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8月沃尔玛召回含铯 - 137 的印尼冷冻虾、丁香等农产品也先后检出辐射隐患。
近期,两批印尼鞋类因疑似放射性污染被美国退回,如此频繁的问题让依赖出口的印尼经济雪上加霜。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此“零容忍”。
![]()
据雅加达当局通报,被美国退回的两批鞋类产品来自西爪哇某工业园区,该区域正是此前虾类辐射污染的源头地。
负责调查的政府工作组官员巴拉・克里希纳・哈斯布安证实,污染源于园区内一家小型钢铁企业 ,在熔炼废金属时违规处理了混有铯137的原料,产生的放射性颗粒物扩散至周边多家工厂,不仅污染了食品加工企业,更波及鞋类生产厂商。
这一事件延续了今年8月的污染风波,当时FDA在洛杉矶、休斯顿等四大港口抽检发现,印尼供应商BMS Foods的冷冻虾含铯 - 137,检出量虽为 68Bq/Kg,低于 1200Bq/Kg 的干预标准。
美方仍以 “长期低剂量接触可能致癌” 为由,要求沃尔玛召回相关产品,涉及美国13个州的门店。
![]()
如今鞋类产品 “中招”,意味着污染已从食品行业蔓延至轻工业,印尼出口的 “辐射阴影” 进一步扩大。
值得关注的是铯 - 137 的特性让污染治理难上加难。
这种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约30年,100年内无法完全降解,一旦通过接触或食物链进入人体,会持续损伤内脏器官。
这也是美国对辐射污染产品采取 “零容忍” 的关键原因,类似政策在日本福岛核泄漏后已长期实施 ,FDA通过第 99-33 进口警示,长期限制日本13个县域的食品进口,涵盖奶制品、蔬菜、鱼类等多品类。
![]()
专家深入调查后发现,印尼的辐射污染源头直指废金属回收利用环节的乱象。
西爪哇地区素有收集废金属再加工的传统,但该区域曾发生过期炸弹处理爆炸事故,今年5月加律县一处村庄在处置残留弹药时发生爆炸,11人死亡。
部分平民因私自收集现场废金属引发二次爆炸。
这种缺乏规范的回收模式,导致含放射性物质的废金属混入供应链,最终污染下游生产。
印尼政府虽已对涉事工业园区完成去污处理,并宣称企业符合复工标准,但监管漏洞依然明显。
![]()
哈斯布安承认 “事件带来深刻教训”,却未明确具体整改措施,仅透露将加强流通管控与原料溯源。
业内指出印尼中小企业众多,原料采购分散,缺乏统一的放射性检测标准,而废金属回收环节的监管空白,让污染风险持续存在。
这次鞋类被退恰逢美国进口监管升级的大背景。
在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框架下,美国对进口商品的检测标准日趋严格,除了放射性物质,还强化了对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指标的抽检力度。
美国农业部近期更新的进口肉类残留抽样指南,明确将金属、砷等纳入必检项目,不合格产品直接禁止进口或召回。
尽管美印尼达成贸易协议,但美方保留了对问题商品的管控权。
这种 “合作与管控并行” 的策略,让印尼出口企业承压。数据显示,农产品和轻工业占印尼出口总额的重要比重,而 RCEP 生效本为印尼带来新机遇。
该协定实施后,印尼出口预计 5 年内增长 8% 至 11%,外商投资增长 22%。
但辐射污染事件若持续发酵,可能引发欧盟、东盟等其他贸易伙伴的连锁限制,抵消 RCEP 带来的红利。
![]()
印尼作为全球镍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国家,近年通过 “禁镍”“禁铝” 等政策推动矿产下游产业发展,镍产业出口额从2014年的11亿美元飙升至2022年的300亿美元。
但农产品与轻工业的出口受阻,让经济结构失衡问题凸显, 丁香、虾类、鞋类均为印尼传统优势出口品类,其中丁香作为重要农产品,辐射污染已影响其国际市场份额。
当地企业普遍担忧,若监管措施不到位,更多国家将跟进限制印尼产品进口。
行业呼吁政府尽快出台强制性溯源体系和放射性检测标准,建立从原料采购到成品出口的全链条监管。
目前印尼国家研究机构正对退回鞋类进行详细检测,结果将直接影响后续出口政策调整,但重建国际市场信任,显然需要长期努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