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海口11月14日电(记者陈凯姿)人们对“糖尿病”并不陌生,但关于“糖尿病前期”也许知之甚少。“糖尿病前期”,意味着血糖已经超标,只是还没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前期’是身体拉响的‘最后一道警报’。”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那涵提醒,“有几个习惯正悄悄将年轻人推向糖尿病。”
久坐不动的“内脏危机”。白天上班盯着电脑,晚上躺在床上刷手机,四肢不胖,肚子却越来越大。这种所谓的“幸福肥”即“腹型肥胖”,会使身体产生“胰岛素抵抗”。长此以往,血糖滞留在血液里,指数逐渐升高。
戒不掉的“快乐水”和奶茶。下午犯困,来杯奶茶;加班熬夜,灌一瓶功能性饮料提神;火锅烧烤,必配冰镇可乐。年轻人迷恋的这些“液态糖”,会导致血糖瞬间飙升,胰腺需要“玩命”工作分泌大量胰岛素来应对,久之会被累垮。
“深夜食堂”的“报复性”进食。白天劳累一天吃饭随意,晚上回到家点一顿丰盛的夜宵和零食“犒赏”自己。本应放缓新陈代谢的晚上,大量进食高碳水、高脂肪食物,会让血糖在睡眠时持续处于高位,加重胰岛细胞的负担,进而导致肥胖,离“糖尿病前期”也就不远了。
“压力山大”和睡眠不足。工作压力、焦虑,以及熬夜成常态。长期承受精神压力和睡眠不足,会导致体内的皮质醇等应激激素升高,进而引起血糖升高。
那涵表示,如果忽视这些不良习惯,“糖尿病前期”很可能加速发展为真正的糖尿病。“这是一个可逆的关键时期,现在行动为时未晚。”
![]()
保持健康饮食和规律作息,应对“糖尿病前期”。
医生建议用运动取代静坐,平时以走楼梯代替坐电梯、骑车代替打车,每周保证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减少“腹型肥胖”的发生;给饮料“减负”,多喝白开水和淡茶,戒掉含糖饮料,是远离糖尿病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增加全谷物、蔬菜和优质蛋白比例,减少精米白面和加工食品摄入;管理睡眠和压力,保持规律作息并寻找运动等健康解压方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