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接着上期,继续基于民法典实施五周年背景下,医疗纠纷司法实践变革的综合性报告,结合法律依据、典型案例及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分析。
![]()
大家好,这里是天斗医号患者权利保护组,患方依法维权理论策略中心。我是北京的医疗纠纷律师宋中清。
四、司法进步中的挑战与应对
“赶作业”现象的双重性
2025年末多地法院集中发布惩罚性赔偿案例(如北京三中院6起涉医欺诈案),虽彰显整改决心,但也暴露运动式执法导致的裁判尺度不统一风险。
系统性障碍待解
责任稀释顽疾:部分法官仍混淆违约与侵权逻辑,强制启动过错鉴定(如幼儿肝肿瘤致死案中,医方擅自超越低风险手术授权,进行变更手术部位极高风险手术,法官仍要求过错参与度鉴定)。
维权成本高企:患方需专业律师识别违法证据(如超范围执业、病历时间戳篡改),否则易陷入技术鉴定陷阱。
五、未来治理方向
制度层面
推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回归重点追责医疗责任事故的修订,衔接民法典构建以“违法性审查”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建立医疗行为实时监控系统,替代事后追责。
文化层面
重塑“诚信服务五不出卖”职业伦理(不出卖公平正义、不出卖人民利益、不出卖职业初心、不出卖法律信仰及不出卖患者信任),回归医疗保护本质。
结论:民法典实施五年间,医疗纠纷司法实践呈现“从技术依赖到权利本位”的转型。未来需通过强化法官审查权、完善惩罚性赔偿规则、破除鉴定依赖,真正实现“法律成为受害者依靠,而非侵权者庇护”。
感谢收看,再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