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备受期待已 久 西安市碑林区三学街片区保护更新项目迎来最新进展。
![]()
--PART1--
西安市碑林区三学街片区保护更新项目本项目包含2个子项,建设规模及内容为:①道路及配套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涉及14条道路,总长度4553米,含4处道路打通等;改造给排水管网3494米;线缆落地3727米;消防安防设施132套;以及路灯、垃圾收集点、公厕、城市家具、绿化等工程。②街巷立面整治改造工程:改造沿街建筑外立面64154平方米,广场及踏步铺装4100平方米,沿街卷闸门3720平方米,空调规整920台,沿街低效建筑再利用14392平方米。
西安市碑林区三学街片区保护更新项目计划招标时间2025年12月12日。
西安市碑林博物馆周边危旧住房改造项目本项目计划改造危旧住房涉及104处,总建筑面积约8.9万平方米。改造内容主要包括:①对其中建筑面积约5.67万㎡的C、D级危房(含不可移动文物、优秀传统风貌建筑、历史建筑)进行加固改造,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采用墙体加固、增设压顶/钢梁/静压桩、更换屋盖等加固措施;②对全部房屋统一进行修缮改造,其中,改造外墙面71215.92平方米、内墙面214088.04平方米,更新门3270樘、窗户8622.10平方米,屋面防水28984.12平方米,楼地面维修76534.33平方米;③同步实施相关配套水电、室外地坪改造及其他关联工程等。
西安市碑林博物馆周边危旧住房改造项目计划招标时间2025年12月12日。
--PART2--
2022年发布的《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规划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及上位规划要求,编制完成历史街巷和建筑保护更新、土 地利用管控和 指标体系建立、城市设计引导等相关内容。
![]()
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西安市碑林区,永宁门东北区域,南侧紧临城墙,是历史城区整体传统格局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
保护区划依据《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21-2035年)》,街区保护区划东起西号巷、南至古城墙、西至南大街、北临东木头市街以北,总面积50.2公顷,其中核心保护区33.8公顷,建设控制地带16.4公顷。
![]()
规划原则保证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内历史格局、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未定级文物点、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信息等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持原住居民的生活延续性,分级分类保护控制街巷、用地和建筑,适度改造小微更新街区风貌及基础设施。
![]()
规划目标延续传统风貌:遵循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依据上位规划保护要求,实现街区历史风貌、文化遗产的保护、延续和复兴。
传承书院文化:结合历史要素及环境要素,提升街区功能和产业活力,充分展示传统文化,打造文化街区品牌。
活化传统民居:改善街区环境,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交通体系,构建宜居环境,实现传统民居生活态改造。
规划定位将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发展为“文化彰显、活力复兴、宜居宜游”的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规划策略规划提出三大策略。一是保护延续:保护街巷格局、延续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更新;二是合理管控:优化用地功能、完善指标体系、分类用地管控;三是激活更新:激活产业业态、建筑活化利用、提升基础设施。
功能结构依托三学街资源禀赋、现状特点、规划定位及发展目标,形成“一心、两轴、六区、多点”的规划空间结构,一心为碑林博物馆文化核心;两轴为柏树林风貌展示轴、顺城巷文化体验轴;六区为历史游览区、书画体验区、文化休闲区、商业服务区、生活居住区及门户形象区;多点为关中书院、卧龙寺、宝庆寺塔等文物保护单位。
![]()
产业发展发展方式:依托街区“一心、两轴、六区、多点”的规划空间结构,激活提升以书画展销、古董收藏为主的传统文化产业;合理开发以艺术展示、文创办公为主的文化艺术产业;大力发展以时尚餐饮、特色民宿为主的商业服务业。
![]()
民居活化:一是民居“商业态”活化,利用传统民居建筑,融合发展旅游民宿、特色饮食、休闲娱乐、旅游展示、文化体验等多元化功能;二是民居“生活态”活化,采用局部开放为工作室或整体开放为特色展示空间的“共生、共享”方式,协议推进传统民居的“生活态”改造。
街巷格局延续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巷格局,遵循上位规划,对历史街巷实行分级保护。在对历史街巷进行保护更新时,应保护街巷的空间尺度,保持街巷原有肌理,延续街巷两侧及建筑形成的特色空间环境。本次规划根据历史文化街区特点和现状交通条件,在不影响建筑保护及街巷空间的同时,适度优化局部支路。
![]()
街巷系统划分街巷功能,提升街区人行环境。街巷功能结构包括主要机动车道、次要机动车道、限时机动车道及步行街巷。通过通行限制、时间限制等管理措施疏导交通拥堵、优化周边交通状况,分时实现步行、车行和停车功能。完善交通慢行系统,提升交通效率,构建科学绿色交通系统。
![]()
土地利用落实《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21-2035年)》的规划用地性质,严格按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划,保护文物古迹用地,延续街区教育科研、商业服务等主导用地功能,优化公园绿地、社会停车等配套服务用地。其中文物古迹用地占比15.56%、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占比15.96%、居住用地占比31.43%。
![]()
公服设施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标准,结合《碑林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在编)、《碑林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单元导则》(在编),配置教育、文化、医疗、体育、环卫、商业等设施。
现状独立占地公服设施予以保留,规划附设于建筑物内的设施,具体位置可根据现状建筑使用情况,在保证规模的同时弹性控制。
管控体系
特色控制:根据传统控规指标体系,结合历史街区特殊保护要求,形成本次历史文化街区特色控制体系。研究调整规定性及指导性指标,明确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街巷格局保护、建筑保护更新措施等规定性指标;提出绿地率、建筑退线、机动车停车位、城市设计引导等指导性要求。
![]()
分类控制:根据现状建筑形式、建筑风貌及规划用地性质、功能,建立用地分类管控模式,划分为文物保护类用地、传统风貌类用地及协调风貌类用地,不同用地类型采用不同的管控方式。
图则控制:按照《西安市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指引》(试行版),形成“一地三则”的管控体系。一是用地指标控制图则,明确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配套设施等控制指标;二是城市设计控制图则,提出包括街巷格局、公共空间、建筑形态、街巷绿化、设施等要求;三是风貌保护控制图则,落实保护、保留、修缮、改善更新、整治改造及拆除建筑的分类,提出建筑保护更新整治的措施及方式。
三学街,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文昌门内西侧之南。东起柏树林西至书院门。唐代这一带为太庙,唐末太学迁至此。前院为孔庙,门前数株古槐为当时所栽。
![]()
宋金时唐太学改为京兆府学,此街名南城巷。元代府学和管理考试的机构贡院及管理人事的机构提举司相邻,表明府学明确的目地性。县学是县级学府,始于宋金。明代前长安县学在西关,明洪武三年移往西大街县衙西侧,万历九年移于府学西侧,今县坡巷,明成化七年移府学东侧。后来门前形成三条南北小街,称为府学巷,长安学巷,咸宁学巷。此街因北侧有此三学,改称三学街。唐代的孔庙即碑林。
早在2017年初,在实施西安市碑林博物馆改扩建的同时,陕西、西安提出了拟对三学街片区进行同步改造。2020年8月份,年8月,碑林区正式发布了《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政府关于对三学街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的国有土地上房屋予以征收的决定》系列通告,三学街的改造进程开始步入正轨。
(来源:西安自然资源与规划局 陕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置业方面的任何问题,可以添加微信交流群,助你安家置业 (中介,置业顾问勿进)
编辑:枫叶 审核:飘逸
记得读完,点一下“赞”和“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点击“赞”和“在看”,支持我们! 觉得不错就给点个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