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朋友聊天,他突然问起:“哎,叙利亚那边现在怎么样了?好像好久没看到新闻了。”
![]()
我愣了一下。是啊,曾经天天上头条的叙利亚战争,不知何时已经从我们的视线里消失了。
不是和平了,是瓜分完了。 就像一场吃了十二年的自助餐,宾客们吃饱喝足,擦擦嘴默契离席了。
曾经的自助餐厅:谁在餐桌上动刀叉?
回看2011年,当“阿拉伯之春”的风吹到叙利亚时,这场盛宴就开始了。
美国切走了最大的蛋糕——库尔德武装控制区的石油。据不完全统计,叙利亚90%的油田都在美国支持的势力范围内,每天流失的原油价值超过3000万美元。
俄罗斯拿下了塔尔图斯港49年的使用权,这是它在海外唯一的军事基地,地中海战略支点稳稳到手。
土耳其沿着边境建立了30公里宽的“安全区”,相当于吞下了一块叙利亚领土。
伊朗通过支持真主党,建立了从德黑兰到地中海的“什叶派之弧”。
就连以色列,也以打击伊朗军事设施为名,几乎每周都去叙利亚领空“免费观光”。
而那些端着空盘子的,是1100万流离失所的难民,是40万在战火中丧生的亡魂。
媒体的选择性遗忘:当盛宴变成残羹
2015年那个三岁小难民艾兰的尸体被冲上土耳其海滩时,全世界都在流泪。可现在呢?
不是悲剧结束了,是新闻价值被榨干了。 媒体就像食客,新鲜食材上桌时争相报道,等菜凉了,剩饭剩菜谁还感兴趣?
叙利亚问题早已从国际头条,降级为“地区事务”,再降级为“偶尔提及”。去年联合国为叙利亚募捐,目标金额还不到战前叙利亚GDP的十分之一。
一位驻中东的记者朋友说得实在:“现在发叙利亚报道,阅读量还不如明星八卦,编辑部自然就不派任务了。”
幸存者的日常:在废墟上继续生活
大马士革的菜市场恢复了,但物价是战前的二十倍。孩子们能上学了,但三节课可能在不同地方——因为校舍还没修好。
最可怕的是习惯。 人们习惯了检查点,习惯了停电,习惯了半夜被不明爆炸声惊醒。一个叙利亚留学生说:“现在最怕的不是战争,是被世界遗忘。”
就像隔壁持续多年的家庭暴力,刚开始邻居还会敲门劝,后来连报警都懒得了——因为“反正也解决不了”。
餐桌下的暗战:新的棋局已经开始
没人再高调谈论叙利亚,不是因为问题解决了,而是大国已经转向了新的“餐厅”。
美国忙着对付中国,俄罗斯深陷乌克兰,土耳其要应对通胀危机……叙利亚成了他们档案柜里一个“已处理”的文件夹。
偶尔还有零星的爆炸声,但那已经不再是国际新闻,只是叙利亚人日常的背景音。
散席之后:我们该如何记住?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人提起叙利亚。当欧洲需要为难民问题找借口时,当某些国家要展示“人道主义”时,叙利亚还会被偶尔提及——但更像是一个符号,而不是活生生的国家。
记住叙利亚,不是要我们每天活在悲情中,而是要保持一种清醒: 国际政治的本质从未改变,弱肉强食的规则依然在世界的某个角落赤裸裸上演。
也许有一天,当新的“自助餐厅”开业时——可能是在亚洲,可能是在非洲,我们该想起叙利亚这场持续十二年的盛宴,和那些最终默默散去的食客。
毕竟,今天的叙利亚,可能就是明天的其他地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