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打了整整四年,乌克兰前线早不是装备够不够的问题了,最愁的是没人顶上去,因为兵源早就见底了。
就在这节骨眼上,基辅市长克里琴科抛了个提议:把现在25岁的征兵年龄再降三岁。这办法看着是救急,可为啥一堆人骂是“馊主意”?真能管用吗?
![]()
战时市长的“救急提议”为啥遭骂
克里琴科最近公开表态,一开口就没绕弯子,说乌克兰跟俄罗斯比人力,差距越来越大。俄罗斯人多底子厚,攻势一波接一波没断过,乌克兰扛了四年,前线兵源消耗早跟不上了。
为了填这个窟窿,他直接建议:把现行的25岁征兵年龄,往下调两三岁,改成22岁或者23岁
这话一落地,反对的声音立马就冒了出来,不是大家不愿保家卫国,是这提议里的隐忧太扎眼。
![]()
最让人犯嘀咕的有两点:一是今年2月刚推了18到24岁的自愿征兵计划,现在又要降强制征兵年龄,这政策方向是不是有点乱?
二是年轻人本就是国家的根,现在把征兵年龄往下降,跟透支未来有啥区别?
要知道,之前乌克兰征兵年龄是27岁,2024年才降到25岁,不到两年就要再降,乌克兰兵源困局到底有多严重?
![]()
兵源枯竭的双重死结
克里琴科的提议之所以争议大,根本是乌克兰的兵源问题,是战场消耗和人口跑路两头夹攻的结果,降龄征兵压根治不了根。
先说说战场消耗的硬缺口,四年仗打下来,乌克兰的兵力耗得太狠了。
![]()
为了补人,早就开始在年龄上“上下打主意”:2024年把27岁的征兵线降到25岁,今年7月更干脆,连60岁以上的老人都允许自愿入伍了。
这些政策一层层递进,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乌克兰各个年龄段的兵源都扛不住了。可就算这样,前线的缺口还是填不满,不然也不会让六七十岁的老人去顶非战斗岗位。
比战场消耗更要命的,是人口跑路带来的软掏空。
![]()
2024年8月,乌克兰改了战时出境规矩,允许18到22岁的男性随便走,这规矩一改,往欧盟跑的人立马多了起来。
到现在,冲突爆发以来跑出去的乌克兰人已经超过680万,光在欧盟站稳脚跟、拿到临时保护的就有430万左右。
单说今年9月一个月,欧盟就给乌克兰人发了快8万份庇护许可。
![]()
这些跑路的人里,年轻人占了大头,他们本是征兵的核心群体,现在全跑到国外去了,直接导致25岁左右的适龄人数越来越少。
克里琴科想靠降龄补缺口,说白了就是挖现有的人口底子,根本不是从根上解决增量的办法。
更糟的是,这事儿还形成了越陷越深的死循环:年轻男性要么上战场伤亡,要么跑出去避难,适龄的人越来越少,只能再降征兵年龄,进一步压缩青年群体,战后想恢复人口就更难了。
![]()
办法为啥不管用
其实乌克兰不是没试过别的招,可这些补救措施要么有短板,要么没落到实处,根本解不了兵源的燃眉之急。
高龄征兵政策发了,但有用吗?今年7月推的60岁以上征兵政策,本来明说只能干后勤、技术这些非战斗活儿,还得医生评估、指挥官点头。
![]()
可真到执行的时候全走样了,巴赫穆特战场就有过62岁的炊事员被逼着扛枪打仗的事。
老年人的体力、反应速度本就跟不上战场节奏,就算是非战斗岗位,也未必能胜任。
更麻烦的是,大量老人入伍还搅乱了别的事,劳动力本来就缺,养老金发放又要承压,本就紧张的社保系统直接雪上加霜。
![]()
再看青年自愿征兵的瓶颈,今年2月推的18到24岁自愿参军计划,给的好处挺实在:签一年合同给100万格里夫纳,还能自己选兵种。
按说这条件该吸引人了,可实际效果差得远。关键问题就在人跑了,大量年轻人早跑到欧盟去了,海外的人根本没心思回来参军。
人都不在国内,给再多钱也没人来领,自愿征兵计划自然没达到预期。
![]()
而欧盟对难民的政策,更把这事儿推到了死胡同,欧盟给乌克兰难民临时保护,确实救了急,但90天免签期一过,这些人的长期身份就没个准信。
不少年轻人在接收国慢慢站稳脚跟,日子过顺了,更不想回国了,国内的兵源储备就更空了。
这些政策环环相扣,拧成了一个死结:战场缺人就放年轻人出去避风头,年轻人跑了兵源更缺,只能让老人和更小的孩子顶上,问题越来越严重。
![]()
警示升级
大家骂克里琴科的提议是“馊主意”,最核心的顾虑就是:这招太急功近利,会把乌克兰的未来给透支了,比兵源缺更要命。
首先,兵源缺的本质是人口缺,克里琴科自己也说,希望战后能有一半年轻人回来,可现在跑出去的就有680万,这一半的目标有多难实现,不用细算也清楚。
![]()
要是再把征兵年龄降到22岁,更多本该战后搞重建的年轻人,要么死在战场,要么战后接着跑路,国家的人口根基就被挖空了。
其次,这种短视的办法会带出一连串麻烦,现在连和平能不能来、回来有没有工作、日子能不能过好这些最基本的问题都没谱,光靠降龄填兵源缺口,只能解一时之渴。
![]()
战后必然会面临劳动力不够、经济起不来、社会结构乱套这些烂摊子。
乌克兰的经济本来就被战争打垮了,战后重建全靠年轻人,现在把年轻人都推上战场,或者让他们跑出去,战后没人干活,经济就没法复苏,反过来又会让更多人不想回来,陷入新的死循环。
![]()
更雪上加霜的是,外面的援助也靠不住,欧盟之前答应给的15亿欧元,因为反腐的事卡住了;美国的支持态度,也跟着国内政局变来变去。
外面的钱和物资不稳定,乌克兰既没法撑住战场消耗,也没钱搞能留住人的保障,兵源问题只能越拖越烂。
![]()
破局路径
说到底,乌克兰的兵源困局,从来都不是“缺人当兵”这么简单,是人口留不留得住、国家有没有未来的系统性问题。要解决它,关键不在降龄,在“留人”。
短期来看,把现有的征兵政策调得更合理些,比硬降年龄强。
![]()
可以把自愿征兵的福利再优化优化,把海外的年轻人也算进来,明确说清楚回来当兵后,读书有补贴、创业给扶持。这样既能拉海外的人回来,又不会因为强制降龄惹众怒。
中期来看,得跟欧盟好好商量难民回流的事,欧盟现在给的临时保护,压根没考虑战后怎么让这些人回去。
![]()
可以跟欧盟谈好,把难民的长期身份和战后回流挂钩,比如设个“回国启动金”,愿意回去的给安家费、帮找工作,提前把外流年轻人的回国心思稳住。
长期来看,核心是得让年轻人觉得“值得留”,要把保障人口活下去、留下来当核心,重新理顺战时政策,别为了眼前打仗,把年轻人都耗光了。
![]()
更重要的是,得通过国际合作把战后经济的架子搭起来,让大家看到留在国内、战后回来,有稳定工作、能过好日子。
年轻人愿意留下来保家卫国,前提是这个国家值得守护,战后有盼头。要是连未来都看不到,再怎么降龄征兵,也留不住人。
![]()
克里琴科的提议,出发点肯定是想救急,但确实是个“馊主意”,乌克兰的难,从来都不只是前线缺人,是缺人背后,整个国家未来的根基问题。
降龄征兵或许能堵上眼前的窟窿,却会断了长远的路,真正的破局之道,从来不在战场里,在能不能盼来和平,能不能有份工作,能不能让年轻人觉得,留下来比跑出去强。
![]()
#冬日生活打卡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