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郑亚雷)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对于老年糖友而言,科学规避控糖误区、平稳控制血糖是提升晚年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西安高新医院内分泌科卫静主任特别梳理出老年糖友常见的三大核心误区,并给出针对性应对方案,助力老年糖友安心稳糖。
![]()
误区一:空腹血糖正常即血糖达标?
不少老年糖友仅关注空腹血糖,看到数值低于8mmol/L便放松警惕,却忽略了餐后血糖的重要性。实际上,糖尿病长期控制不佳易引发心、肾、神经等多系统并发症。由于生长激素等升糖激素变化、胰腺B细胞功能衰竭等原因,老年糖友更容易出现餐后血糖飙升但空腹正常的情况,这种“隐藏高血糖”同样是导致并发症的重要诱因。
针对这一误区,卫静主任给出的应对方案是,遵医嘱全面监测血糖。除空腹血糖外,老年糖友需定期测量餐后2小时血糖(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同时关注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2 - 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建议将其控制在7.0%以下,避免单一指标误判血糖状况。
误区二:吃着不甜即不含糖?
饮食控制并非简单地“饿肚子”,而是要科学搭配。陕西地区常见的馒头配稀饭、甑糕、油饼等食物,虽然部分吃起来不甜,但多为精制碳水或高油高糖组合,食用后会快速升高血糖。
在饮食调整方面,卫静主任建议用杂粮馍、杂粮粥替代精制碳水,搭配无糖豆浆或牛奶;遵循“汤→菜→肉→主食”的进餐顺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天保证一杯牛奶、一个鸡蛋、一块豆腐,补充优质蛋白,既能延缓血糖上升,又能预防肌肉流失;对于高糖高油食物,可浅尝辄止,避免过量摄入。
误区三:降糖药可随意服用?
老年糖友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若盲目换药、增减剂量或轻信偏方,极易引发低血糖等风险。我国《老年糖尿病指南》明确提出“简约治疗”理念,优先选择安全、长效的降糖方案,以适应老人脆弱的身体机能。
卫静主任还详细介绍了常见口服药物的规范用药要点。二甲双胍:一般餐前半小时服用,若出现胃肠道反应,可随餐或餐后服用,以减少胃肠刺激。合并严重心衰、肾衰的患者需经医生评估后再决定是否使用;磺脲类:这类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年老体弱者使用后低血糖风险更高,需谨慎使用;DPP - 4抑制剂(列汀类):一天服用一次或每两周服用一次,依从性高,肝肾负担轻,单独使用时低血糖风险极低,适合需多药联用的老人;SGLT - 2抑制剂(列净类):晨起服用,服用期间需多喝水以防尿路感染,对合并心血管病、肾病的患者有明确的保护作用。
卫静主任强调,用药调整必须咨询医生,且“管住嘴”是“用好药”的前提,饮食不规律会直接影响药效。
科学稳糖是提升老年糖友幸福感的基础。全面监测血糖、智慧搭配饮食、规范遵医嘱用药,再配合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下肢病变或骨质疏松者需有人陪同),保持情绪稳定,老年糖友就能有效控制血糖,远离并发症,享受健康晚年。在控糖路上,“了解更多”才能“行动更准”,让科学守护每一份幸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