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上海通报“绿捷食安事件”,当我把这则通报读完,心里像是压了一块石头。那不只是因为虾仁里发现了丽蝇幼体——说直接点,就是蛆,更是因为那一环扣一环的隐瞒、串通、失守,最终都压在了100多所学校孩子们那一个小小的餐盘上。
![]()
我仿佛能看见那个上午九点四十分的食堂,厨师从冰箱取出虾仁,未经冲洗就丢进锅里。那浮上来的虫体,是何等触目惊心。然而,更让人心寒的是后续那一连串熟练的操作:拍照、上报、然后,是销毁证据,统一口径,对外宣称那不过是“虾肠外溢”。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想把关乎孩子健康的大事轻轻揭过。这需要多么冷酷的心肠,才能对送到上百所学校、几十万孩子面前的午餐,如此轻慢?
![]()
网友一句话刺疼了我:“一个普通老农民卖点养家糊口的青菜就被罚了几十万,那么这种恶劣行为该罚多少?”是啊,我们常常看到街边小餐馆因为一点卫生问题被重罚,可为什么当一家企业有组织地犯下串通投标(涉串标86校餐项目)、长期瞒报食品安全问题等重重罪过时,通报里用的还是“拟吊销”,对责任人的处罚还是“五年内不得从事”?这五年,对于他们可能只是蛰伏;可对于每一个吃了问题午餐的孩子,影响可能是一辈子。另一位网友更是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为什么只是‘五年内’,不应该是‘终生’吗?”
![]()
信任的崩塌,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快。就像那位叫“非红颜1981”的母亲写的:即便供餐商换了,孩子给新午餐的打分也只有50分。“米饭还是烂得像粥”,“荤菜能吃出鸡肉猪肉味道,但都伴着一股浓浓的腥气”。读到这句话时,我沉默了。当我们以为赶走了一只蟑螂,厨房就干净了,却没想到潮湿和污垢仍在角落,继续滋生出新的问题。这不仅仅是绿捷一家公司的问题,这是对我们为孩子构建的那个看似坚固、实则脆弱的食品安全体系的全面拷问。
![]()
我们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是招标会上那些心照不宣的围标吗?绿捷公司勾连招标代理,组织陪标,统一制作标书,像个熟练的剧务,导演了一场又一场中标的戏码,拿下了整整86个项目!网友说了一句大实话:“这种标任何一家公司想围就能围成的吗?”这句话,问得人哑口无言。那些本该守护公平的机制,为何如此轻易就被洞穿?
![]()
是我们总把事情推向“规模化”、“外包化”的思维吗?为什么学校不能像过去那样,有自己的厨房,有自己的师傅,清晨去市场挑选最新鲜的蔬菜,为孩子们炒出带着锅气的饭菜?网友一连串的问号,问得人心里发慌:“为什么学校食堂必须要大型公司供餐才行……是学校领导和分管领导有什么利益联系吗?”这些问题,像钉子一样,钉在每一个关心此事的人心里。
有时候,我甚至羡慕起别人来。网友提到三十年前的德国,这样的行为会让人坐牢、倾家荡产、终身禁业。而我们呢?我们的孩子,他们的午餐安全,难道真的要寄托于企业的道德自觉,而不是一套铁一样的、让人不敢逾越的法律与监管体系?
![]()
但愤怒之后,我们更需要的是清醒和行动。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看到了一丝亮光。通报中,三个监管部门的领导同样受到了处分,绿捷8人被逮捕!这是一种进步,它承认了监管的责任,而不仅仅是企业作恶。更重要的是,许多普通人开始醒来,他们不再沉默。那位呼唤建立“学校、老师、校方联合监督队伍”的网友,那个建议“学习日本,校长教师和学生同食一锅饭”的家长,他们不再只是抱怨,而是开始思考如何从制度上,从根子上,去解决这个问题。
这起事件,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次沉重的教育。它教育我们,麻木的代价就是有人会肆无忌惮地践踏底线。它教育我们,公平与安全,需要我们寸土不让地去争取和守护。
![]()
孩子们的成长只有一次,他们的午餐,不应该是利益棋盘上的一枚棋子,更不该是一场输赢难料的赌博。它应该是温暖的,是安全的,是充满希望的。就像一位网友说的:“任何社会都应该有个底线,想赚钱不应该从孩子头上挖。”
从今天起,让我们一起,做那个不妥协、不沉默、不退让的守护者吧。为了每一个孩子,能真正享受一顿干净、美味、无忧的午餐。(源自澎湃新闻等媒体)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欢迎留言讨论。
(图源网络,图片只是示意,侵联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