时,张灵甫的后脑有汤姆机枪弹造成的致命伤。他的右腿也因早年的战伤明显细于左腿,遗体已开始腐臭。
作为蒋介石眼中的王牌将领,张灵甫最终以全军覆没的结局,结束了他的军事生涯。
然而,张灵甫的争议,却并没有随着他的死亡,而减少多少。半个世纪以来,有人说他是名将,有人则怒斥他为内战先锋。
而他,既是战功赫赫的旅团长,也是背负杀妻命案的杀人犯。他所率领的整编第74师被誉为铁军,却在孟良崮沦为内战的牺牲品。
那么,张灵甫是谁?他为何会背负杀妻命案?他又是如何将铁军带入全军覆灭的下场的呢?
![]()
黄埔军人
张灵甫,陕西长安人,原名张钟麟,后改名灵甫。
关于张灵甫的早年经历,流传比较广的就是说他在北大肄业。可惜,谣传却没有史料能够佐证。
反而,据张灵甫的同窗提及,他们两人在西安时,张灵甫就以书法见长,后来经过于右任的介绍,南下报考了黄埔军校,并非是从北大辍学从军。
1926年,张灵甫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
事实上,在人才济济的黄埔四期,张灵甫十分不显眼。他没有突出的学业表现,也没有展现出过人的军事天赋。
毕业后,张灵甫就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1军任职,他从基层的军官做起,参与了北伐战争以及此后国民党军的多次军事行动。
然而,与大多数在黄埔毕业就能血染沙场、名扬天下的师兄弟不同。张灵甫太普通了,征战多年,也没有拿的出手的傲人战绩,而他的晋升之路,也按部就班。
不过,讽刺的是,真正让张灵甫"一战成名"的,却并非战功,而是1935年轰动全国的古城团长杀妻案。
当时,已升任第1师独立旅第1团上校团长的张灵甫,在西安家中枪杀了第二任妻子吴海兰,引发了舆论的哗然。
关于张灵甫杀妻的动机,流传最广的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说张灵甫怀疑吴海兰有外遇,借除夕割韭菜的机会,从她的背后将妻子射杀;而另一种说法,则称吴海兰擅自拿走了张灵甫的军事文件且无法解释,因此张灵甫怀疑她是卧底,痛下杀手。
尽管两种说法南辕北辙,可有三点却是确凿无疑的。
事实上,张灵甫仅靠着怀疑就动手杀了人,还是他的妻子。而在案发后,张灵甫并未选择上报,反而试图掩盖妻子的行踪。甚至,地方官员在得知消息,反而因忌惮中央军而不敢受理此案。
好在,吴海兰的家人通过关系找到了宋美龄,蒋介石迫于压力,才下令将张灵甫押往南京查办。
然而,即便如此证据确凿,杀人案最终还是不了了之了。
张灵甫仅仅在监狱关押了不足一年的时间,就获释出狱。而关于他被释放的原因,至今也没有明确的记载。
![]()
74军的"后起之秀"
1937年,七七事变不久,获释后的张灵甫重返了军队。他被分配到第74军51师任职,奔赴前线抗战。
事实上,需要指出的是,张灵甫在抗战中的表现,长期被后世的“有心”叙述者,有意无意地夸大。
当时,74军被誉为铁军的辉煌战绩,主要来自于俞济时、王耀武任军长时。而张灵甫直到抗战胜利前才升任军长,并非是74军抗战史最重要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