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娃总半夜挠哭,胳膊有红印子,是不是长虫子了?”换季时门诊常接到这类咨询,其实多是儿童疥疮——疥螨寄生引发的皮肤问题,如果延误可能会传染全家人。
今天河南省儿童医院皮肤科学科主任王胜春就来教小朋友和家长们如何科学应对咬人的疥螨。
01
螨虫是蜘蛛的亲戚
几乎共生,不咬人
螨虫是一类微小的节肢动物,属于蛛形纲,这意味着它们和蜘蛛、蝎子是亲戚。它的家族中有尘螨、蠕形螨、疥螨等很多成员。
![]()
尘螨是最常见、与大多数人生活最息息相关的螨虫。生活在被褥、地毯和毛绒玩具等物品中,不咬人,主要危害是引起过敏。
![]()
蠕形螨几乎生活在每人的毛囊和皮脂腺中,可以说是我们的“终身室友”,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引起任何症状,被认为是正常的皮肤菌群的一部分。
咬人,还传染
![]()
引发疥疮的是人疥螨,体长0.2—0.4 毫米,肉眼不可见,偏爱儿童娇嫩皮肤。它夜间更活跃,会钻入皮肤角质层,挖掘出一条“隧道”并在里面产卵,分泌的刺激物会让孩子皮肤剧烈瘙痒,抓挠易致皮肤破损、继发感染(如水疱、脓疱疮)。
02
疥螨的3个典型症状
家长常误将疥疮当湿疹,导致孩子反复受罪、治疗延误。记住这 3个关键区别。
看部位,疥疮偏爱皮肤薄嫩处,如指缝、手腕、肘窝、腋下、肚脐周围、外阴等部位,而湿疹好发部位不尽相同。
![]()
![]()
看皮疹形态,疥疮可能表现为灰白或肤色的细微隧道,是疥螨钻洞的痕迹。男孩的阴囊可能出现红色结节,婴幼儿手掌、脚底若出现脓疱或水疱,也高度提示疥疮。
看瘙痒规律,疥疮最典型的特征是夜间剧痒,孩子常因瘙痒哭闹不安,影响睡眠,而湿疹的瘙痒多数没有明显昼夜差异。
03
一定要规范治疗
疥螨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长期皮肤直接接触,例如同床或握手,而通过共用毛巾、衣物等间接方式传染的可能性相对要小一些。
一旦发现孩子有疑似症状时,不要自行用药,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通过皮肤镜、刮片镜检确诊。
规范用药
医生按年龄开儿童专用药(如5%硫磺软膏)。治疗时需从颈部以下(婴幼儿含头部)涂全身,重点褶皱处别漏,每晚1次,连用3天为一个疗程,用药期间不洗澡、不换衣服,第4天洗澡更衣,按疗程用(1-2疗程,间隔2周)。
全家排查
同住人(含保姆、长辈)需同步检查,无症状也可能潜伏,遵医嘱预防性用药。
环境消毒
![]()
贴身衣物、床品用≥60℃水浸10-15分钟,洗后暴晒4小时;无法水洗的密封静置2周或吸尘;地面家具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疥疮早诊早治,1-2疗程多可痊愈。若娃抓挠致皮肤红肿、脓疱、发热,需及时复诊,避免加重。关注细节,守护娃安稳睡眠。
来源:河南省儿童医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