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
![]()
“以前跨进浴缸像‘跨栏’,现在抬脚就能进淋浴房,80多岁的叔叔洗澡终于不用我们操心了!”近日,徐汇区陕西南路186弄7号居民胡先生指着焕然一新的共用卫生间,连连称赞。在衡复风貌区,一批近百年历史的保护建筑正通过“物业+居家养老”项目中的定制化适老化改造,让困扰老年居民的“浴缸难题”变成“淋浴舒心”。
![]()
衡复物业对历史建筑进行定制化适老化改造
定制化改造 兼顾实用与安全
衡复风貌区内大量历史保护建筑存在卫生间多户合用、配置老式浴缸的问题。这些浴缸对老年人而言,不仅进出费力,还暗藏滑倒风险。针对这一痛点,衡复物业将“历史建筑适老化改造”纳入“物业+居家养老”项目,重点推进浴缸改淋浴房工程。
陕西南路186弄7号的三家共用卫生间,改造前面临地坪渗水、墙体不能承重等难题。施工团队先将夹砂地坪升级为混凝土地坪并加固,重新做防水、增设地漏,还预留了洗衣机位置。最终,钢化玻璃围合的淋浴房搭配三个独立淋浴头,完美适配多户共用需求。而太原路25弄8号的改造则更注重历史风貌保留,施工前对原始马赛克地坪拍照存档、制作数十款小样,凿除旧地坪后按原样恢复铺装,保留完好的百年墙砖,让新设施与老建筑韵味相得益彰。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改造项目都紧紧围绕老年群体的使用特点“做文章”:淋浴房配备防滑系数更高的专用底盘,墙面安装高度适宜、承重性强的适老扶手,管道排布避开行走动线,设备选型优先考虑操作简便、安全稳定的款式。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反复推敲、多方论证,确保安全与实用兼具,让老年居民用得放心、用得舒心。
![]()
改造前
![]()
改造后
创新模式 破解文保与宜居矛盾
历史保护建筑改造需在“保护”与“宜居”之间寻找平衡,衡复物业探索出“一户一方案”的定制化路径。面对房屋结构各异、多户共用普遍的现状,团队逐户现场勘查,结合居民使用习惯和文保法规要求设计方案。空间狭小的卫生间重新规划布局,多户共用的空间则协调各方意见确定设施尺寸,全程多次调整方案响应居民诉求。
为了让申请流程更便捷,衡复物业在管辖的每幢房屋门口都张贴了专属云服务二维码,居民只需轻轻一扫,或直接向物业工作人员反馈,就能完成改造申请。从申请受理、现场勘查,到制定方案、沟通确认,再到施工落地,每一个环节都公开透明,让居民全程参与、全程监督。
凭借政策的有力支持、充足的资金保障,以及居民的积极配合,自2023年底改造项目推行以来,截至目前,衡复物业已顺利完成15户历史建筑的适老化浴室改造,让越来越多的老年居民从中受益。
角色转型 从维修者到养老服务提供者
从单纯的物业维修者,到主动对接老年居民需求的养老服务提供者,衡复物业的角色转变,精准回应了老龄化社会下的民生诉求。这场看似简单的浴室改造,不仅解决了老年居民洗澡难、洗澡险的实际问题,更以“修旧如旧”的改造理念,让历史建筑在严格保护中焕发宜居活力,为城市更新进程中“文保与民生”的平衡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据悉,衡复物业的“物业+居家养老”模式还将持续延伸、不断升级。除了浴室改造,未来还将针对老年居民的出行、起居、应急等需求,逐步落地更多贴合实际的适老化项目。让百年老宅不仅留住城市的历史记忆,更能承载起老年居民有品质、有温度的晚年生活,让“老有所居、老有所安”在老洋房里成为现实。
原标题:《百年老宅焕新颜,衡复风貌区破解历史建筑适老化“浴缸难题”》
栏目编辑:罗水元 题图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图片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杨玉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