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阿姨,糖尿病三年了,最近总觉得嘴馋,早上实在憋不住,偷偷买了根油条,谁知道下午血糖一下就飙到13.8mmol/L,闺女知道后连夜把我‘审问’了一番。”
这是社区门诊里经常听到的故事。不少糖友会疑惑:是不是一口甜的都不能碰?米饭、面条到底能不能吃?朋友圈各种“糖尿病食谱”,有的说可以喝豆浆,有的坚决反对,一时间真假难辨。
糖尿病人的饮食管理,远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复杂,但几个关键食物真的要有所忌口。
![]()
那么,究竟哪些食物糖友需要远离?哪些吃法容易让血糖“失控”?下文为你揭晓——尤其是第3点,很多人都误会了!
很多人把糖尿病只当成“吃糖过多”引发的病,其实远不止如此。糖尿病本质是身体胰岛素功能异常,引发血糖长期高水平波动,久而久之波及心脑血管、神经、肾脏等全身多系统。
权威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已超1.4亿,每年因并发症致残、致死者不在少数。而饮食管理是国际公认的“基础疗法”。
最新《中华糖尿病杂志》综述指出,约有84%糖友因饮食不当导致血糖波动明显加大,甚至诱发突发性心梗或中风。
现代营养学则强调,高GI(升糖指数)食品、高糖高脂复合型食品、隐形糖分摄入都是糖尿病人须高度警惕的“地雷”区。
![]()
第一类:高糖份食物
这里不仅仅是白砂糖、蜂蜜、糖果、甜饮料,更要注意一些“隐形糖”:如果脯、罐头、水果糖、炼乳、部分中式点心以及某些早餐谷物棒。
以含糖饮料为例,一罐普通汽水100ml含糖量高达10-13克,相当于2-3块方糖。2022年英国《糖尿病护理》一项随访研究显示,每天只要多喝一罐含糖饮料,糖友出现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18.6%。“无糖”标识并不等于真无糖,有些所谓“无蔗糖”食品含有麦芽糖醇、葡萄糖浆等,血糖同样容易升高。
第二类:高GI主食
“我只是多吃了点白米饭,怎么饭后血糖还是高?”这是很多糖友的困惑。其实主食也分三六九等。一般来说,白米饭、白面包、精制面条、油炸糕等,都属于GI(升糖指数)高的主食。
一项涉及超6000名中国糖友的多中心研究显示,高GI主食在早餐和晚餐大量摄入者,餐后2小时血糖平均高出低GI饮食人群约3.1mmol/L。
![]()
此外,部分根茎类蔬菜如红薯、山药、南瓜,虽富含营养,但一次不能吃太多,否则容易使血糖短时飙升。
第三类:高脂高油食品
很多人误解,糖尿病只要控糖不控油。其实,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导致血脂异常,诱发糖尿病并发症。
比如肥肉、炸鸡、猪油、奶油蛋糕、油条油饼等,都是糖友饮食里“高危品”。
有研究跟踪1100名糖尿病患者发现,饮食中动物性脂肪摄入比例排名前25%的群体,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低脂肪饮食组高出近1.8%。
![]()
一些水果要适度限量
虽然水果有益,但葡萄、榴莲、香蕉、芒果等高糖分水果,糖友建议少量、分餐食用。血糖偏高或空腹血糖波动者,更要小心选择。
“全麦”“杂粮”也不能放肆吃
全谷杂粮类虽低GI,但若一次性食用过多,比如“杂粮馒头一口气吃俩”,血糖照样飙升。建议分量控制在主食总量的1/3—1/2以内。
![]()
避免“以果代餐”和零食不停
不少糖友喜欢把苹果、橙子、牛奶当主食,实际容易造成血糖上下大幅波动。此外“低脂酸奶”“粗粮饼干”虽听起来健康,但往往糖分不低。
合理安排饮食,不是忌嘴到极端,而是掌握好“控量、分类、均衡”三原则。
中山大学内分泌科团队建议:碳水、蛋白、蔬菜、脂肪按“4:2:3:1”比例搭配,每餐主食可适量混入糙米、燕麦、荞麦补充膳食纤维。
![]()
高蛋白来源选择鱼、瘦肉、豆制品、蛋类(每天一个);蔬菜增至每餐半盘以上,优先深绿色、橙色蔬菜,减少根茎类高淀粉蔬菜。
烹饪方式上,推荐蒸、煮、炖,尽量少油炸、少煎烤,避免添加大量调味酱油及糖类。
每餐细嚼慢咽,“慢到能说话但不能唱歌”正合适。用餐后建议适度散步10-15分钟,有助于促进血糖平稳下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