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光宇
11月6日清晨,位于大祥区红旗路一个偏僻小巷的凯阳餐馆,迎来一对来自浙江宁波的年轻夫妇。他们来到邵阳旅游,特意将到凯阳餐馆品尝“超低价早餐”,作为他们此行的第一站。
![]()
林生丽在餐馆厨间忙碌
随着林生丽一路成功获评“邵阳好人”“湖南好人”“中国好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她经营的凯阳餐馆也逐渐成为邵阳一个新的地理标志。“打卡凯阳餐馆并一睹老板娘林生丽风采”,成为不少人的向往。
我是林生丽事迹的首发报道者和持续追踪者。新闻采访一般讲究一个“快”字,但我对林生丽首次报道的采访,却从1996年一直持续到2019年,耗时23年多,可以说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跨世纪采访。
![]()
林生丽载誉归来
1996年夏,我从外地回到邵阳,在邵阳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因为我姐姐家正好住在凯阳餐馆楼上的缘故,我自然而然成为这家餐馆的常客。记得第一次经过凯阳餐馆,看到店里那份价目表上标注的超低价格,很是感到吃惊。我故意点了份1.5元一碗的米粉。吃完之后,我感到非常意外,不仅觉得味道不错,还恰好可以吃到我平时喜欢的七分饱。从此,到凯阳餐馆去吃1.5元一碗的早餐粉面和5元一份的中午自助餐,成为我的日常。
当时,出于职业敏感,我第一时间就产生了采访报道林生丽的想法。但是,那时邵阳餐饮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商家为了促销可谓绞尽脑汁、花样百出,有些促销措施引发不少社会矛盾。那么,林生丽的“超低价经营”,是否也只是一个噱头?
“还是看看再说吧!”左右权衡,我犹豫了。
![]()
顾客在凯阳餐馆怡然用餐
时光悄然流逝,转眼,历史的车轮驶入了二十一世纪,我也已正式进入邵阳日报社工作。2008年春,经历一场刻骨铭心的雨雪冰冻灾害之后,从已经开张营业13年的凯阳餐馆传出一个消息:因物价上涨,经营难以为继,该餐馆每份早餐和每份中餐价格均分别上调1元钱。得知这个消息,已经和林生丽混得滚瓜烂熟的我心里不由有些洋洋得意:“怎么,我没猜错吧?估计这老大姐以后还会继续涨价!”
“春去春又来,花谢花又开”,又是11年过去,转瞬到了2019年。这时,正值我市掀起弘扬社会正能量宣传的高潮时期,我顺理成章想到了林生丽。因为从2008年以来,她经营的餐馆再也没有涨过价,而且总共算起来,此时她的“超低价经营”路线已经整整坚持了25个年头。
然而,通过深入调查了解,一个人物正面典型报道必须面对的新问题又出来了:林生丽事迹虽然感人至深,社会反响良好,但有人反映,她有时候会骂人,而且骂起来还特别凶。
于是,从2019年夏天到秋天,在邵阳日报社党组的部署下,我经常蹲守凯阳餐馆观察林生丽如何以及为何“骂人”。慢慢地,我发现,林生丽从来不乱骂一个人,她骂的都是那些“不守规矩的人”,即故意浪费的人、不排队就餐的人、打自助餐时大声说话的人……
了解到这些情况,面对长期诚实经营、一身正气、敢于斗争、心直口快的林生丽,我如同看到了一面旗帜。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积攒了多年的报道冲动,2019年12月初,我几乎完全是用白描的手法,把林生丽25年如一日、用真诚和善良熬制人间美味的故事,在邵阳日报社融媒体矩阵浓墨重彩呈现出来。
“一石激起千层浪。”我的第一篇报道出来后,各方记者纷至沓来,林生丽一夜之间“红了”。林生丽2020年被评为“邵阳好人”,然后是“湖南好人”“中国好人”,再后来是“湖南省道德模范”,并获得了“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就这样,一个藏在邵阳小巷里的“倔老太”,依靠她感人至深的真善美,走向全省,走向全国。尤其是在她获评“中国好人”和“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之后,我又根据“价格便宜但如何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她有什么控制成本的妙招”“她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社会疑问,带领年轻记者,有的放矢地对她作了更加全面、更加立体的追踪报道,让这一光彩夺目的时代典型,更加血肉丰满地走进百姓心中。深入采访中,我们得知,林生丽不仅是一位在全国叫得响的“诚信达人”,还是“邵阳自助餐第一人”……
今年10月1日,是凯阳餐馆诞生30周年的日子,邵阳日报社相关记者与71岁的林生丽欢聚店中,共同庆祝那份属于我们共同的“诚实守信”荣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